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式研究

吴洪寿  
【摘要】: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下游的额济纳旗边境线长 500 余公里,区内有重要 的国防科研基地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居延海三角洲地带的额济纳绿洲既是阻挡风沙侵袭的 天然屏障,也是当地人民生息繁衍、国防科研和边防建设的重要依托。由于水资源在自然和 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不合理分配,特别是人类过多地占用(或控制)了水资源,使得原本脆弱 的干旱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而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因水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导致区域内部 或地区之间一系列社会、经济矛盾的发生,危及到区域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进行水资源 的合理配置,已成为黑河流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黑河流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不 仅事关流域内人民的生存和社会发展,也关系到西北、华北地区的环境质量,是关系民族团 结、社会安定、国防稳固的大事。 本文将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三方面的问题统一放 在流域水资源演变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将生态需水纳入水资源合理配置范 畴,与国民经济需水一同进行了合理配置。根据黑河流域水资源系统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水 资源开发利用及水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区域水资源情况预测了区域经济发展及供需 水情况。根据水资源系统的具体特点和水利工程布置情况,通过抽象和概化,确定出水资源 配置系统网络图,在此基础上运用水文长系列模拟方法建立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模拟模型, 并与地下水数值模型相互嵌套组建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在国务院黑河分水方案约束下,通 过模型对不同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不同产业结构、不同水利工程组合以及不同生态环境保 护目标下的多种方案进行模拟与调算,得到各方案不同计算单元的供需平衡结果,水利工程 的调度过程和弃水情况、河流与渠道过流情况、地表水地下水转化情况以及向下游的泄水过 程,从水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生态属性分析了各方案,给出了兼顾效率、公平、系统 等原则,体现人-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合理配置方案,实现了流域经济需水和 生态需水的统一合理配置。  我国其它内陆河流域在流域水循环过程和相关水生态问题上与黑河流域存在很大相似 性,因此本文的建模思路和方法可为相近流域提供参考和借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许新宜;水资源合理配置是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理论基础[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1年04期
2 李贞;;辛安泉域岩溶水资源开发与管理[J];山西水利;2007年03期
3 胡恭智;从水资源合理配置看四川“调水”规划[J];四川水利;2001年02期
4 吴玉龙;;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年14期
5 冯宝平,张展羽;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年04期
6 朱进星;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储德义认为,要合理配置淮河水资源维护河流健康生命[J];中国水利;2005年05期
7 罗放;;合理配置水资源是保护额济纳绿洲的关键[J];内蒙古水利;2006年02期
8 陈燕武,金式容;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李万红,宋长青;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J];中国科学基金;2001年03期
10 伏金定;对甘肃省水资源合理配置有关问题的初步探讨[J];甘肃农业;2004年07期
11 唐巨山;郭磊;刘光裕;胡尧文;;基于宏观尺度分质供水的水资源系统模拟模型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7年04期
12 ;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任务[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2期
13 耿六成,冯战洪,赵玲;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3年S1期
14 王浩,秦大庸,郭孟卓,王建华;干旱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式与计算方法[J];水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15 赵生才;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香山科学会议第158次学术讨论会[J];中国基础科学;2001年10期
16 刘有武;武汉市西湖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年05期
17 张海英;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合理配置[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4年04期
18 王维平,杨金忠,何庆海,范明元;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年05期
19 邓铭江,李兰奇,董新光,郭春红;新疆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20 ;“新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承载能力研究”课题通过鉴定[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储德义;;合理配置水资源 保护南四湖生物多样性[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谢成奎;;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走和谐发展之路[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3 叶碎高;刘红;康海贵;;富阳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拟模型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4 杨莲;杨平;;贵州省人口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5 梁瑞驹;王浩;杨小柳;;水资源科技的发展与展望[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陈露;;水与食品加工[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7 黄霞;董邦俊;;水资源的刑法保护[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郭杰昌;;北仑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东盟水电事业的合作和发展[A];广西水利厅厅庆征文选集(1)[C];2004年
9 叶碎高;郑世宗;刘红;;山区性河道水环境容量及合理配置研究[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张美玲;陈昭玉;夏云海;;滕州市近50年水资源的气候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斌;基于水丰度的区域水资源利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2 李云玲;基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黑河下游生态恢复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冯宝平;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与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4 姚荣;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岳春芳;东南沿海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6 王顺久;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宋松柏;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8 雷玉桃;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9 张新民;干旱区水资源量与质统一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10 姜纯成;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产权配置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洪寿;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2 寇文杰;格尔木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关系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蒋殿顺;山东省海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4 张军;山东省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冯巧;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杨涛;渭河宝鸡市区段生态基流及调控初步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7 何晓壮;嘉兴市水资源调查及合理配置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8 陈欣;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仿真模拟系统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米松华;建立黑龙江省新型水资源补偿机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10 李清平;山东省沿黄地带浅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评论员;加强规划合理配置水资源[N];中国水利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江夏;合理配置西北的水资源[N];人民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刘喆;立法监督先行 合理配置水资源[N];中国建设报;2003年
4 记者 韦凤年;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N];中国水利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许江;从规划入手合理配置水资源[N];中国水利报;2002年
6 ;依法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水资源[N];经济日报;2002年
7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 薛建枫;加强珠江水资源的流域管理[N];中国水利报;2003年
8 湖北省水利厅;2000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N];湖北日报;2001年
9 林芳曜;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关注水资源[N];人民日报;2004年
10 ;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N];文汇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