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葡萄孢BC1菌株代谢产物杀菌、除草活性成分的研究
【摘要】:本论文是以花卉万寿菊上分离得到的灰葡萄孢BC1 菌株为出发菌株,研究了其代谢产物的杀菌、除草活性及培养条件,并对其除草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和结构解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单因子实验和多因子正交实验的结合筛选,获得了灰葡萄孢BC1 菌株代谢产物除草活性较高的培养条件:培养温度24℃,接种量8 个菌饼(每100 mL 培养液),pH 值为7.0,培养时间20d。
2. 本试验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发现灰葡萄孢BC1 菌株培养滤液对供试的8 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和小麦全蚀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都在60%以上,而对其它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不到50%。盆载实验结果表明,在浓度为50ml/L 时,灰葡萄孢BC1 菌株培养滤液对小麦纹枯病和小麦根腐病的预防效果就可达40%,在浓度为500ml/L 时,对小麦纹枯病和小麦全蚀病的治疗作用可达30%以上。
3. 本试验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发现灰葡萄孢BC1 菌株培养滤液对供试的4 种杂草种子根芽总生长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都在60%以上。盆载实验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50ml/L 时,灰葡萄孢BC1 菌株培养滤液反枝苋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土壤处理的效果较茎叶处理效果好,可达83.4%。而对狗尾草的抑制率却不到60%。
4.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对灰葡萄孢BC1 菌株代谢产物中除草活性成分进行了多次常压柱层析分离, 得到了1#化合物。通过紫外、红外、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并与标准图谱相比较,初步鉴定1#化合物为脱落酸,这是首次由以花卉万寿菊为寄主的灰葡萄孢菌株分离到的天然脱落酸。测定了1#化合物对反枝苋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化合物对反枝苋种子萌发的EC50 分别为0.019mg·L-1。
|
|
|
|
1 |
周利娟;黄继光;徐汉虹;安玉兴;张信旺;;菊科植物的杀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9期 |
2 |
周文明,丁广治,朱振宁,陈海芳;新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5年02期 |
3 |
余鑫平;冯俊涛;刘晓明;庄世宏;张兴;;小花假泽兰茎叶中杀菌活性成分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5期 |
4 |
柴宝山;刘长令;李志念;;嘧菌环胺的合成与杀菌活性[J];农药;2007年06期 |
5 |
吴峤;伍强;张茜;杨吉春;刘长令;;噻吩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J];农药;2010年01期 |
6 |
张晓;王满意;于淑晶;王力钟;李宝聚;赵卫光;;抑制番茄早疫病菌活性化合物的高通量筛选方法研究[J];农药学学报;2010年04期 |
7 |
李桂芝,毕思玮,刘树祥;乙醛酸缩氨基硫脲及其铜(Ⅱ)、锌(Ⅱ)配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杀菌活性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8 |
李明磊;梁晓梅;覃兆海;王道全;;(E)-α-氧代环十二酮肟醚的合成及其杀菌活性(英文)[J];农药学学报;2006年03期 |
9 |
刘新华;朱静;潘春秀;宋宝安;;新型5-芳基吡唑衍生物的合成与抑菌活性[J];应用化学;2007年10期 |
10 |
慕长炜;袁会珠;李楠;傅滨;肖玉梅;马永强;齐淑华;覃兆海;;4-[3-(吡啶-4-基)-3-取代苯基丙烯酰]吗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10期 |
11 |
王丽;石延霞;李宝聚;刘长令;向文胜;;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研究进展[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
12 |
郑园;陈洁燕;黄东海;刘小平;杨乐敏;倪春林;;取代苄基吡啶类季铵盐的制备及其杀菌活性[J];化学研究;2009年03期 |
13 |
W.Himmele;E.H.Pommer;张少铭;;3-苯基丙胺类——一类新的内吸性杀菌剂[J];世界农药;1981年02期 |
14 |
R. L. Gupta;N. K. Roy;Chandrahas;蒋彩花;;O,O-二芳基,S-乙基-硫代磷酸酯类杀菌剂结构与活性关系的定量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1989年04期 |
15 |
陈寒松,赵卫光,李正名,韩玉芬,颜寒,赖俊英,王素华;具有杀菌活性的吡唑联杂环类化合物[J];浙江化工;2000年S1期 |
16 |
刘卫东,邓义,兰支利,王晓光,高必达;含1,2,4-三唑基和肟醚基的N-甲氧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J];农药学学报;2004年04期 |
17 |
黄继光;周利娟;徐汉虹;安玉兴;;杀虫植物非洲山毛豆的研究[J];植物保护;2006年01期 |
18 |
张佩君;胡瑞;陈德坤;;猪转移因子对犬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和杀菌活性的影响[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7年03期 |
19 |
孙家隆;王明安;臧二乐;陈万义;;6-N-取代的2,4,8,10-四氯-6-硫-12H-双苯并[d,g][1,3,2]-二氧磷杂八环的合成及杀菌活性[J];农药学学报;2007年02期 |
20 |
王涛;林媚;黄雪燕;陈丹霞;冯先桔;温明霞;;温岭高橙贮藏期果实性状、营养及活性成分的变化[J];中国南方果树;200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