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升级转化过程中政策绩效研究
【摘要】:经济总量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的状态,即产业结构合理,经济便可迅速增长;产业结构失衡,经济发展便会受阻。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及经验表明,在农业产业升级转化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升级转化过程中,主导产业的培育与成长、基础产业的扶持、幼稚产业的保护等,都需要政府运用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来加以推动。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一系列产业政策的作用下,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产业政策绩效不断增强,但是,受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生态条件脆弱,农民收入低下,科技水平落后,农业产业升级转化速度明显滞后,产业结构低度化、趋同化严重,传统农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等因素的影响,农业产业政策绩效不强,迫切需要国家完善、新定产业政策,以促进西部地区农业的产业升级转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选用恰当的定量研究方法,科学构建农业产业政策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西部地区农业产业政策的实施绩效,分析内部结构差异,为准确选择产业政策的最佳效应点,提出符合西部地区实际的农业产业升级转化政策取向和政策结构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这一要求,确立了在系统学习和深刻了解产业理论,产业政策内涵、分类、目标、实施手段、动力机制、影响因素、中国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政策、农业产业组织政策、农业产业区域政策、农业产业投入政策、农业产业市场化国际化政策和农业产业关联政策历史沿革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西部地区农业产业政策绩效、内部结构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中国西部农业产业升级现状和资源特色,从发展的角度总结出西部农业产业升级转化政策的合理取向,提出推进中国西部农业产业升级转化的合理化政策、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的研究思路。
应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通过对西部地区农业产业政策总体绩效、增长阶段、政策特征、在西部地区不同省份的表现、六大产业政策绩效差异性比较,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农业产业政策对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升级转化作用重大,政策绩效呈总体上升趋势。
2.农业产业政策总体绩效有区域差异性和阶段性。
3.六大产业政策间绩效差异很大,政策结构绩效依次为投入、结构、区域、关联、市场与国际化和组织政策。
4.每项政策内部绩效存在区域差异性和阶段性,农业产业产业结构政策对养殖业效率最高;农业产业组织政策对农村商业及服务业的效率最高;农业产业资金投入政策对土地投入政策绩效最高,对科技投入的效率最低;农业市场与国际化政策对农产品出口率作用最大;农业关联政策对农民人均纯收入作用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