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熏煮香肠腐败机理及生物抑菌研究
【摘要】:低温肉制品鲜嫩、营养丰富,但杀菌温度相对较低,杀菌不彻底,易发生微生物腐败,货架期较短,是我国低温肉制品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本文系统研究了低温熏煮香肠微生物菌相分布和消长规律;分离鉴定了优势腐败菌;分析了腐败变质的规律及机理;研制成功了两种复配生物型抑菌剂,低温贮藏条件下货架期分别延长13d 和22d;通过溯源,提出全程质量控制措施,并准确确定了关键控制点。实现了对熏煮香肠的低温抑菌。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经二次杀菌成品细菌总数为1.5×102cfu/g,残存微生物菌相构成主要是乳酸菌、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乳酸菌来源于原料肉、天然肠衣、辅料和香辛料;假单胞菌来源于原料肉;芽孢杆菌主要来自香辛料和玉米变性淀粉,原料肉和天然肠衣中也有存在。
2. 在7℃和20℃两种条件下贮藏,贮藏温度对菌相构成没有显著影响,贮藏期间各菌均有增繁,其中耐热芽孢杆菌增长最快。腐败菌经分离鉴定,2 株鉴定到属,分别为Y2 和Q2;10 株鉴定到种,分别为优势菌R1、R2、Y3、R4、R5、S1(R2)、S2、S3、S4(Y3)和Y1,以及弱势菌R3 和Q3。
3. 7℃和20℃条件下贮藏,随贮藏时间延长,pH 均下降,TVB-N 和TBARS 均先升后降;贮藏温度对TBARS 值没有显著影响,对pH、TVB-N 和细菌总数有显著影响。7℃贮藏条件下产品货架期约为20℃条件下的2~3 倍。
4. 腐败产品胀袋气体主要是CO2、易挥发烷烃、酮和有机酸类物质。
5. 1#、2#两种高效复配生物型抑菌剂经工业化生产验证,7℃贮藏条件下货架期分别延长13d 和22d。
6. 建立了低温熏煮香肠的HACCP 体系,其中关键控制点为原料、修整、搅拌、熏煮、剪节、杀菌和成品检验。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对低温熏煮香肠腐败微生物菌相分布和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低温肉制品腐败变质的规律及机理,为生物防腐和其它微生物控制技术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2.研制成功两种复配生物型抑菌剂,低温贮藏条件下货架期分别延长13d 和22d。确定了生物防腐和全程质量控制综合措施,部分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3.提出了以未被抑制的细菌活菌数为指标的稀释平板计数抑菌实验方法,将API快速鉴定和16SrRNA 基因序列分析法相结合用于肉类腐败微生物的快速鉴定。
|
|
|
|
1 |
夏秀芳;于长青;;低温肉制品及延长其货架期的综合方法的研究[J];肉类工业;2006年09期 |
2 |
胡献丽;江卫国;徐宝才;;关于低温肉制品发展趋势的一点思考[J];肉类工业;2007年03期 |
3 |
邱冬玲;;中国低温肉制品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7年03期 |
4 |
;低温肉制品将成为未来发展主要趋势[J];饲料博览(技术版);2008年06期 |
5 |
;低温肉制品将成未来发展主要趋势[J];技术与市场;2008年08期 |
6 |
黄蓉;刘敦华;;低温肉制品的安全[J];肉类研究;2009年07期 |
7 |
徐衍胜;;低温肉制品在我国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年12期 |
8 |
王玉芬,刘瑞毅,王付超;低温肉制品变质原因及质量控制[J];肉类工业;1999年10期 |
9 |
纳新;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西式肉制品——低温肉制品[J];中国食品;1999年04期 |
10 |
王春齐,仵世清;低温肉制品质量控制[J];肉类工业;2002年05期 |
11 |
施申文;确保低温肉制品货架期的主要方法[J];肉类工业;2002年09期 |
12 |
刘伟,杨宗渠,陈海军,朱军,党从军,尚丙兰,刘克波;低温肉制品辐照工艺剂量研究[J];核农学报;2003年02期 |
13 |
曾友明
,丁泉水
,刘忠;低温肉制品护色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3年05期 |
14 |
郭素琴,马晓跃,马柯;延长低温肉制品保鲜期的有效措施[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
15 |
王仲礼;;添加剂在低温肉制品保鲜中大有作为[J];肉类工业;2005年12期 |
16 |
马晓跃;延长低温肉制品保鲜期的方法[J];肉类工业;2005年01期 |
17 |
王华芳;安建平;;如何延长低温肉制品的货架期[J];肉类工业;2006年03期 |
18 |
白艳红;赵电波;毛多斌;王玉芬;蒋爱民;杨公明;;低温肉制品加工过程卫生质量控制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年06期 |
19 |
张红宾;;低温肉制品的微生物控制[J];肉类工业;2006年10期 |
20 |
李洪军;贺稚非;夏杨毅;周仁惠;张敏;徐宝成;;低温肉制品加工中芽孢杆菌动态变化与有效控制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