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鲜食枣品种资源及分布研究
【摘要】:枣为鼠李科枣属,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现有枣树面积约60hm~2,年产鲜枣110万t。鲜食枣作为枣的种类,果实皮薄肉脆,汁液丰富,酸甜可口,风味独特,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果树发展的热点。本研究以我国现有的261个鲜食枣品种和159个鲜干兼用枣品种及16个新选育适宜鲜食品种为对象,从其种质资源、分布及产区特征等方面入手,对鲜食枣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从总体上研究我国鲜食枣发展趋势和对策,更好地指导生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按照优良鲜食枣质量标准、感官质量标准、测试质量标准和综合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90个优良鲜食枣品种,其中品质极上的8个,品质上等的60个(占整个优良品种的66.7%),品质中上等的22个(占优良品种的26.2%)。并且,早熟品种10个,中熟品种71个(占整个优良品种的78.9%),晚熟9个品种。
2、我国枣产区分为南方枣区和北方枣区。鲜食品种在南方枣区主要分布于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5个省;北方枣区是我国鲜食枣的主要分布区,按照宁甘新、陕晋、河南、冀鲁、辽宁5个区域来看,冀鲁、陕晋2个区域的鲜枣品种规模最大,并且著名的品种也较多;宁甘新枣区的优良鲜食枣品种少,但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河南枣区规模化生产的品种不多;辽宁枣区的优良鲜食枣品种最少。
3、新选育、审(鉴)定的16个鲜食品种,品质极上5个,上等9个,中上等2个,并且品质优,早果丰产性强,综合性状好,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4、结合我国19个鲜食枣产区的特征,划出了11个优良鲜食枣产区。根据各产区的气候、土壤及环境特征,划分出7个类型区,其中最优的是黄河下游山东、河北冬枣产区和山西南部、陕西东部、河南北部黄河中游鲜枣产区;其次是陕晋黄河沿岸黄土丘陵鲜枣产区和山西汾河上游交城、太谷鲜枣产区;新疆环塔里木盆地沿线鲜枣产区,敦煌哈密和河西走廊鲜枣产区,靖远—中宁黄河上游沿岸鲜枣产区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山东南部、河南东部和苏皖北部区域鲜枣产区需有适宜的品种特别是抗裂品种。
|
|
|
|
1 |
王永革;鲜食枣中珍品冬枣[J];北京农业;1999年08期 |
2 |
同金霞,黄建,齐高强,李玉英;鲜食枣良种——冬枣[J];西北园艺;2001年01期 |
3 |
;大果型鲜食枣新品种——阳光[J];陕西农业科学;2002年05期 |
4 |
王吉贵,孔德仓;鲜食枣新品种——早脆王[J];西北园艺;2002年01期 |
5 |
王长柱;极早熟鲜食枣——七月鲜[J];中国果树;2003年03期 |
6 |
;信息传递[J];湖南林业;2004年09期 |
7 |
;鲜食枣市场仍有潜力[J];果农之友;2008年03期 |
8 |
孙增贤,王吉贵,孔德仓;鲜食枣新品种——早脆王[J];河北果树;2001年03期 |
9 |
晓雅;极早熟鲜食枣品种——七月鲜[J];农村科技开发;2001年01期 |
10 |
安广池;优质鲜食枣新品种——洪大1号枣[J];果农之友;2003年06期 |
11 |
张丽,张连;我国最耐寒的大果型鲜食枣——金铃圆枣[J];农村百事通;2003年08期 |
12 |
张连增;特大鲜食枣新品种——朝阳金铃大枣[J];新农业;2003年01期 |
13 |
葛武伟;鲜食枣的贮藏与保鲜[J];农家顾问;2004年08期 |
14 |
张文越,赵焕贵,赵玉强;酸枣嫁接鲜食枣的试验[J];落叶果树;2004年06期 |
15 |
;特早熟鲜食枣——八月脆[J];林业实用技术;2002年09期 |
16 |
胡斌;;鲜食枣的精品——仙蜜枣[J];农村百事通;2006年17期 |
17 |
赵启光;;早熟鲜食枣——枣庄脆枣[J];农业知识;2003年21期 |
18 |
戴桂芝;如何延长鲜食枣的贮藏保鲜期[J];果农之友;2004年03期 |
19 |
裴贵,王秀杰;早熟鲜食枣新品种介绍[J];果农之友;2002年05期 |
20 |
宋建伟,尹章文,朱胜利;鲜食枣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要点[J];北方果树;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