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陕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究

杜成印  
【摘要】:干旱是陕西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天然降水又不充足,而且地区间以及年际、年内分布不均,常常是十年九旱。旱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7%,水浇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9.4%,保灌面积所占比重不大。受水资源的制约,农业生产水平普遍低而不稳,对全省农业产量影响很大,往往是旱区减产全省减产,旱区增产,全省丰收。旱原粮食实现由中产到高产的转变,水是主要矛盾。旱地抓旱作,水地搞节灌,已成为陕西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研究纵观国内外旱作节水的发展趋势,分析陕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总结多年来旱作农业技术效果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区域特点,将传统旱作技术和现代农业节水技术集成、优化、组装、配套,以小麦玉米为参试作物,进行优化筛选,探索具有陕西特点的旱作节水技术模式,并对陕西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研究结果表明: 1.地膜覆盖、麦草盖田和垄沟种植分别可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0.9—3.2%,0.7—1.1%,0.2—1.1%。 2.多项旱作节水技术集成,可显著提高水分生产率。技术密集程度越高,水分利用率越高。以抗旱配方施肥+地膜覆盖+基因诱导剂+种子包衣的综合抗旱栽培模式效果最好。 3.多途径的培肥地力,配方施肥,可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作物对深层水的利用效率。在旱作区可将1mm降水所能生产的粮食由0.3-0.5公斤提高到1公斤。亩施N6—9公斤,P_2O_5 5—7公斤,K_2O 3公斤,可使旱塬亩产达到200—300公斤。该配比和水平,可达到省肥增产的效果。 4.采用隔沟交替灌溉可控制田间超量灌溉的渗漏损失,节水30—50%而不引起产量下降。 5.黄腐酸土壤改良剂在小麦、玉米上具有抗旱节水,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董国学,李洪福,徐少海;谈水土保持在生态和旱作农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J];水利天地;1999年02期
2 张苏林,王谊;旱作农业+节水农业是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出路[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1999年01期
3 陈维杰,刘金星,李重新,许金师;汝阳县旱作农业开发刍议[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1999年03期
4 张苏林;发展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是干旱地区农业的出路[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9年04期
5 彭珂珊,邓西平;黄土高原地区节水灌溉增产效益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1999年03期
6 岳兵;因地制宜科学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1年02期
7 阎世成;;北方旱作农业问题讨论会侧记[J];山西农业科学;1988年09期
8 关勤,郑万利;瓦房店市旱作农业发展对策[J];农业经济;2001年05期
9 杨晓茹;陕西省农业节水灌溉模式探讨[J];地下水;2004年02期
10 李名振;;武汉市节水灌溉发展简况[J];节水灌溉;1992年02期
11 ;节水灌溉──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节水灌溉;1994年03期
12 张化川;全国节水灌溉工作会议在三河市召开[J];河北水利;1997年06期
13 ;节水灌溉值得推广[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1999年11期
14 范敬超;以色列的节水灌溉和荷兰的设施农业[J];四川农业科技;1999年06期
15 张光斗;张光斗院士给本刊的信[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年09期
16 祁淑斌;调动农民积极性 发展节水灌溉农业[J];甘肃农业;2001年05期
17 郭素珠;浅谈厦门经济特区农业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及对策[J];水利科技;2002年01期
18 胡钢,沈波,宋培卿,张学武,黄勇;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研究[J];排灌机械;2004年02期
19 皇甫尚旭;郝保福;;焦作向节水灌溉市阔步迈进[J];河南水利;1999年01期
20 杨文磊;;唐河县昝岗乡建成节水灌溉区[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广志;;我国节水灌溉发展的总体思路[A];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赵丽;;浅谈旱作农业行走式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齐学斌;杨素哲;;西北内陆区发展节水灌溉与生态环境有关问题的思考[A];中国水利学会200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玉芬;彭梅英;史金忠;许淑芹;;实行计量供水 发展节水灌溉[A];山东水利学会第九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茆智;;发展节水灌溉应注意的几个原则性技术问题[A];建设节水型社会与现代节水技术论文及有关材料选编集[C];2004年
6 许志方;;如何正确理解节水灌溉的涵义[A];建设节水型社会与现代节水技术论文及有关材料选编集[C];2004年
7 耿向晖;;开封市节水灌溉实时预报系统研究初探[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冯广志;;节水灌溉器材设备开发与应用[A];建设节水型社会与现代节水技术论文及有关材料选编集[C];2004年
9 付立思;陈春玲;金莉;;利用PLC实现节水灌溉集散控制的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龙国;曹叔尤;雷孝章;;节水灌溉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伟;中国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2 吴景社;区域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3 张萍;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曹建如;旱作农业技术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5 孔东;含盐土壤节水灌溉下作物—水—盐响应关系及模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6 郭松玲;陕西农业资源开发潜力与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7 张晓;陕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郝瑜;论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实现途径[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黄修桥;灌溉用水需求分析与节水灌溉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10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成印;陕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2 朱湘宁;华北平原苜蓿节水灌溉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谢云;线源滴灌滴头流量设计依据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5年
4 宫建华;基于远程控制的智能灌溉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韩栋;节水灌溉规划分区方法[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6 袁大刚;天津开发区规模绿化节水灌溉指标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7 路晶;节水灌溉专家控制系统与土壤水分传感器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8 周青云;蓄水多坑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9 张宏义;渭南市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济发展[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王新坤;农八师节水灌溉发展模式及单井膜下滴灌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陈永存 记者司玉明;“储水银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7.5万亩[N];秦皇岛日报;2010年
2 许彦灵 冯英华;旱作农业 山区百姓增收的金钥匙[N];保定日报;2006年
3 苏晓升;黄土高原旱作农业推广千万亩 增粮9亿斤[N];粮油市场报;2011年
4 记者 薛月林;全州旱作农业和造林现场观摩会召开[N];民族日报;2009年
5 通讯员 张玉珍;武都区确保2010年旱作农业项目实施[N];陇南日报;2010年
6 记者 何凯华;崆峒区完成旱作农业推广12万亩[N];平凉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解永刚 安娜;子洲县旱作农业显身手 农民种地尝甜头[N];榆林日报;2011年
8 刘思祈;旱作农业耕作要点[N];山西科技报;2005年
9 记者 司小平 通讯员 徐睿;文县推广全膜玉米走出旱作农业新路子[N];陇南日报;2008年
10 马琴妙;惠农项目润民心[N];民族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