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死蜱农药在苹果果实、叶片及果园土壤中的残留分析
【摘要】:
本试验在陕西苹果主产区,选用有机磷农药毒死蜱,以嘎拉苹果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研究了该农药在苹果果实、叶片及果园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
1.采用气相色谱法,通过改进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回收率和变异系数,可以满足苹果果实、叶片及土壤中毒死蜱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果实的测定采用乙腈为提取溶剂,回收率为87.1%-102.3%,变异系数为4.3%-6.4%,检出限为0.0120mg/kg;叶片样本的测定采用弗罗里硅土柱加活性炭净化,用40ml丙酮+石油醚(10%+90%)作淋洗液,洗脱速度为2ml/min,待测农药残留组分能够定量回收,消除了叶片中色素对待测组分测定的干扰,回收率为85.48%-88.73%,变异系数为3.3%-4.6%;土壤样本的测定,采用超声波振荡提取方法,添加回收率为92.6%-100.1%,变异系数为3.4%-4.5%。上述结果表明试验所选用的药剂提取方法、检测方法及检测条件恰当,检测结果准确,可用于毒死蜱农残检测。
2.果实农药残留测定表明:果皮在果实中农药残留和降解速率最大,其次为全果果肉果心。毒死蜱不同浓度处理对果实样本的半衰期无显著性差异,均为25d。毒死蜱施药浓度为1∶1000时,其最终残留量为0.065mg/kg,而施药浓度为1∶2000时,最终残留量为0.041mg/kg。
3.叶片测定表明:喷药当天,毒死蜱残留量最大。次日,毒死蜱不同浓度处理的消解率均超过了60%,高浓度处理的消解率大于低浓度的处理。随间隔期增加,叶片毒死蜱残留量逐渐降低,消解率逐步增大,但消解率的累积速度趋缓。不同浓度处理对叶片中毒死蜱半衰期无显著性影响,均为12d。不同浓度处理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30mg/kg和0.017mg/kg。
4.毒死蜱在树冠下和露天土壤中的降解趋势相同,即前期降解速率快,后期缓慢,且随时间的增加,残留量逐渐减少,整个消解过程呈负指数函数变化。树冠下土壤中毒死蜱的半衰期(30d)显著大于露天土壤中毒死蜱的半衰期(4d)。毒死蜱在露天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显著高于树冠下土壤的最终残留量。
5.本试验将苹果果实、叶片及树冠下土壤作为一个研究整体喷施毒死蜱农药,研究结果表明:毒死蜱不同浓度处理在果实、叶片及土壤中的降解趋势基本相同,即前期降解速率快,后期缓慢,且随间隔期的增加,残留量逐渐减少,整个消解过程呈负指数函数变化。不同用药浓度处理结果表明,低浓度处理的消解率高于高浓度处理。果实、
|
|
|
|
1 |
刘桂芝,秦铁牛;给菜农再打招呼:农药残留超标将失去市场[J];山西农业;2002年01期 |
2 |
张玲,祁玉峰;控制农药残留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J];河南农业科学;2002年10期 |
3 |
彭丽;;北京“两会”献计追堵农药残留[J];农药市场信息;2002年06期 |
4 |
杨大进,方从容,蒋定国;我国农药残留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11期 |
5 |
安泰;农药残留[J];腐植酸;2003年02期 |
6 |
管丽雅;农药残留有了"克星[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3年05期 |
7 |
王岱峰;浅谈农药残留的控制[J];辽宁农业科学;2003年03期 |
8 |
梁庆华;农药残留及其检测[J];农产品加工;2003年04期 |
9 |
刘义,常风启,韩会欣,刘海明,冯静;沼液去除农药残留的研究[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3年02期 |
10 |
;关注农副产品农药残留[J];湖北植保;2004年04期 |
11 |
;何为农药残留[J];农村实用技术;2004年11期 |
12 |
张薇;美国农药残留仍保持低水平[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年10期 |
13 |
;控制农药残留的几种良方[J];植物医生;2004年03期 |
14 |
陶传江;如何正确认识农药残留[J];农村实用技术;2004年12期 |
15 |
李艳,张有林,王宏;农药残留降解方法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年06期 |
16 |
杨晓云;刘昌波;徐汉虹;王芳;;消除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J];世界农药;2005年02期 |
17 |
;重庆:莲藕农药残留超标最厉害[J];长江蔬菜;2006年05期 |
18 |
周宏琛;朱涛;王勇;闫秋成;田晓林;;“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农药残留新标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06年04期 |
19 |
陈小帆;荣晓东;何日荣;阮乐秋;谭强;罗子娟;;国内外水果农药残留管理概况[J];植物保护;2006年06期 |
20 |
;瓜果农药残留有望彻底除去[J];中国植保导刊;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