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苹果根系分区灌水的生理机制及应用研究

邹养军  
【摘要】: 我国农业生产同时存在水资源严重不足和灌溉浪费水严重的双重矛盾。根系分区灌水是一种地面灌溉新技术,每次仅部分根系灌水,根系始终处于干湿交替状态,这样干旱根系会产生土壤干旱信号物质,使气孔导度在叶片水分状况未发生明显变化时下降,降低蒸腾使植株从奢侈用水变为节约用水。本研究以根系分成相等4部分的皇家嘎拉苹果2~3年生盆栽植株为试材,研究了1/4、2/4、3/4根系体积交替和固定位灌水植株的水分状况、根系与枝叶生长、叶片生理功能、内源激素、植株抗旱性以及节水效率等变化规律;同时在盛果期红富士苹果上进行了树盘分区局部灌水的初步应用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苹果1/4、2/4、3/4根系体积灌水处理较全根系灌水处理分别减少灌水量75%、50%、25%,其中2/4、3/4根系分区交替灌水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均能满足植株的水分需求,叶水势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同全根系灌水处理差异不显著,1/4根系分区交替灌水在夏秋高温季节不能满足植株对水分的需求,内膛小叶黄化;1/4、2/4、3/4根系体积从萌芽后开始持续固定位灌水时,植株水分状况正常。 2.苹果1/4、2/4根系体积灌水,新梢生长速率较全根系灌水植株分别降低37.3%、28.6%,叶片的生长速率降低了63.3%、48.9%,处理3周后80%以上的新梢停长,最终影响了植株枝类组成,使长度小于30cm的枝条比例增大,长度大于60cm的枝条比例降低,来年开花株率、花序数量、坐果率均较全根系灌水增加,3/4根系体积灌水控梢成花效应不显著。 3.苹果2/4、3/4根系交替灌水使根系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根系活力,表现出补偿生长,各类粗度的根系生物量均增加,植株根冠比增大;苹果根系分区固定位灌水时,湿区根系活力提高,干区根系随着干旱程度加重根系活力逐步降低,湿区根系补偿生长,干区直径小于2mm根系逐渐死亡,根系类型以直径大于2mm的木质化根系为主。 4.苹果1/4、2/4根系体积交替灌水,在处理2天后叶片气孔阻力显著大于全根系灌水植株,而且根系干旱的体积愈大,气孔阻力也愈大,较全根系灌水植株最大可增加1.14倍、0.77倍,同时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23.3%、11.2%,叶片蒸腾速率下降了41.8%、31.3%,蒸腾速率下降的幅度比净光合速率大,因此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并且这种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伴随着根系的干湿交替灌水可以持续。 5.苹果1/4、2/4根系体积交替灌水,叶片中玉米素、赤霉素、吲哚乙酸含量较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邹养军,魏钦平,李嘉瑞,王小伟,高照全;苹果不同生育期根系分区灌水的生理效应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8期
2 杜晓东;关军锋;;采后果品高温处理的生理效应[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3 莲宝;;怎样贮藏苹果和梨[J];现代农业;1982年09期
4 董启凤;;苹果纤维预防成人疾病的效果[J];中国果树;1985年02期
5 J.R.Kul;郑斌霞;;温度对苹果真菌性腐烂的影响[J];植物医生;1986年02期
6 张凤民;;猪食烂苹果中毒八例[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7年06期
7 毛志善;王书智;杨淑荣;;硅窗气调法在平房贮存苹果的试验报告[J];农业新技术;1987年06期
8 朱友泉;意大利的矮化苹果[J];江苏林业科技;1988年02期
9 王金云;;苹果商品生产途径的探讨[J];北方园艺;1989年Z1期
10 肖汝松;;呈贡“苹果”及“花红”[J];云南农业科技;1990年03期
11 时留成;;苹果不宜与梨混藏[J];河南林业;1990年04期
12 汪景彦;匈牙利苹果栽培特点[J];世界农业;1991年06期
13 徐群堂;;苹果贮藏管理技术[J];河南林业;1991年03期
14 ;巧除苹果水锈病[J];河南农业;1992年01期
15 ;农家生活[J];农业科技通讯;1992年10期
16 程荣臣,郑德之,王智兴,王丰亭,李守花,李守俊,刘翠娥,吕培修,唐元传;元帅系短枝型苹果的果形指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方果树;1993年03期
17 罗文斌,刘爱华;李新品种——苹果李[J];果树学报;1995年04期
18 吴明江,张忠恒,于萍,黄剑,刘武林;苹果软化过程中质壁互作的生理和结构研究[J];园艺学报;1995年02期
19 杨志义;PP333在苹果、梨等果树上推广应用的总结报告[J];北方果树;1995年04期
20 罗家传,刘俊峰;美利用CA处理延长苹果保鲜期[J];河南农业;199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燕;;苹果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体系的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王为;李小昱;;缓冲材料降低苹果碰撞损伤的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包装与食品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宋洪伟;张艳波;陶睿;张冰冰;;我国抗寒苹果种质资源和品种改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A];中国园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聪;郑先哲;;苹果的护色方法及影响因素[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沙广利;宫象晖;黄粤;马荣群;韩明三;郝玉金;束怀瑞;;矮化中间砧对‘嘎拉’苹果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黄立香;李志强;魏海蓉;苑克俊;刘庆忠;;苹果着色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利用研究[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同坤;于凤鸣;张新忠;冯书琴;李红星;;苹果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A];中国园艺学会首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8 陆璐;赵长增;;干旱荒漠地区果园秸秆覆盖效应研究[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9 杨洪强;;植物激素对苹果根系钙素吸收的调节[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孙卫国;;人类性的生理意义及其生理机制[A];中国性学会第五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养军;苹果根系分区灌水的生理机制及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2 化党领;不同基因型小麦钾效率差异及生理机制[D];河南农业大学;2003年
3 谢兴斌;苹果bHLH转录因子MdTTL1对低温诱导花青苷合成和果实着色的多途径调控[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周盛梅;苹果和草莓APETALA2同源基因的克隆以及皇家嘎啦苹果的转化[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5 潘增光;苹果原生质体培养再生及融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1998年
6 邹克琴;苹果钙依赖蛋白激酶MdCPK1:分子克隆、表达、定位及被脱落酸的激活[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缪旻珉;黄瓜(Cucumis sativus L.)热伤害与热适应生理机制及耐热栽培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8 田义轲;苹果柱型基因作图及贝壳杉烯氧化酶基因cDNA片段克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9 王忆;苹果再生体系建立与MxIrt1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彭福田;氮素对苹果果实发育与产量、品质的调控[D];山东农业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三姐;苹果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的节水效应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2 娄晓鸣;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S1S2S)基因在苹果和番茄中的转化与表达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3 鲁玉妙;粉红女士苹果果实发育动态及品质分析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张清梅;中小型苹果再生体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5 高兵;不同培养条件对嘎拉苹果愈伤组织遗传变异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6 阮班录;不同程度改形对矮化苹果生长结果及光合能力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詹萍;苹果中农药残留的测定及其降解方法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钦红;苹果分选机输送定位机构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龚晏;山梨醇转运子和SDH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安贵阳;苹果叶营养元素含量的标准值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宝新 胡国锋;科技打造中国苹果第一品牌[N];消费日报;2005年
2 记者 马哲;天水花牛苹果京城再获大奖[N];天水日报;2008年
3 记者 罗添;苹果放下身段产品大幅跳水[N];北京商报;2008年
4 支勇平;西农大苹果及果汁安全生产质控技术获重大成果[N];陕西科技报;2009年
5 皇明公司董事长 黄鸣;学习苹果好榜样[N];经理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雅萍;苹果收获不仅仅在秋天(上)[N];河南科技报;2009年
7 记者梁庆华 通讯员卢荫衔;杭州国产苹果价格飙升[N];中国食品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马钦麟;马金龙的“文化苹果”论个卖[N];宁夏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赵广飞;洛川苹果 扎根黄土酿甘甜[N];农民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孙全;一个“寒富”苹果能卖8元钱[N];沈阳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