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寡糖对烟草花叶病毒的诱导抗病作用和体外抑制作用
【摘要】:
壳寡糖是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键成苷而形成的2~10个单元的低聚糖。已有的研究表明壳寡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调解植物生理功能,激活动物免疫系统等。已有的研究表明,壳寡糖能够抑制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生长,诱导植物产生对病原真菌和细菌的系统诱导抗病性。但缺少对植物病毒诱导抗病性和体外钝化作用的系统研究。本研究以海洋生物甲壳质制备的壳寡糖为材料,采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细胞学方法,系统研究了壳寡糖激发的烟草(Nicotiana tabacum)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的诱导抗病性,以及壳寡糖对TMV的体外钝化作用。本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
1.证明了壳寡糖可以诱导烟草对TMV的侵染产生系统诱导抗病性,减轻了病毒侵染引起的系统症状,显症期推迟3~7 d,侵染点显著减少,平均发病严重度降低了80%以上,叶绿素含量保持在8.67μg/g,比不诱导对照提高了34.8%。激发抗病性表达的壳寡糖最佳浓度为50μg/mL,高于或低于该浓度均降低诱导效果。诱导处理后24h即可表现出抗病效应,持效期达9d以上。表达诱导抗病性的烟草植株兼抗黄瓜花叶病毒(CMV)。
2.研究表明壳寡糖诱导的防卫反应抑制了病毒增殖和长距离移动。在试验范围内,寡糖的分子质量和聚合度对其抑制效果无明显影响。
ELISA-DSM法测定表明,接种病毒7d后,诱导植株接种叶片的病毒浓度(OD值)是不诱导的38.1%,新生叶片则未检出病毒;利用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进行的半叶枯斑法测定,也验证了该结果。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壳寡糖的诱导效应作了更精密的检测,发现诱导处理的烟草体内TMV-CP基因的蓄积量显著减少,在接种病毒7d后,诱导植株叶片内CP的蓄积量仅为同期不诱导对照的25.8%。这表明壳寡糖诱导使病毒复制减少。
ELISA-DSM法测定,半叶枯斑法测定,以及电镜观察都表明,壳寡糖诱导处理显著抑制了病毒粒体在烟草体内的上行与下行长距离移动。病毒粒体移动时间延迟,移动数量大幅度减少。
3.壳寡糖诱导处理后,烟草体内出现了氧化迸发,活性氧水平增高,防御酶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发病相关蛋白质PR1-a强烈表达。
壳寡糖(50μg/mL)喷雾处理普通烟幼苗,24h后接种病毒,烟草体内过氧化氢(H2O2)含量高于对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接种后有大幅度升高,先后出
|
|
|
|
1 |
田波;湯佩松;;感染烟草花叶病毒的叶组织中葡萄糖的氧化代谢[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63年01期 |
2 |
韦石泉;吴元华;;大白菜上新分离到的烟草花叶病毒[J];辽宁农业科学;1989年03期 |
3 |
吴新华;徐培方;朱光跃;胡伟贞;宋淑敏;;进口悬钩子烟草花叶病毒的鉴定[J];植物检疫;1993年06期 |
4 |
张庆琪,宋任涛,许政(日岂);核酶在大肠杆菌内对烟草花叶病毒靶RNA的切割作用[J];实验生物学报;1998年04期 |
5 |
李艳利,马中良,林杰,田波,杨怀义;烟草花叶病毒运动蛋白cDNA的克隆及融合蛋白的表达[J];微生物学报;2004年02期 |
6 |
吴元华,朱春玉,杜春梅,王艳红,赵秀香;嘧肽霉素影响烟草花叶病毒RNA蓄积量的研究[J];病毒学报;2005年04期 |
7 |
刘华山,张玉丰,韩锦峰,孟凡庭,王方;烟草花叶病防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
8 |
赵明敏;杨向东;鲁红学;张长青;;siRNA对烟草原生质体中TMV RNA积累的干扰作用研究(英文)[J];植物病理学报;2007年03期 |
9 |
朱春玉;吴元华;王艳红;赵秀香;;一种快速检测植物病毒RNA蓄积量的竞争PCR方法[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10 |
刘华山;白海群;韩锦峰;郭传滨;田效园;李晶新;;商陆提取液对感染花叶病毒后烟草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
11 |
郭彩颖;张敏;梁超峰;郭英耀;胡作栋;;番茄病毒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专刊);2009年03期 |
12 |
周家熾,莽竞強;1957—1958年关于烟草花葉病的工作报告[J];植物病理学报;1958年02期 |
13 |
裘维蕃;吴新兰;梁训生;;关于引致大白菜孤丁病的环斑型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62年02期 |
14 |
田颖川;王祈楷;;放线菌素D对烟草花叶病毒RNA在离体烟叶中复制的影响[J];微生物学报;1982年04期 |
15 |
孙清;张振臣;;1992年豫中烟区烟草花叶病优势毒原的初步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1992年12期 |
16 |
L.Bos;刘军军;;病毒的种传机制、检测及对品质和检疫的含义[J];植物检疫;1993年04期 |
17 |
胡向武,唐剑云,张林普;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部位及细胞病理变化的电镜观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
18 |
坂田好辉,森下昌三,陈幼源,陈海荣;中国部分甜椒品种的TMV抗性基因鉴定[J];上海农业学报;1996年03期 |
19 |
焦奎,张书圣,林洁华,张成良,张作芳;OAP -H_2O_2 -HRP伏安酶联免疫分析测定烟草花叶病毒(英文)[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20 |
李彬,许志刚,周明华;烟草花叶病毒(TMV)斑点免疫诊断试剂盒的研制[J];江苏农业学报;200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