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玉米叶螨优势种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研究
【摘要】:
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玉米叶螨在我国北方地区为害逐年上升,已成为山西玉米生产的首要害虫。对玉米叶螨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开展研究,成为当前植保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有关玉米叶螨研究的基础上,以近年来山西省玉米叶螨发生危害实况为研究背景,通过大量深入实际的田间调查、试验示范,同时运用生态学、数理统计分析法,对山西省不同玉米生态区叶螨优势种的分布、种群动态迁移规律和影响玉米叶螨发生消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制定出山西省玉米叶螨测报调查规范,构建出玉米叶螨发生趋势预测式,并在大量田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玉米叶螨无害化可持续控制对策。通过2003-2005年连续三年的研究得到以下结果:
1、明确了山西玉米叶螨主要有3种: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s Ehara,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Koch,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山西省不同生态区为害种类相同,优势种类有差异。南部复播玉米区以朱砂叶螨、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为主,中部春玉米产区以截形叶螨、二斑叶螨为主,北部地膜玉米主产区以截形叶螨为主要为害种。研究证实大发生年的主要为害种为截形叶螨。
2、搞清了优势种叶螨的生活史、田间消长动态规律、主要的行为习性。玉米叶螨在山西省年发生9-14代,以雌成螨吐丝结网聚集越冬。害螨在玉米植株垂直扩散靠爬行,并以上迁为主,株间迁移以吐丝飘移为主。山西叶螨在玉米田内的种群动态迁移扩散可分为4个阶段,即5月下旬为迁移定居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进入扩散增殖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进入危害高峰期,9月上旬进入迁移越冬期。
3、明确了玉米叶螨种群发生消长影响因素:叶螨种群的消长与温度、湿度、降水等气象因子和作物生长有密切关系。(1)高温干旱有利于叶螨的发生,低温、降水对叶螨有抑制作用。(2)玉米播种早、长势弱、施肥水平差的玉米田,叶螨种群数量越大,为害重;反之则轻。(3)不同玉米品种间的抗螨性存在差异。(4)山西省玉米叶螨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主要为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和猎花蝽。
4、制定一套简便、易行、科学的调查规范,制定了玉米叶螨为害分级划分标准。同时根据影响玉米叶螨发生的温度、降水和旬均温度系数以及螨量等主要因子,制定了长期预报与中期预报标准并组建玉米叶螨发生趋势预测式:?=2.1736-0.3107x1+1.4213x2(X1:7月上旬温雨系数;X2:6月底玉米叶螨基数和?:玉米叶螨发生程度)。
5、总结出一套符合山西省情的玉米叶螨无害化综合治理配套措施:提出了在重发生区种植抗旱性强、活杆成熟的紧凑型抗螨玉米品种,在玉米大喇叭期增施速效肥,增强作物的抗螨能力;玉米定苗后推广早期剪叶和蓝板诱杀等物理防治措施,玉米灌浆期应用田间释放瓢虫和喷洒烟洗液、苦参碱等生物措施进行控制,大发生时推广虫螨克、尼索朗、扫螨净进行防治。这些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符合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方向,突出了无害化防治特色,措施具体明确,相互协调补充,实用性强,操作简单合理。
|
|
|
|
1 |
董学礼;玉米叶螨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05年09期 |
2 |
姚文飞;赵登宽;;新疆伊犁垦区玉米叶螨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种子世界;2009年09期 |
3 |
贾军;玉米红蜘蛛的发生规律、危害和防治措施[J];种子科技;2005年05期 |
4 |
杨子强;刘占山;贺达汉;顾海燕;;宁夏二斑叶螨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06年02期 |
5 |
王琦,李欣,刘江山,刘玉宏;玉米叶螨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初报[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年06期 |
6 |
贺福德,李永红,王宏跃,王佩玲;石河子地区玉米叶螨的发生与防治[J];新疆农业科学;1993年05期 |
7 |
许建军,郭文超,吐尔逊,何江,鲁素玲;新疆北部玉米叶螨发生与环境关系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0年04期 |
8 |
许建军,郭文超,吐尔逊,何江,鲁素玲;新疆北部玉米叶螨发生与环境关系的初步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0年S1期 |
9 |
彭月英;张强潘;陈方景;;桃红颈天牛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0年06期 |
10 |
赵凤环;张惠超;;葡萄白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果农之友;2011年11期 |
11 |
王俊红;孙延国;李金华;;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20期 |
12 |
张军;何纲;杜鹃;;红地球葡萄贮藏中致病菌鉴定及发生规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
13 |
孙振国;;保护地番茄叶霉病发生规律调查及防治药剂筛选[J];农技服务;2011年09期 |
14 |
陆飞;唐燕梅;曾森;梁贵秋;黄正勇;陆春霞;董桂清;吴婧婧;林强轩;;桑椹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广西蚕业;2011年03期 |
15 |
;甘薯小象发生规律观察[J];广西农业科学;1964年09期 |
16 |
;胡蜂发生规律及利用的初步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76年01期 |
17 |
张力田;;柑桔缺硼症状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要点[J];中国南方果树;1977年Z1期 |
18 |
马仲实;步恒俭;艾素珍;田文;高秀荣;朱兆雄;陆景洪;李保兰;杨丽娟;王金铭;岳邦建;常青林;庞逢先;;冀南棉鼎点金鋼鑽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J];华北农学报;1963年03期 |
19 |
;油橄榄孔雀斑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J];林业实用技术;1980年05期 |
20 |
李锡好;;茶蚕发生规律及其防治[J];中国茶叶;198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