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工回流问题研究
【摘要】:
关于“民工潮”的研究,国内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社会学家等都或多或少的有所涉及,然而以城市和农村两极为切入点,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大背景下,对“民工潮”中的回流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形成理论框架结构者却寥寥无几。农民工回流发生在“民工潮”风起云涌之时,尽管其中不乏回乡创业的生动案例,但非正常性质的回流仍占多数,这就提醒我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中间环节存在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深刻反映了农民工群体对二元制度相对剥夺的自我反抗,中国社会一种新的范式急需确立,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对农民工回流问题的探讨,完善“民工潮”研究的理论框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安置问题寻求解决之道。
本着这一目的,本文一方面以中国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以及国内权威的报纸和书籍中的调查数据为切入点,结合已有的调查积累,对比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研究”课题组五年前的调查结果,推测现阶段农民工回流的社会学特征,以及回流者的人口学特征,把握当前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基本态势。另一方面,立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大背景,以“推-拉”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为依托,考察导致回流的微、宏观因素;以城市和农村两极为切入点,辨证地分析回流对城市社会和农村社区的双重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的回流仍然是以个体为主的暂时性回流行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民工群体仍将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中逐步向城镇转移,因此要彻底解决中国农民工的回流问题,必须同时从城市和农村两极入手。就城市这一极而言,应该通过现代人口管理制度的建立,城乡“四条保障线”的确立,以及就业市场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等途径,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通过逐步构建“三元社会结构”的办法,促进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这样农民工就能按照正常途径转为“产业工人”,就能够从城市这一极消除回流隐患。在农村这一极则应该积极推行就地多元化政策,促进农民多元化就业,鼓励回流者加盟“绿色企业”;培养农民管理社区、累积个人资产的能力,促进中国农民的现代化,在农村这一极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安置问题寻求解决之道,如此回流问题也就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