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产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污染及风险评估研究
【摘要】:
致病微生物污染是目前影响我国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我国当前在猪肉产品中存在主要致病微生物污染现状本底不清,风险评估工作滞后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猪肉产品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同时按照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原则与指南”对猪肉产品致病微生物污染开展风险评估,旨在摸清我国猪肉产品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现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猪肉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1.通过对生猪养殖场、屠宰加工企业、猪肉产品销售市场环境等卫生状况的现场调查,发现当前影响我国猪肉产品致病微生物污染的因素包括养猪生产方式、屠宰加工工具、冲洗用水、车间环境卫生、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冷藏温度和时间、运输工具、销售环境卫生及销售人员卫生等。
2.按照无公害猪肉微生物指标的要求并结合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安全要求”中规定的微生物指标,对从我国部分省市抽取的180份猪肉样品进行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以及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结果表明,所检测的猪肉样品,均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菌落总数均符合国家无公害猪肉标准的相关规定,但大部分样品检测值偏高,介于103~105之间;大肠菌群阳性样品为60份,占所检样品总数的33.33%;沙门氏菌阳性样品为28份,占所检样品总数的15.56%。表明我国猪肉产品在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肠道菌群的污染比较严重,沙门氏菌污染严重影响猪肉产品的卫生质量。
3.利用调查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对我国猪肉产品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风险从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及风险描述等方面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沙门氏菌的风险评估模型。
|
|
|
|
1 |
章黎黎;李兴武;;微波膨化猪肉产品的开发展望[J];肉类研究;2010年01期 |
2 |
王军;郑增忍;王晶钰;张衍海;王娟;;我国部分省市猪肉产品细菌学指标的检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
3 |
M.J.Esteve
,高军肖;猪肉及猪肉产品的维生素B_1、B_2、B_6和B_(12)含量[J];中国畜牧兽医;2004年04期 |
4 |
赵占峰,韩鹏飞,龙尚勇;浅析猪肉生产加工企业的发展方向[J];河南畜牧兽医;2005年02期 |
5 |
;科技动态[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2年10期 |
6 |
;奥开冷鲜猪肉获无公害认证[J];肉类研究;2005年01期 |
7 |
周蓉,陈英伟,杨兴武;应用微波消解法快速测定猪肉中砷的残留[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年06期 |
8 |
;食品市场[J];食品工业;1994年03期 |
9 |
林荣泉;瘦肉精由来及对人的危害与防制对策[J];山东食品科技;2002年09期 |
10 |
唐道珍
,左应鸿;当前猪肉市场的特点及拓展[J];河南畜牧兽医;2003年09期 |
11 |
朱虹波;我国猪肉屠宰加工及销售业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外食品;2004年10期 |
12 |
王雨秋;国际猪肉市场一年回眸及未来走势[J];肉类工业;1998年08期 |
13 |
B.C.Paterson,崔朝霞;消费者权益主义驱动肉品质量改变[J];饲料广角;2002年02期 |
14 |
李云帆;丹麦种猪为何这么“牛”[J];中国食品工业;2003年05期 |
15 |
孟昭德;“安全肉”生产控制技术概述[J];肉品卫生;2003年09期 |
16 |
;加拿大的猪肉产业[J];中外食品;2004年11期 |
17 |
食林;时尚调味酱,营养又美味[J];中国食品;2005年12期 |
18 |
苏树榛,刘英俊,董国新;对五莲县肉联厂重视产品质量的调查[J];山东食品科技;1996年04期 |
19 |
孙洪斌;产品运营与资本运营相结合实现速度与效益双增长[J];山东食品科技;1998年02期 |
20 |
时勇;构筑肉品安全的最后防线[J];畜牧与兽医;2003年10期 |
|
|
|
|
|
1 |
邵国青;刘铁铮;;保证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体系[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
2 |
陈智敏;;莆田市无公害生猪生产初探[A];福建省科协第二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动物传染病防制与人类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3 |
栾冬梅;魏国生;;安全猪肉的生产[A];现代化畜牧生产环境与环境管理(五)——第八届全国家畜环境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
4 |
游金明;瞿明仁;张宏福;;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猪肉品质的系统改进措施[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