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小麦穗分枝基因的初步定位及ramosa2基因的克隆

闫晓华  
【摘要】: 小麦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基于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和分子机制基础上的分子改良则是目前及未来小麦改良的核心。历史上每一次突破性品种的育成都源于新的遗传资源的发现、创造和利用,源于对原有栽培品种株型和生理模式的突破。穗分枝(Branched Spike)是小麦穗部形态的一种变异类型,其主要特征为主穗轴节上形成支穗轴,从而着生多个小穗,增加了小穗数和穗粒数。穗分枝现象的研究不仅有利于阐明小麦穗形态发育,而且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分枝型普通小麦——分33为材料,对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及遗传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利用SSR标记开展了穗分枝基因的初定位研究,并从小麦中克隆了导致玉米花序分枝的ramosa2的同源基因。 穗分枝的形态特征和遗传分析:分33小麦主穗轴上平均着生11个支穗轴,平均分枝着粒数9个;每穗着粒数118个。利用分33和中国春杂交构建了一个较大的F2群体,对40,000株F2个体的表型进行统计分析,分枝与不分枝的比例约为1/15,表明穗分枝现象主要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 穗分枝基因的初步定位:从209对覆盖整个小麦基因组的SSR标记中筛选出87对在两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标记。利用多态性标记并采用集群分离分析法对F2群体中96个具有分枝表形的单株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穗分枝现象分别与小麦2A和2D染色体上的SSR标记连锁,由此将小麦穗分枝基因初步定位在小麦2A、2D染色体上。在2A染色体上,控制小麦分枝的基因被定位在SSR标记gwm372、wmc502附近,遗传距离分别为9cM和11.25cM;在2D染色体上,控制小麦分枝的基因被定位在SSR标记gwm484、gwm102附近,遗传距离分别为15cM和17cM。 在本研究进行过程中,国外科学家Erik Vollbrecht、Esteban Bortiri、Namiko Satoh-Nagasawa等分别于2005年、2006年、2006年克隆到了控制玉米花序分枝的基因ramosa1、ramosa2、ramosa3。这三个基因中任何一个发生突变均会导致玉米穗发生分枝、缨分枝增多。本研究以大麦、玉米、高粱等作物的ramosa2基因序列为参考,首次从小麦中同源克隆到了ramosa2基因。通过大量测序,本研究得到了分33、中国春中该基因的多个同源序列,推断普通六倍体中存在该基因的多个拷贝。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大麦、水稻、玉米和高粱的相似性分别为:95%、81.8%、79.9%和79.2%。但是小麦穗分枝是否与该基因相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上述研究以小麦穗分枝现象为主线,研究结果为小麦穗分枝基因的图位克隆、穗分枝机理阐明及最终利用该品种进行小麦高产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高东,王金盛;萘啶酮酸中断杂交基因定位[J];微生物学通报;1989年04期
2 肖炳光;徐照丽;;反转录转座子标记及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06年04期
3 赵献芝;白小青;左福元;王金勇;袁树楷;;多指(趾)基因研究进展[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7年01期
4 张春起;原位杂交研究人视紫红质基因定位在3号染色体3q21-3q24区[J];国际遗传学杂志;1987年02期
5 周桢林;陈琦;黄革;许虹;;短小芽孢杆菌质粒pCJ3的衍生质粒pAl32的酶谱及抗性基因定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4期
6 张玉勤;;激光基因定位图[J];国外医学情报;1995年07期
7 郑艳萍;Chander Subhash;杨小红;周俊青;李建生;严建兵;;一种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SNP的方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殷亚男;李慧;俞萍;周强;赵鲁杭;张亚平;;一个先天性小眼球家系致病基因的排除性定位[J];科学通报;2006年22期
9 李楠;桑贤春;赵芳明;凌英华;李云峰;杨正林;何光华;;水稻窄叶突变体nal(t)的表型分析与基因定位[J];植物学报;2010年02期
10 谢再东;李兵;许雅香;沈卫德;;家蚕性别及其决定基因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11 李林;梁宏伟;李忠;罗相忠;呼光富;张志伟;朱媛媛;邹桂伟;;瓦氏黄颡鱼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J];遗传;2011年06期
12 张其玖;张兰芳;韩恒湘;陈兰香;韩建洪;刘琼;;大肠杆菌AS1.76青霉素G酰化酶基因的克隆和定位[J];微生物学报;1988年01期
13 汪旭;薛京伦;;双向聚丙烯胺凝胶电泳在人类基因定位中的应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14 黄青阳,陈光荣,李学宝;基因定位的概念和方法[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15 孙毅;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新成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12期
16 朱磊;朱友林;余潮;张集文;;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bel的初步定位[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5年06期
17 刘一尘;张春杰;程相朝;李银聚;吴庭才;;鸡源地衣芽孢杆菌耐药性基因的定位[J];中国家禽;2009年13期
18 陈秋玲;高建明;罗峰;魏进招;裴忠有;孙守钧;;分子标记技术在禾本科作物基因定位上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09期
19 曾生元;郭旻;李敏;孟庆彩;胡群;龚志云;顾铭洪;严长杰;;一个水稻动态窄叶突变体的鉴定和基因定位[J];科学通报;2010年21期
20 罗美中;;玉米同工酶基因定位[J];生命世界;198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谦;徐宁迎;郭晓令;;猪SIM1基因部分序列测定及定位研究[A];第十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大清;苏爱国;李应生;许辉;李亚男;;拟南芥耐硒突变体基因定位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3 杨传平;刘桂丰;高彩球;王玉成;;柽柳液泡膜H~+ -ATPase c亚基基因的抗逆功能及亚细胞定位分析[A];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遗传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袁建成;肖光夏;张雅萍;;沙雷氏菌多重耐药性的基因定位[A];全国第三届烧伤外科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摘要[C];1991年
5 杨宏;彭云良;邓光兵;龙海;潘志芬;曹斌;余懋群;;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CD的分子定位[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6 李勇;王立贤;赵书红;王立刚;程笃学;乔莉娟;颜华;张龙超;;猪FP基因cDNA全序列克隆及染色体定位[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7 袁虎;韩东一;王秋菊;赵亚丽;兰兰;;遗传性传导性聋家系的遗传学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8 陈洁;黄德润;吴建利;刘光杰;庄杰云;;普通野生稻抗白背飞虱QTL定位及其效应验证[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9 陈军;;p27在PC3细胞中基本生物学功能研究[A];2008年浙江省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白刚;王光毅;夏照帆;;流行性MRSA的耐药性基因定位[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维军;基因定位的统计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Yuenyong Vanichpakorn;两个水稻叶色突变体的生理分析与基因定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黄碧光;大麦多棱分枝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4 冯宗云;中国野生及栽培大麦的分子进化与大麦穗分枝新基因的分子作图[D];四川大学;2003年
5 高美玲;甜瓜雌花相关性状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王建龙;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龙S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其稻瘟病抗性基因定位[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刘奇迹;Smith-Fineman-Myers综合征致病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8 马海明;猪4个新基因的分离、物理定位及MyoG基因SNP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9 王飞;玉米粗缩病抗病位点的分子标记定位[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陈远孟;香稻遗传多样性与香味基因定位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晓华;小麦穗分枝基因的初步定位及ramosa2基因的克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 韩撵法;小麦Ramosa基因与穗分枝现象的相关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王盈盈;小麦基部小穗不育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张虹;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osms7的形态观察和基因定位[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张露霞;水稻芽期耐冷性QTL定位与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6 高家旭;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80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玉平;水稻叶片黄化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8 范圣此;水稻多蘖矮秆突变体Sdc的遗传研究及其基因sdc的定位[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9 李广贤;野败型CMS育性恢复基因的微卫星标记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10 蒋召雪;一份新型水稻极度分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微卫星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学勇;我市要求搞好小麦病虫害防治[N];青岛日报;2008年
2 于丹;小麦穗期治蚜需加足水量[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3 刘伟 孔令军 朱道荣;综合防治小麦穗期病虫害[N];连云港日报;2006年
4 记者 任平;小麦穗期要慎防病虫危害[N];山西科技报;2008年
5 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小麦穗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N];山西科技报;2001年
6 记者 任荣萍;小麦穗期病虫发生趋势[N];山西科技报;2002年
7 方圆;小麦穗期发生腥黑穗病没法治[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8 秦皇岛市抚宁县留守营镇农技推广站 秦继伟;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N];河北农民报;2008年
9 焦亮;小麦春“进补” 夏夺大丰收[N];新乡日报;2008年
10 水清;小麦穗期喷金好年一药两用[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