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泌乳性能候选基因的遗传特性研究
【摘要】:
本研究分别以中国荷斯坦、澳大利亚荷斯坦、加拿大荷斯坦及陇州奶牛的395份血样为材料提取基因组DNA,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同源序列克隆技术结合电子PCR(ePCR),对牛的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ζ(AGPAT6)基因的基因组DNA序列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运用PCR-SSCP、PCR-RFLP以及PCR-RFLP、SSCP结合的方法对奶牛泌乳性能两个候选基因的部分基因组DNA片段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SNP)检测,运用一般线性模型研究了AGPAT6基因和PRLR基因与上述4个奶牛群体泌乳性能性状的相关性,在5个方面取得了研究进展。
1.牛AGPAT6基因的克隆
利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了牛AGPAT6基因5′cDNA,用PCR技术克隆到牛AGPAT6基因的8个内含子序列,获得了包含外显子和内含子的AGPAT6基因的基因组DNA片段,并为GenBank数据库收录,收录号为EF432784。
2.牛AGPAT6基因SNPs及其与奶牛泌乳性能性状的关系
检测牛AGPAT6基因部分序列,发现了11个SNPs,并分析了这些SNPs与泌乳性能性状的关系,结果如下:
(1)在第2内含子发现了1个PCR-SSCP SNP位点(281T-281C),此PCR-SSCP(281T-281C)位点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305天产奶成年当量(305dME)、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杂合型个体的305dME显著高于纯合基因型个体(P<0.05),BB基因型个体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
(2)在第3内含子发现了5个SNPs位点(410G-410T、489G-489T、600G-600T、649G-649A、729-729A),其中的1个PCR-RFLP SNP(410G-410T)位点不同基因型的个体,乳脂率和乳中体细胞评分(SCS)存在显著差异(P<0.05);BB基因型个体的乳脂率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BB基因型个体的SCS显著低于AA基因型(P<0.05)。第3内含子的另一个PCR-RFLP SNP(489G-489T)位点不同基因型的个体,305dME和乳脂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CC基因型的305dME显著高于DD基因型(P<0.05),DD基因型个体的乳脂率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
(3)在第4内含子发现了2个PCR-SSCP SNP位点(153A-153G、606A-606G),位点组合不同基因型的个体SCS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第10、11内含子发现了3个PCR-SSCP SNP(341A-341G、430C-430T、451C-451G),位点组合不同基因型的个体305dME、乳脂率和SCS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第6、7、8、9内含子均来发现PCR-RFLP多态。
3.牛PRLR基因SNPs及其与奶牛泌乳性能性状的关系
检测牛PRLR基因部分序列发现了11个SNPs,分析这些SNPs与泌乳性能性状的关系,结果如下:
(1)在第3外显子发现了3个PCR-SSCP SNPs位点(1104A缺失、1267A-1267G、1268C-1268T),3个SNPs位点不同基因型的个体305dME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AD基因型的305dME最高。
(2)在第5外显子发现了1个PCR-SSCP SNP位点(3365T-3365C),此SNP位点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泌乳性能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
(3)在第7外显子发现了4个PCR-SSCP SNPs位点(5533C-5533T、5650A-5650G、5651G-5651A、5652A-5652T),4个SNPs位点不同基因型的个体305dME、乳脂率、乳蛋白率和SCS存在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个体的305dME最低,但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最高,AC基因型个体的SCS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
(4)在第8内含子发现了1个PCR-RFLP SNP位点(7740A-7740G),该位点不同基因型的个体305dME存在显著差异(P<0.05)、乳蛋白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AA基因型个体的305dME较高、BB基因型个体的蛋白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
(5)在第10外显子发现的SNPs存在群体间差异。在澳大利亚荷斯坦牛群体发现1个PCR-SSCP SNP位点(9742A-9742G),在加拿大荷斯坦个群体发现2个PCR-SSCP SNPs位点(9681C-9681T、9902G-9902C),在陇州奶牛群体中发现3个PCR-SSCP SNP位点(9681C-9681T、9757G一9757T、9939G插入),在中国荷斯坦群体发现3个PCR-SSCP SNP位点(9681C-9681T、9742A-9742G、9902G-9902C),5个SNPs位点不同基因型的个体305dME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乳脂率、乳中干物质含量和SCS存在显著差异(P<0.05):DD基因型个体的305dME极显著的高于其他基因型,EE基因型个体的乳脂率显著高于CC、DD基因型个体,CC基因型个体的SCS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
4.基因型的组合效应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组合AGPAT6基因第2内含子和第3内含子的SNPs位点不同基因型分析其与奶牛泌乳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AGPAT6基因第2内含子和第3内含子的SNPs位点间存在互作效应,其组合效应值均高于第2内含子和第3内含子SNPs的单标记效应值:组合1(A1A1A2A2C2C2基因型)个体的305dME和乳脂率高于其他组合。因此,可初步确定SNPs组合位点(281T、410G、489G)为影响牛乳品质的最佳SNPs组合基因型。
组合PRLR基因第3外显子、第7外显子、第8内含子和第10外显子的SNPs位点不同基因型分析其与奶牛泌乳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PRLR基因第3、7、10外显子和第8内含子的SNPs位点存在互作效应,其305dME组合效应值均高于第3、7、10外显子和第8内含子SNPs的单标记效应值:组合4(A1A1B3B3A5B5E4E4)个体的305dME高于其他组合,可初步确定组合4(A1A1B3B3A5B5E4E4)为影响牛产奶量的最佳组合基因型。
5.AGPAT6、PRLR基因多态与中国荷斯坦奶牛群体泌乳性能的关系
在中国荷斯坦牛品种内,分析了AGPAT6和PRLR基因上17个SNPs位点不同基因型与奶牛泌乳性能不同性状的关系,结果显示:PRLR基因第3外显子3个SNPs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初次配种日龄存在显著差异(P<0.05)、初次产犊日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BB基因型个体的初次配种日龄显著地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初次产犊日龄存在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第5外显子的SNP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个体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显著地高于BB基因型个体。第7外显子4个SNPs化点不同基因型的个体305dME和初次产犊日龄存在显著差异(P<0.05);BB基因型个体的305dME最高,AA基因型个体的初次产犊日龄最高。第10外显子的5个SNPs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的乳脂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DD基因型个体的乳脂率和乳干物质含量显著低于FF基因型个体(P<0.05)。
|
|
|
|
1 |
赵昕红;李职;Emmanuel Brouckaert;;提高大白母猪泌乳性能的营养新策略[J];猪业科学;2006年01期 |
2 |
谢凤岩;王桂杰;;奶牛日粮中添加甜叶菊秆粉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年12期 |
3 |
高宜行;;白色獭兔产仔行为和泌乳性能的观察[J];畜牧兽医杂志;1985年04期 |
4 |
侯文通;崔抗战;郑喜光;;关中母马泌乳性能的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1987年03期 |
5 |
冯文科,张碎祥;陇县不同地区黑×黄母牛泌乳性能调查及分析[J];黄牛杂志;1996年03期 |
6 |
谢喜平,林和官;福建黄兔泌乳性能初探[J];福建畜牧兽医;1996年03期 |
7 |
李青,白素文;缓冲剂调控乳牛瘤胃消化代谢及其对泌乳性能的影响[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1年06期 |
8 |
黄国清;易虹;;小肽营养素对奶牛泌乳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J];当代畜牧;2006年09期 |
9 |
王力生;辛省事;方必春;朱洪龙;杨海;;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及乳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1期 |
10 |
朱仁俊;楮柯;冷静;杨舒黎;毛华明;;努比羊和云岭黑山羊初产泌乳性能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
11 |
尹召华;曹维维;王洪荣;王恒;;日粮阴阳离子平衡对泌乳中期奶牛血液生理指标和泌乳性能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0年04期 |
12 |
孙全文;吴淑琴;赵月平;常宝;吴丽敏;;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獭兔母兔泌乳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年15期 |
13 |
刘强;吴疆;王聪;张斌;张魏魏;;甜菜碱对奶牛采食量、泌乳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0年S2期 |
14 |
楊存華;;快速干奶法的介紹[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958年03期 |
15 |
高宜行;;白色獭兔产仔行为和泌乳性能的观察[J];现代畜牧兽医;1985年01期 |
16 |
解玉卿;胡松庭;黄铎;曹宝庸;;配合饲料对乳牛泌乳性能影响的试验报告[J];莱阳农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
17 |
经荣斌;朱珍;;不同品种母猪泌乳性能及仔猪对母乳、饲料利用率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89年02期 |
18 |
欧阳五庆,王秋芳,阎守昌,马宏林,袁群娣;甲氧氯普胺对奶山羊泌乳性能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S2期 |
19 |
张淑君,熊远著,邓昌彦,郑嵘,蒋思文,肖森木,夏瑜,徐建祥,刘晓华,王春芳,阮征,宫时玉;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作为产仔数候选基因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
20 |
翁志铿;提高奶牛泌乳性能的饲养管理技术试验[J];中国乳业;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