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华山松主要小蠹消化酶代谢与营养利用的初步研究
【摘要】:
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 Tsai et Li)是秦岭巴山森林生态系统内最重要的蛀干性森林害虫,主要入侵危害30年以上健康华山松(Pinus armandi Fr.),并在共生真菌(秦岭细粘束孢Leptographium qinlingensis Tang et Chen)的协同作用下,克服健康华山松树脂、生理生化和结构抗性,诱发次期性小蠹虫的集中入侵危害,导致秦岭巴山林区大量健康华山松的死亡,直接威胁秦岭巴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本论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应用生化研究方法,研究了华山松主要成灾性小蠹虫——华山松大小蠹(D. armandi)、松六齿小蠹(Ips acuminatus Gyllenhal)和油松四眼小蠹(Polygraphus sinensis Eggers)酶代谢的差异,温度对华山松大小蠹成虫与幼虫酶代谢的影响,以及华山松大小蠹营养的利用,旨在揭示华山松大小蠹与其他小蠹虫酶代谢与营养利用的差异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对3种小蠹虫消化道分泌的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比较,结果表明蛋白酶活性大小依次为:华山松大小蠹油松四眼小蠹松六齿小蠹;淀粉酶活性大小依次为:华山松大小蠹松六齿小蠹油松四眼小蠹;纤维素酶活性大小依次为:松六齿小蠹油松四眼小蠹华山松大小蠹;脂肪酶活性大小依次为:华山松大小蠹油松四眼小蠹松六齿小蠹。
2.温度对华山松大小蠹成虫与幼虫消化道分泌的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华山松大小蠹幼虫蛋白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20℃,成虫25℃;华山松大小蠹幼虫和成虫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25℃;华山松大小蠹幼虫和成虫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华山松大小蠹幼虫和成虫脂肪酶的最适温度为25℃。
3.华山松大小蠹对寄主华山松营养物质的利用具有选择性,其中对还原性糖的利用率粗脂肪可溶性总糖粗纤维淀粉粗蛋白;对健康华山松韧皮部中游离态氨基酸的分析表明,华山松韧皮部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华山松大小蠹必需氨基酸8种;华山松大小蠹对华山松韧皮部和木质部组织内的Na、K、Ca、Mg、Fe 5种元素需求量较大,其中对K元素的需求量最大;对Cu、Mn、Zn 3种元素需求量较小;同时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对健康华山松韧皮部和木质部组织内营养物质的分解有利于华山松大小蠹营养的利用。
4.人工饲料对秦岭华山松主要小蠹的饲养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人工饲料饲养小蠹虫成活率不同。在5种人工饲料中只有WⅡ的饲养效果最佳,但是人工饲料的污染是小蠹虫死亡主要原因之一,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从生理生化角度揭示出秦岭华山松3种小蠹虫消化道分泌的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与有效利用不同抗性阶段寄主华山松营养具有密切的关系,温度是影响华山松大小蠹成虫与幼虫消化酶活性的主要因素,而且华山松大小蠹对寄主华山松韧皮部和木质部组织内的还原性糖、粗脂肪、可溶性总糖、粗纤维、淀粉和Na、K、Ca、Mg、Fe、Cu、Mn和Zn元素需求量不同。对进一步探索华山松大小蠹和共生真菌对寄主华山松营养利用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对华山松大小蠹的人工饲料饲养和华山松小蠹可持续控制新方法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
|
|
|
1 |
樊美珍,郭超,庞献伟;华山松大小蠹痘病毒初步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1988年01期 |
2 |
王西志;张立;马林峰;;浅谈天华山保护区华山松大小蠹的防治[J];陕西林业;2009年04期 |
3 |
袁红宁;陈文辉;;华山松的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J];陕西林业;2010年04期 |
4 |
吕昌仁;詹仲才;杨平澜;;神农架松干蚧与鄂西华山松大量死亡原因的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1988年01期 |
5 |
薛诺稳;吕润生;;华山松大小蠹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果菜;2010年03期 |
6 |
左松;;华山松大小蠹的防治措施[J];绿色科技;2011年07期 |
7 |
陈小平;王兴旺;李涛;李强;李锋;;华山松大小蠹的研究进展[J];四川林业科技;2008年04期 |
8 |
赵利敏;陈锐;何杰;;华山松大小蠹幼虫分布状态及最佳抽样模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9 |
陈亮;车小强;;浅谈华山松大小蠹病虫害的综合治理[J];经营管理者;2009年13期 |
10 |
李新岗;;华山松大小蠹及大小蠹属的研究概述[J];陕西林业科技;1993年03期 |
11 |
周嘉熹,孟德顺,戴建昌,李晓燕;华山松大小蠹危害动态的因子分析及预测模型[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7年S1期 |
12 |
陈辉;李宗波;唐明;;华山松大小蠹成虫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林业科学;2006年11期 |
13 |
刘锁成;彭岚;王三省;蔡宗科;;华山松大小蠹危害流脂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08年03期 |
14 |
汪克强;王晓兵;;太白山华山松大小蠹防治初探[J];陕西林业科技;2010年06期 |
15 |
兰国玉,雷瑞德,安锋,陈伟;秦岭中龄华山松群落林窗特征初步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16 |
李福来;郭林文;王斌歧;;华山松大小蠹的综合治理[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17 |
张蕾蕾;陈辉;陈霞;;华山松大小蠹的入侵对华山松挥发物成分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
18 |
张旭;陈辉;胡景江;刘琳;;华山松大小蠹和共生真菌过氧化物酶组织化学定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
19 |
李开仁,邵崇斌,戴建昌;华山松大小蠹的危害状况分析及预测[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7年S1期 |
20 |
谢寿安;吕淑杰;Axel SHOPF;丁彦;侯秋实;李彩棉;;华山松大小蠹及其伴生蓝变真菌对华山松木质部危害的解剖学特征(英文)[J];昆虫学报;2008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