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研究
【摘要】:
农村民间金融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中国农村民间金融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复杂的现实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民间金融一度进入低潮甚至遭到人为的禁锢,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民间金融活动开始重新恢复和活跃起来,各种的民间金融形态纷纷重现。在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民间金融重新受到学界的重视并给予相当的关注,不少学者就农村民间金融的现实和发展问题,引经据典,各抒己见。而政府对农村民间金融的政策延续了国家干预的管理模式,同时对民间金融的某些形式的利用和改造还处在不断的试点和研究中。本论文主要就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民间金融重新出现的原因和现存的实际形态,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分析农村民间金融出现的整体背景,对每种民间金融形态和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进行研究,全文共包括导论、五章主体内容和结束语七个部分。
第一章,导论。该部分从整体上概述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归纳,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本文研究的创新方面进行概括性说明。
第二章,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历程及兴起原因。本章系统分析了农村民间金融的概念和存在的类型,较系统的回顾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历史上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形态的概况。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及其之下的国家、政府、农民与农村社会,金融抑制与二元金融结构,供给不足与需求的矛盾,农村金融立法,民间金融文化的深厚积淀等五个方面综合分析探讨农村民间金融出现的原因。力求从现实和历史结合的角度出发,揭开农村民间金融产生的大背景。
第三章,农村民间金融现状与形式。本章承接第二章的内容以总论的形式展开论述,概括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规模与特点,分析农村民间金融的利率和官方利率的关系,阐述农村民间金融的意义。同时对农村民间的主要形式农村民间借贷、农村合作基金会、典当业、民间合作、地下钱庄进行逐一分析研究。针对不同的形式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农村合作基金会、典当业主要按照其在现实中的存在、发展的历史进行客观性的研究,并就其得失进行客观的评价。对农村民间借贷、民间合会、地下钱庄则主要分析他们出现的具体原因,并分析其各自的运作,提出自己在研究中的见解。
第四章,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本章主要论述限制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系列因素,对各个因素及其影响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并对各个因素发挥作用的机制和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第五章,发达国家与地区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主要经验。本章主要论述发达国家与地区在发展农村民间金融中的主要经验,通过对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台湾地区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整体性分析,发现其各自的发展特点,同时在比较的基础上总结他们的共性特点。
第六章,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政策建议与对策。本章就发展农村民间金融的路径和模式作试探性的分析研究,讨论农村民间金融具体形式的发展,并进一步的提出促进我国发展农村民间金融的相关意见。
第七章,结束语。本章简要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