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固态发酵植酸酶、溶菌酶对肉仔鸡及仔猪的应用研究

朱忠珂  
【摘要】: 对黑曲霉HF-2008转基因工程菌、溶菌酶转基因菌种进行工业发酵生产试验,生产出符合饲料工业使用的植酸酶和溶菌酶饲料添加剂,对生产的植酸酶进行包被和液体保存实验,生产出颗粒状和液体剂型植酸酶。为了检验植酸酶和溶菌酶对肉仔鸡和仔猪的生产性能影响,进行了以下试验:植酸酶固体发酵工业化生产试验;液体剂型植酸酶的保存和颗粒状植酸酶的耐热试验;玉米-豆粕型日粮添加植酸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影响试验;制粒日粮添加不同剂型植酸酶对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试验;人工合成犬溶菌酶基因的表达及蛋白活性分析试验;玉米-豆粕型日粮添加溶菌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代谢及免疫功能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1.通过对黑曲霉HF-2008转基因工程菌的工业化固体发酵,确定其最适培养基为麸皮(加适量次粉)2 700 kg、豆饼粉400 kg、硫酸铵40 kg、磷酸氢二钾20 kg,最适发酵时间为70 h,最适温度前期为30℃,后期调整为28℃,pH为5.0~5.5。 2.保存液体剂型植酸酶的防腐剂最佳组合为乙酸、苯甲酸钠、土温20(80)和柠檬酸,其比例分别为0.02%、0.02%、0.01%和0.1%。颗粒状植酸酶在85℃时高温时,酶活力保存率为83%。 3.按照二因子设计,选用400羽1日龄哈博德肉仔鸡,随机分为10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公母各半。在低磷玉米-豆粕型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剂型(液体剂型、粉状、颗粒状)植酸酶,不同温度(75℃、80℃、85℃)条件下制粒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消化代谢、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胫骨质量的影响;前期(1~21 d),添加颗粒状植酸酶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添加粉状植酸酶组(P0.05);后期(22~42 d)和全期(1~42 d),添加颗粒状植酸酶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添加粉状植酸酶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添加粉状植酸酶组(P0.05);全期75℃制粒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85℃制粒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85℃制粒组(P0.05)。各试验组显著提高了肉仔鸡磷的利用率(P0.05),显著降低了肉仔鸡粪的磷排出量(P0.05),添加颗粒状植酸酶组胫骨强度显著高于添加粉状植酸酶组(P0.05)。75℃制粒组血清磷显著高于85℃制粒组(P0.05),75℃制粒组血清碱性磷酸酶、羟脯氨酸显著低于85℃制粒组(P0.05)。42日龄时,添加颗粒状植酸酶组胫骨强度和胫骨灰分均显著高于添加粉状植酸酶组(P0.05);75℃制粒组胫骨磷、强度、灰分显著高于85℃制粒组(P0.05)。 4.试验选取体重11.79 kg±0.26 kg‘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224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猪,以圈为重复单位。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83℃制粒,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中,用100 g植酸酶(粉状、颗粒状、液体剂型,500 FTU)替代7.0 kg磷酸氢钙,另外再加1.5 kg石粉和5.5 kg载体,充分混合后制粒,其中液体剂型植酸酶采用制粒后喷涂。饲养试验为期30 d。结果表明:在制粒和降低日粮磷酸氢钙水平的同时添加颗粒状和液体剂型的植酸酶,制粒温度不超过83℃时,能够显著提高仔猪的日增重和降低料重比(P0.05);能显著影响仔猪血液的TP、ALB和GLO指标(P0.05)。 5.利用人工合成的犬溶菌酶基因(全长396 bp,编码132 AA),构建的表达载体pPROHTa-rcLYZ含有犬溶菌基因完整的ORF,重组犬溶菌酶对溶壁微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有较强的溶菌活力,对铜绿假单胞菌、链球菌、枯草杆菌等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无抑制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证实,重组蛋白对人工感染的犬大肠杆菌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6.按单因子设计,选用320羽AA肉仔鸡,随机分成Ⅰ、Ⅱ、Ⅲ、Ⅳ、Ⅴ组,每组64羽,4个重复,每个重复16羽(公母各半)。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Ⅰ为对照、Ⅱ、Ⅲ、Ⅳ、Ⅴ分别为日粮加溶菌酶(添加量分别为300 g/t、400 g/t、500 g/t、600 g/t);研究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溶菌酶,降低了肉仔鸡采食量、提高了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全期(0~6 W)平均日增重:IV组与Ⅰ组比较提高了5.08%(P0.05);料重比:IV组与Ⅰ组比较降低了8.99%(P0.05);提高了肉仔鸡免疫器官指数,前期(0~3 W)IV组的胸腺相对重量较Ⅰ组增加14.43%(P0.05);IV组和Ⅴ组的法氏囊相对重量较Ⅰ组分别增加了15.16%(P0.05)和11.29%(P0.05)。后期(4~6 W)Ⅲ组和IV组的胸腺相对重量较I组分别增加了12.67%(P0.05)和16.89%(P0.01);IV组的法氏囊相对重量较对照组增加16.1%(P0.05)。提高了肉仔鸡血清抗体IgG的含量,42日龄,IV组和Ⅴ组分别提高了8.47%(P0.05)和6.80%(P0.05)。提高了肉仔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21日龄时,Ⅲ组、IV组和Ⅴ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较I组分别提高12.84%(P0.05)、15.23%(P0.05)和13.17%(P0.05);42日龄时,IV组和Ⅴ组的血清球蛋白含量较I组提高8.47%(P0.05)和6.80%(P0.05);肉仔鸡能量、养分表观代谢率和血液新城疫抗体效价均有升高的趋势。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尹红轩;李伟;张光辉;王晓可;;低磷饲粮添加植酸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消化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2 宁宇虹;日粮植酸酶和高有效磷玉米对肉仔鸡性能的影响[J];江西饲料;2001年01期
3 J. P. Driver;荣岳光;;钙和非植酸磷浓度对肉仔鸡利用植酸酶效果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6年03期
4 王章存;刘卫东;王雷;;复合酶和植酸酶对商品肉鸡生产性能及环境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10期
5 胡迎利;郭建来;;植酸酶对仔猪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粪、骨、血中钙、磷影响的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卢亚萍;张赛夫;潘宏涛;冯平;李卫芬;;一种特殊溶菌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J];饲料研究;2007年05期
7 赵春;朱忠珂;李勤凡;王建华;汪儆;蔡青和;;不同剂型植酸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钙、磷利用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07年06期
8 朱忠珂;王建华;汪儆;蔡青和;;添加不同剂型植酸酶颗粒料对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9 魏时来;花薇;孟婕;郝正里;孙玉国;;日粮中植酸酶、钙、磷水平组合对肉仔鸡养分利用的影响[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8年03期
10 郭艳丽;石杨红;;葡萄糖酸钠和植酸酶对肉仔鸡磷利用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9年13期
11 马向东;陆承平;凌红丽;孙海新;刘晓艳;;植酸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07年12期
12 张铁鹰;汪儆;雷祖玉;卢庆萍;;肉仔鸡体外消化模拟技术评定不同剂量植酸酶作用效果的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5年12期
13 邱伟海;潘宏涛;蒋宏伟;;溶菌酶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饲料博览;2006年02期
14 郝瑞荣;范志勇;高俊杰;;植酸酶和木聚糖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蛋白质利用率的影响[J];饲料广角;2009年07期
15 陈艳红;刘丹;周磊;李丽敏;颜忠;;共轭亚油酸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肉仔鸡巨噬细胞溶菌酶含量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0年11期
16 韩明霞;魏时来;杨德智;李跃胜;都怡;;25-OH-D_3、维生素D_3与植酸酶组合对肉仔鸡养分利用的影响[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8年04期
17 张世卿;朱忠珂;王明成;廖诗英;汪儆;王建华;;玉米-豆粕日粮添加溶菌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代谢及免疫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08年04期
18 戚广州;都海明;王建军;王恬;;植酸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钙、磷利用率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10年01期
19 郝瑞荣;高俊杰;;植酸酶和木聚糖酶对仔猪钙、磷代谢及骨骼发育的影响[J];饲料博览;2009年06期
20 赵君梅,李德发,谯仕彦,宋国隆,邢建军;不同品种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四旺;左建军;;不同植酸酶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A];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C];2005年
2 彭玉麟;呙于明;袁建敏;曹兵海;聂伟;;植酸酶和非淀粉多糖酶对肉仔鸡生长和消化性能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文杰;穆淑琴;李千军;季志东;;植酸酶(酶他富5000)在仔猪饲料中应用试验[A];第三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苏基双;刘汉林;梁琳;陈颖俊;郭吉余;丁发源;;添加植酸酶对肉鸡钙、磷利用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蒋邦连;;植酸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郭艳丽;石杨红;;葡萄糖酸钠和植酸酶对1~3周龄肉仔鸡生长性能和磷利用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徐奇友;单安山;;植酸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钙、磷利用率影响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张铁鹰;汪儆;雷祖玉;卢庆萍;;利用肉仔鸡体外消化模拟技术评定不同剂量植酸酶作用效果的研究[A];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第五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戚广州;都海明;王建军;王恬;;植酸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钙、磷利用率的影响[A];饲料酶制剂的研究与应用[C];2009年
10 曾东;张洪;倪学勤;;产植酸酶乳酸杆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粪磷排出量的影响[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忠珂;固态发酵植酸酶、溶菌酶对肉仔鸡及仔猪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张铁鹰;植酸酶体外消化评定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3 李勇;肉仔鸡生长机制性预测模型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李永义;茶多酚对氧化应激仔猪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5 杨志刚;肉仔鸡氨基酸营养需要仿真模型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张林;孵化期间不同波长光照调控肉仔鸡肌肉生长的机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刘松柏;肉仔鸡对饲料标准磷利用率、可利用磷需要量及小肠磷吸收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8 闫素梅;肉仔鸡体内锌与维生素A代谢的相互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9 秦海峰;转Cry1Ac/sck基因糙米作为肉仔鸡日粮原料的安全性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10 彭远义;植酸酶产生菌的选育及高表达工程菌的构建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婕;饲粮中不同植酸酶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及养分利用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2 刘志伟;植酸酶在肉仔鸡消化道内适宜作用部位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3 赵春;制粒温度对不同剂型植酸酶应用效果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程海娜;黑曲霉植酸酶菌株选育及其酶的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曾艳;植酸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及氮利用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6 王诵涛;热应激对肉仔鸡肝脏金属硫蛋白和白介素-6变化规律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高英;不同寡糖对肉仔鸡作用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8 于新芬;黑曲霉N25植酸酶phyA基因玉米表达载体的构建[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9 赵兴;中草药提取物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03年
10 廖秀冬;22-42日龄肉仔鸡实用饲粮中锌需要量评价敏感指标筛选与适宜水平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怎样让新购仔猪不得病[N];吉林农村报;2005年
2 梁久梅;养猪新法:离地笼养仔猪[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7年
3 祈东;仔猪的春季饲养[N];大庆日报;2008年
4 刘星;仔猪的免疫程序[N];山西科技报;2009年
5 刘万珍;春季如何养好仔猪[N];湖北科技报;2008年
6 记者 张文;我市仔猪价格大幅上涨[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8年
7 江东洲 江焰;中国首批性别控制仔猪在广西诞生[N];科技日报;2009年
8 石家庄新乐市农业畜牧局 赵锋杰;当前购进仔猪育肥饲养4注意[N];河北农民报;2011年
9 记者 苏建平;张氏集团20万头仔猪繁育基地污染减排工程通过验收[N];青海日报;2009年
10 ;仔猪秋防三种病[N];吉林农村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