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设施蔬菜蒸腾调控机理与方法的研究

李霞  
【摘要】:本篇论文在日光温室内通过调控光照、大气湿度、温度、气流运动速度、土壤水分等环境因子,来研究植株蒸腾耗水。期望能找到最佳的环境条件,减少植株无效蒸腾,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从而为设施农业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方面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该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茎热平衡技术测定植株茎流的原理基础上,结合温室内气象数据采集仪器,通过对小温室做密闭、遮光处理,探讨番茄茎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密闭温室处理后晴天番茄茎流变化趋势不变,但白天茎流明显减小,此时影响茎流的环境参数除光照外,温室内的大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等都不能忽略。白天人为改变光照,茎流随光照的降低而逐渐减小,变化规律与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相似,但茎流变化曲线稍稍滞后于光照的变化曲线;在时间上有一个延迟。当白天遮光变温室为“黑暗”状态时,茎流缓慢减小,但此时茎流远远大于夜晚茎流,而且白天温室内“黑暗”状态处理的不同时间段茎流减小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2、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以京苋四号苋菜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覆盖度处理下盆栽小环境温湿度的变化以及植株蒸腾耗水规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植株生长点的温湿度随覆盖度的增大而增加,蒸腾速率和昼夜蒸腾量随覆盖度的增大而减小。文中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给出了不同覆盖处理下盆栽苋菜的蒸腾速率、白天蒸腾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不同覆盖处理对温室盆栽苋菜的根冠比、叶绿素相对含量、蒸腾耗水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除了水分利用效率随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大,其它均随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15/16圆覆盖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是对照处理1.45倍;15/16圆覆盖、3/4圆覆盖、1/2圆覆盖、无圆覆盖处理的蒸腾耗水量分别为对照处理的32.65%、54.64%、63.36%和69.98%。可见密封一部分空间,抑制了植株蒸腾耗水,同时也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3、风的大小是影响植株生长、蒸腾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温室内风速几乎为零,因此通过温室盆栽试验,采用基质栽培,设置了两种蔬菜(甜椒和苋菜)的不同风速试验,来研究风对植株生长及蒸腾耗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盆栽甜椒的日蒸腾量,苗期差别不大,整体是随风速增加而增大;随着植株的生长,不同风速盆栽甜椒的日蒸腾耗水量的差距拉大,0.8m·s-1的日蒸腾量超过1.2m·s-1的,此时盆栽甜椒的日蒸腾量表现为: T2T3T1CK;试验后期,对照盆栽的日蒸腾量超过0.4m·s-1的,盆栽甜椒日蒸腾量表现为:T2T3CKT1。而根据盆栽苋菜的蒸腾速率和日蒸腾量曲线看出,不同风速处理对盆栽苋菜蒸腾的影响不大,蒸腾速率及日蒸腾量受不同风速影响的表现相同,整体看来,以1.0m·s-1风速处理盆栽的最大,0.4m·s-1风速处理和对照盆栽的次之,最大风速处理2.0m·s-1盆栽的蒸腾速率及日蒸腾量最小。由以上结果可知,两个试验所设置的风速处理对两种蔬菜蒸腾的影响存在差异。原因是多方面的,作物自身的遗传差异;两个试验的季节不同,温湿度环境因子的差异;风速处理不同,特别是最大风速设置不一样,还有送风时间不同;这些都是造成两次试验结果存在出入的可能原因。文中还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给出蒸腾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试验中最适宜盆栽甜椒、苋菜生长及蒸腾的风速分别为0.8m·s-1和1.0m·s-1。盆栽甜椒在最大风速(1.2m·s-1)处理下产量最低,作物水分生产率最低;而盆栽苋菜在最大风速(2.0m·s-1)处理下,干物质重最低,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可见,风速偏高增加了植株的“无效”蒸腾,同时也降低了作物产量。 4、采用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设置四个供水吸力,对盆栽番茄蒸腾和鲜物质积累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负水头盆栽装置实现了对基质含水量的精确控制,10hPa、30hPa、50hPa、70hPa吸力下盆栽基质含水量分别在88%、76%、63%和57%左右。番茄日蒸腾量因基质水分的不同而不同,试验初期是30hPa吸力的日蒸腾量最大,10hPa的次之,50hPa的最小;到了试验中后期,10hPa吸力的日蒸腾量超过30hPa的位居第一。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给出不同吸力下盆栽番茄的日蒸腾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从番茄的鲜物质积累曲线看出,基质水分处理引起盆栽番茄物质积累的差异非常显著,30hPa吸力下的鲜物质积累量最大,10hPa和50hPa的次之,70hPa的最小。基质水分处理对温室盆栽番茄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有极显著影响,对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而对叶绿素含量和胞间CO2的浓度影响不大;同时对盆栽番茄的产量、总蒸腾耗水量和作物水分生产率均有极显著影响。10hPa供水吸力下的总蒸腾耗水量最大,产量最低,可见基质含水量过高,增加了植株的“无效”蒸腾,降低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5、对盆栽做双层全覆盖处理,调控密闭盆栽小环境内的温湿度,降温除湿的同时想办法把蒸腾水回收利用到盆栽中,这将在设施农业水资源节约利用方面迈出开创性的一步。本章利用温差进行热交换原理,初步探索了降温除湿回收利用蒸腾水的试验效果。首先,利用“水-气温差”对密闭盆栽进行降温回收蒸腾水同时除湿。试验初期,降温除湿效果显著,正午12:30左右,相比密闭对照盆栽,温度降低3℃左右,相对湿度下降7%;其它时间降温除湿效果虽不及正午时分,但白天平均降温2.4℃,相对湿度平均下降5%。但试验持续几天之后,回收的蒸腾水都聚集在U型管中,最终充满U型管底部,气流不能循环,试验最终起不到降温除湿的目的。之后,利用“地-气温差”进行热交换、利用气泵使水汽循环,来对密闭盆栽进行降温除湿回收利用蒸腾水。试验过程中,夜晚的降温除湿效果不明显。夜晚密闭对照盆栽、地-气热交换处理盆栽小环境内的气温与温室内的气温基本一致;相对于密闭对照盆栽,相对湿度平均下降6.2%;夜晚不开气泵时,地-气热交换处理盆栽内相对湿度比对照盆栽低5.6%左右。白天在气泵运行过程中,地-气热交换处理盆栽相对于密闭对照盆栽温度平均下降2.5℃左右;相对湿度平均下降10%左右。正午时分,降温除湿效果最为显著,相比密闭对照盆栽气温降5℃以上,与温室内的温差只有1.5℃左右;此时湿度下降15%左右。降温后凝结而成的水珠在高速气流的带动下又重新回收到盆栽中。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杨;;温室设施的使用与维护系列之如何控制温室种植的能源成本(七)——合理安排温室空间 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和时间取得最高效率[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8年07期
2 张虹;;国外节能温室设施[J];北方园艺;1987年01期
3 华艺;;华西都市农业园艺中心智能化观光温室[J];苏南科技开发;2006年Z1期
4 王作文,刘晓峰,王秀辉;塞罕坝温室设施育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2年05期
5 陈杰,杨祥龙,周胜军,陈杰,朱育强,樊琦;中国设施园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1期
6 赵晶;;养马甸子乡采取五项措施开发温室小区[J];吉林蔬菜;2007年04期
7 柴立龙;马承伟;王明磊;;地源热泵技术在中国温室设施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10期
8 周莹;王双喜;;温室植物生长环境模拟的研究动态[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年18期
9 洪大起;关于引进国外大型温室设施的探讨[J];农村机械化;1998年04期
10 ;“中国温室2006”印象——记中国温室行业2006年年会[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6年12期
11 吕艳;;温室设施的使用与维护系列之光照——你关注了吗?[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7年10期
12 张晓文;卜云龙;;温室用智能移动喷灌机的设计与推广[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年02期
13 张晓文;卜云龙;;温室用智能移动喷灌机的研发与应用[J];科技资讯;2007年01期
14 潘淑侠;;温室气害的诊断与防御[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年02期
15 王彬;杨磊;任振辉;;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温室控制系统的设计[J];农业网络信息;2010年06期
16 张晓文;卜云龙;;温室用智能移动喷灌机的研发与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06期
17 张杨;;温室设施的使用与维护系列之 如何控制温室种植的能源成本(八)——使用替代能源将成为种植者节省能源的首选[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8年08期
18 李春艳;;温室设施的使用与维护系列之如何控制温室种植的能源成本(三)——如何提高你的投资回报[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8年03期
19 姚宝根;;设施农业的创新与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8年12期
20 王彬;程雪;;一种基于ARM的温室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萍萍;李冬生;王纪章;赵青松;;温室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及改善之结构优化途径[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伍德林;毛罕平;曹成茂;;温室设施作物蒸腾量计算方法及模型[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3 周长吉;;中国温室的发展与标准化进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育辉;;关于发展广东省农业栽培设施的探讨[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孙忠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A];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服务"三农"经验交流会纪要[C];2004年
6 毛罕平;左志宇;;设施园艺环境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马跃;;西瓜甜瓜设施栽培的现状与发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顾晓君;;上海设施立体农业综合开发模式探讨[A];全国立体农业与庭院经济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9 李成璋;吕英民;;广东省设施园艺发展模式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8——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柴立龙;马承伟;王明磊;;浅层地热能在农业温室供暖中的研究进展[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飞青;温室冬季热环境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2 邹秋滢;温室小气候模型的建立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丽艳;基于MATLAB的温室作物适宜环境参数优化与调控技术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4 毕玉革;北方干寒地区日光温室小气候环境预测模型与数字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曹雯;秋冬季南方单栋塑料温室小气候分析与温湿环境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琴;温室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李相白;温室温湿度相关理论研究及控制设备研制[D];宁夏大学;2010年
3 金玉龙;温室群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3年
4 罗建华;吐鲁番地区设施蔬菜栽培日光温室结构性能优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5 谭胜男;基于CFD的现代化温室环境数值模拟与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6 张楠;发泡保温温室监控系统设计[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7 段明辉;冬季温室数值分析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8 刘晓艳;PC板温室的温湿度建模与仿真[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9 吕家圣;典型温室风荷载特性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李仁杰;江淮地区塑料大棚结构性能研究及优化设计[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筱璇;建温室应少点盲目多些理性[N];中国花卉报;2011年
2 北京本特温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人员 王勇;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N];中国花卉报;2011年
3 胖龙企业集团总裁 徐骁力;市场变化引导温室业发展[N];中国花卉报;2006年
4 汪晓云;温室设施配置及环境调控技术[N];中国花卉报;2006年
5 张绍文;温棚香椿咋管理[N];菏泽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寇亚琴;管理也是温室建设的一部分[N];中国花卉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王鸿飞;“两高”出“一高” 盈年树品牌[N];中国花卉报;2005年
8 周增产;温室设施的日常维护(上)[N];中国花卉报;2005年
9 周增产;温室设施的日常维护(下)[N];中国花卉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徐筱璇;智能环境监测设备助自动化温室升级[N];中国花卉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