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王竹林  
【摘要】: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也是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这一群体的出现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并带来一系列问题。农民工问题不仅涉及到农民工在非农化过程中的充分就业和相关权益保障问题,而且涉及到农民工如何有序进入城市生活,并逐步完成市民化的问题。随着市场化就业取向改革的进行和相关劳动用工制度的完善,从农民到城市农民工的非农化过程已无障碍,但从城市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市民化进程,依然举步维艰,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应当顺应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把握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由30%提高到70%的阶段,即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据此判断,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按照我国小康社会和初步现代化的战略要求,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2050年,将达到70%。也就是说,在未来40-50年内,将有8亿左右的农民离开土地,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转移的方式遵循从从农民到农民工,然后再由农民工到市民的“中国路径”,以实现绝大多数乡城流动人口的城市化。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无疑将构成城市化的主流群体。因此,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态势下,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出路。 基于上述背景分析和现实认知,本文选择以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为研究主题,目的在于探索农民工市民化的特殊发展规律,构建系统的农民工市民化理论研究框架,以弥补经典的人口转移理论存在的不足,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设计和制定农民工市民化的目标和总体方略,探寻农民工市民化的具体路径,为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解决提供政策建议。 本文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为主线,以城市(城镇)为主要研究区域,以进城农民工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分析视野,借鉴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相关理论,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手段,在对农民市民化、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科学界定了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概念及其内涵,客观描述了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特征,深刻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历史进程和现实困境,初步设计了农民工市民化发展的目标和总体思路,并通过城市化战略的调整、制度环境的优化及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再造等战略路径,为农民工市民化的推进提出了较为客观的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按照逻辑关系,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由八章构成。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理论基础、同类研究概述和论文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和制定本文的研究方案。 第二章,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概念的界定。对特定群体的全面、历史的认识,必须从历史关系中,将其作为一股历史流,放在特定的真实的背景中考察。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历史性的事物,需要从发展的视角来认识和研究。从历史变迁的角度而言,农民工市民化经历了由农民→农民工→市民的阶段性转化过程。为此,本章主要分析和界定了农民工、市民、市民化等相关概念的相互关系和逻辑演化过程,凝练了农民工市民化的“高价化”、“二元化”、“半市民化”等现实特征,为系统研究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章,农民工市民化的动因、条件和经济社会效应分析。本文认为,农民工市民化行为是其基于比较利益追求和市场选择的结果。城乡收入差距是农民工进入城市的经济动因;获得城市净期望综合收益是其市民化的理性动因,净期望综合收益越大,市民化倾向就越大。其次,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需要一系列条件做保证,其中制度安排的稳定预期、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等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客观必要条件,而农民工定居城市的意愿和能力则是其市民化的主观内在条件。正是在主客观条件的交互作用下,农民工市民化才得以顺利进行。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不仅可以改变农民工及其家庭的经济社会地位,而且客观上促进了农业、农村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农民工个人、农业农村和城市社会三方利益“多赢”的格局。 第四章,农民工市民化的历史进程及现实困境。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不断流入和不断回流的动态的过程,若从时序变化来疏理这一历史进程,农民工市民化经历了非农化、非农化与城市化、完全城市化等不同历史时期。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是时代赋予的战略任务;由于农民工市民化的条件供给不足,使农民工市民化陷入拉力不足的城市化困境;退出难、进入缓慢、融合难的制度困境;“综合能力贫乏”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困境。充分认识这些困境,是制定农民工市民化的目标和思路的现实依据。 第五章,农民工市民化的目标和总体思路。本章首先从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的角度,设计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战略目标。认为农民工市民化的战略目标是:产业上的非农化、地域转移上的城市化、身份转化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市民化等“四位一体”目标的统一。其次,制定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原则和思路。考虑农民工群体不断分化的实际,农民工市民化应坚持分类指导和分步实施相结合、效率优先和适度规模相结合、渐进模式和终极模式相统一、市场取向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等原则。以城市化为基础条件和载体、以制度环境的优化为关键和突破口、以教育发展和培训为途径,坚持机会创造、环境优化和能力提升相结合、市场机制与政府主导相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上而下力量相结合,拉动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 第六章,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化战略选择。本章首先结合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特征,提出了城市化战略调整应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为取向,通过大中小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城市化战略分流过度集中的人口流动。其次,优化城市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城市住宅业和现代流通服务业,注重城市之间纵向产业链的产业关系导向,培育城市非正规经济主体,为农民工市民化创造稳定就业机会。 第七章,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建设与创新。本章首先分析了制度变迁的理论,包括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创新的临界和原则。其次,提出了制度创新的内容,认为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创新应从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和城市融合的环节入手,进行农村退出的土地制度、城市进入的户籍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以及城市融合的社会保障制度、居住和教育制度等制度建设和创新,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第八章,农民工市民化人力资本的提升和社会资本的培育。本章在简要分析农民工市民化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形成条件和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和社会资本培育的途径。认为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升,重在教育和培训。通过教育和培训的内容设计、体系完善、模式选择、以及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个人三方担负责任机制的形成,全面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质,提高市民化的综合能力;同时,农民工社会资本培育,重在组织力量的增强和社会关系的维护和拓展。通过多元组织力量的调动、农民工与市民交往融合的文化环境的营造、农民工的社会资本自我投资意识的增强等途径,使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提升的同时,加快其市民化进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学勤,田丽杰;对加快青海城市化进程问题的理论分析[J];攀登;2002年06期
2 梁正保,申萍;关于我国农村制度创新的思考[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李正云;;论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制度创新[J];科技资讯;2006年10期
4 陈玉和;张玉娟;李堂军;;以城市化为助力 促进农业竞争力提升——再论城乡协调发展[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王桂新;沈建法;刘建波;;中国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以上海为例[J];人口与发展;2008年01期
6 王付欣;;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与对策探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王秀玲;;关于加快河北省城市化进程的思考[J];河北学刊;2006年04期
8 李昌龙;周焱;;关于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思考[J];科技和产业;2010年11期
9 王星南;;浅议农民工市民化[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06期
10 董长瑞,尹燕霞,于建华;关于发展山东省服务业的思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1 平先秉;;城市化:求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2 李庆志;马艳丽;;农民市民化的实现模式探析[J];特区经济;2006年09期
13 江三良;李攀;;快速城市化的潜在风险与化解对策—基于大量农民进城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31期
14 袁静;;城市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以云南为例[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15 王超;;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16 陈丰;;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缺失与归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7 韩先喜;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抉择[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18 刘荆敏;中国城市化战略的内涵[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9 宋鄂平;;恩施州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分析与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0 王竹林;;基于农民工市民化特征的城市化战略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龚晓浩;王婷;;经济快速发展地区非农化现象研究——以佛山南海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沈赟;;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及其成本降低途径研究[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C];2016年
3 杨子健;;科学推进城市化战略是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09~2010)[C];2010年
4 张冉;;江苏省城市化战略回顾与差异化发展策略探讨[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鲍宗豪;;发展小城镇: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选择[A];城市管理世纪论坛2001会议学术文集[C];2001年
6 徐天祥;;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 推进省会城市圈发展[A];产业竞争力与创新驱动——2014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马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上海城市化战略的新选择[A];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Ⅱ)[C];2003年
8 董超;陈春林;修春亮;;省域城市化战略研究的框架与方法——以辽宁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田伯平;;对城市化战略的质疑和反思[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魏后凯;;区域发展新阶段与烟台新型城市化战略演讲提纲[A];烟台中心城市发展研究[C];2007年
11 蔡继明;王成伟;周炳林;;我国城市化战略选择与定量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2):——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C];2012年
12 王伦强;;论川渝城市群体系中的四川省城市化战略[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3 肖媛;;驶上快车道的中国城市化:多维挑战与内涵定位[A];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08(总第1 期))[C];2008年
14 李兴华;;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研究进展[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15 ;前言[A];吉林市城市化和产业升级战略研究报告[C];2000年
16 张小雷;;新疆城市化战略[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7 刘传江;;第二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18 段丹丹;;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市民化研究[A];劳动保障研究会议论文集(十)[C];2021年
19 乔晓玲;;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A];“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20 郭剑雄;;城市化战略的理论回顾与现实思考[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竹林;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黄锟;中国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分析[D];武汉大学;2009年
3 杜宝旭;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私人成本收益及其城镇化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4 葛信勇;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黄丽云;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中的价值观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程姝;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7 杨英强;现阶段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曾芬钰;论我国城市化战略的可持续性[D];厦门大学;2003年
9 钱正武;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10 李淑妍;农民工市民化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11 胡杰成;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2 鲁地;甘肃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战略构想[D];兰州大学;2009年
13 林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4 韩玉梅;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15 谢方;基于产业集群的农村非农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6 张怡;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17 周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18 马桂萍;农民工市民化制度演进与创新[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9 李玲;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20年
20 陈良敏;进城农民工市民化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凡;城市化进程中邯郸市农民工市民化管理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王璐洋;内蒙古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15年
3 唐沁一;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曹宗一;困境与出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雪锋;新世纪城市化变阵:浙江省城乡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蒋明慧;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7 赵晓丽;中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8 邱平;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市民”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志平;促进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的有效路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刘清华;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滞阻与政府责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1 罗康;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4年
12 杜荣;重庆三峡库区城市化战略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3 王冉;江苏省城市化战略转型的理性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4 韩红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15 于乾顺;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及解决对策[D];河海大学;2007年
16 王欢;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17 朱文静;工业化、制度因素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18 吴庆春;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与对策[D];西华大学;2010年
19 黄林芝;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与制度创新探析[D];湘潭大学;2012年
20 刘茂源;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黄静;2030年我国力争城市化率达65%[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记者 赵海娟;“农民工市民化”亟待推进[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3 王军民 山东省建设厅厅长、党组书记;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1年
4 记者 傅丕毅 朱立毅;城市化战略为浙江发展带来什么[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本报记者 王芳专家 贺雪峰;应实行城乡互动的稳健的城市化战略[N];中国信息报;2008年
6 云南记者站记者 马蕊;“新昆明城市化战略论坛”在春城召开[N];中华新闻报;2008年
7 沈建 王小琴;我省稳步推进城市化战略[N];江苏经济报;2006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杨柏 祝兆晖 梁瑛 整理;中国城市化战略目标[N];深圳商报;2003年
9 记者 耿庆海 通讯员 张松涛 记者 王玉华 方怀南;山东城市化战略统揽建设工作 四川提出努力实现城镇化目标[N];中国建设报;2001年
10 记者 夏元 实习生 黎媚 采写;以增加就业为前提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N];重庆日报;2010年
11 本报记者 鄢来雄 孙启文;应加快中小城市农民工市民化进程[N];中国信息报;2010年
12 本报记者 刘声;放开中小城市户籍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N];中国青年报;2010年
13 记者 康劲 通讯员 李丽;甘肃:农民工市民化直接成本人均9.24万元[N];工人日报;2016年
14 通讯员 朱雄;禄丰市:强化措施优化服务 促进农民工市民化[N];楚雄日报(汉);2021年
15 何干升 国家统计局崇左调查队;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市民化调查[N];中国信息报;2022年
16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肖金成;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途径[N];中国科学报;2014年
17 张正河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城镇化与农民工市民化[N];中国科学报;2014年
18 本报实习记者 许予朋;全国人大代表孔发龙: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N];中国银行保险报;2022年
19 记者 张惠婷;我市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N];赣南日报;2021年
20 张碧轩 国家统计局肇庆调查队;如何减少农民工市民化调查非抽样误差[N];中国信息报;202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