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下土壤水分养分运移规律研究
【摘要】:
水肥一体化灌溉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一种农业技术,包括肥水灌溉和施肥灌溉,对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寻找合适的水肥一体化灌溉方法,制订合理的灌溉与施肥制度,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试验相结合、试验研究与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半湿润地区再生水地面灌溉及内陆干旱地区地下滴灌施肥两种不同的灌水方式下,土壤水分、养分的运移规律。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以河南新乡市为例,再生水灌溉可以满足干旱年份的用水供需平衡,使区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数提高到0.6以上。
(2)在半湿润地区,再生水地面灌溉条件下,单次灌水量为750 m3/hm2时,土壤NO3--N、HPO42-及K+在土壤中的运移距离分别达到80、60及75 cm以下;年灌水量为5250 m3/hm2时,再加上较大的降雨,年内NO3--N、HPO42-及K+均可以随水分被淋洗到100 cm以下土层。
(3)与常规水源相比,再生水中含有一定的盐分,特别是Na+和Cl-的含量较高,钠吸附比(SAR)的差异较大。在利用再生水进行灌溉时,应考虑灌溉水SAR对土壤入渗的影响。在半湿润地区,再生水地面灌溉对土壤盐分、容重、pH值、肥力等的影响都不明显。再生水灌溉年内土壤没有明显的盐分累积现象。
(4)在干旱内陆地区,地下滴灌施肥条件下,灌水量达到4500 m3/hm2,施肥量氮、磷、钾分别达到397.5、62.7、35.7 kg/hm2时,土壤中的NH4+-N、NO3--N和K+均可以淋洗到100 cm以下土层;而HPO42-的淋洗不明显。在生产中应注意采用少量多次的灌水方法,以减少肥料氮和钾的淋失。
(5)在干旱内陆地区,地下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容重与距离毛管的相对位置有关。整个土壤剖面土壤容重分布呈上下高、中间低的特点,以毛管所在处土壤容重值最低;与膜下滴灌相比,地下滴灌在50 cm以上土层土壤平均容重值较小,50~80 cm土层土壤平均容重值较高,以下各层差异不明显。
(6)地下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含盐量随着距离毛管的距离增加而增加。在垂直剖面上呈现上下高、中间低的分布特点。主要盐分离子硫酸根离子与总盐的分布规律一致,钙离子在60 cm以下随位置的变化不明显。与膜下滴灌相比,土壤总盐含量较低。在生产中,需结合一定的措施解决作物苗期土壤盐分表聚的问题。
(7)地下滴灌施肥条件下,100 cm土体碱解氮和有效钾的含量随距离毛管位置增加而增加,而有效磷的趋势则相反;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有效钾和有效磷的趋势与地下滴灌一致,而碱解氮的趋势则是毛管处最高;滴灌施肥3年后,100 cm土体中氮、磷、钾肥料的残留量地下滴灌施肥均低于膜下滴灌施肥。
|
|
|
|
1 |
仵峰,彭贵芳,吕谋超,熊明洁;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模型[J];灌溉排水;1996年03期 |
2 |
陈洁;陈阳;吴卫熊;李雅楠;李就好;;地下滴灌条件下砖红壤水分入渗特性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2期 |
3 |
孔繁宇,胡同军;棉田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变化及需水规律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1期 |
4 |
马孝义,康绍忠,王凤翔,李援农,胡笑涛,韩光;果树地下滴灌灌水技术田间试验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5 |
吕谋超,冯俊杰,翟国亮;地下滴灌夏玉米的初步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
6 |
段守明;欧阳向龙;;地下滴灌规划设计与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新疆农垦科技;2009年04期 |
7 |
陈伟;杜文亮;;滴灌技术在马铃薯种植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11年07期 |
8 |
姜志水;吴普特;汪有科;;香花豌豆地下滴灌毛管埋设深度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08年06期 |
9 |
李旌胜,李光永,张琼;澳大利亚棉花地下滴灌技术[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年01期 |
10 |
李世胜;棉花耕层地下滴灌推广试验[J];新疆农机化;2004年03期 |
11 |
戴雪迟;;地下滴灌技术应用问题初探[J];新疆农垦科技;2006年04期 |
12 |
李世胜;棉花耕层地下滴灌的生产实践与经济效益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04年01期 |
13 |
苗成朵;澳大利亚地下滴灌系统的地表水径流[J];中国棉花;2000年12期 |
14 |
康才周,王理德,王键,韩森慧,唐卫东;兰新线黑山湖段地下滴灌与沟灌条件下防护林树种生长比较试验[J];甘肃林业科技;2004年03期 |
15 |
戴翠荣;姜益娟;郑德明;;膜下滴灌和地下滴灌棉田土壤NH_4~+-N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
16 |
程先军,许迪,张昊;地下滴灌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综述[J];节水灌溉;1999年04期 |
17 |
罗建军;许长征;黄胜光;;棉花耕层滴灌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J];新疆农垦科技;2008年01期 |
18 |
王伟,李光永,段中琐,孙新忠;利用工程措施改变地下滴灌土壤湿润模式的试验[J];节水灌溉;2000年03期 |
19 |
李道西,彭世彰;地下滴灌灌水设计参数对土壤水分分布影响的计算机模拟[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Z1期 |
20 |
胡笑涛,康绍忠,马孝义,李志军,李家振;地下滴灌条件下沙质土壤入渗特性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