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陕西省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菌核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研究

左叶信  
【摘要】: 油菜菌核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这种病害在世界各油菜产地都造成了严重危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油菜病害中居于首位。为此本文拟通过对陕西省油菜菌核病发病规律及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现状进行了研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我们于2008年和2009年分别对陕西省油菜主产区进行调察,同时进行了室内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敏感性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越冬菌核数目调查发现菌核存活场所、前茬作物种类对其数量影响很大。通过对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的385块田块和81个田埂调查发现:越冬菌核在田埂区域病残体中分布多。越冬菌核主要分布在田间和田埂有病残体地方,分布不均匀。菌核在玉米前茬的油菜田块存活较好,而水稻前茬田块几乎不能存活。关中地区玉米为前茬的田块平均每样点菌核数(4.09个)明显高于汉中地区(3.09个);关中地区田埂平均每样点菌核数(71.33个)要高于汉中地区(19.37个)。 2.春季子囊盘数目调查:通过对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的115块旱田、175块水田、25块油菜秆堆放地、15个地边、21个河边、51个田埂和25个渠边子囊盘调查发现,子囊盘在田埂、渠(河)边、油菜杆堆放地以及病残体附近区域分布较多。子囊盘数在玉米为前茬的田块平均为14.20枚/m2,而水稻为前茬田内未见子囊盘。 3.油菜发病情况调查显示:不同的前茬作物种类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情况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玉米前茬田发病率(45.96%)明显高于水稻前茬(24.18%)。不同区(县)油菜菌核病的发病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以汉滨区的发病率最高,达50.50%;其次是汉台区;南郑县和洋县较低;而勉县最低,发病率为13.25%。相同油菜品种在不同区县的油菜菌核病发病情况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品种发病情况调查显示绵油、秦油和蓉油系列品种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均为感病品种,且平均病株率分别为31.42%、27.53%和31.36%。 4.发病部位调查情况显示:陕西省关中和汉中地区菌核病发病率最高的都是油菜主茎的第三叶位,约占30%,病斑中心距地面的距离在5 cm以下,占得比例为50%-70%经分析两地区间无显著性差异。 5.田间子囊盘数量消长动态的调查结果表明:汉中地区2009年田间子囊盘2月12日始见,随后其数量快速增加,到2月27日出现1次高峰,3月4日大幅回落后到3月19日再次达到最高峰,然后开始下降,4月23日达到最低。关中地区2009年田间子囊盘在3月中旬始见,随后其数量出现快速增加3月31日达到最高峰,然后开始下降,4月中旬达到最低。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子囊盘数量与五日的平均气温和平均降雨量呈正相关。 6.田间油菜茎秆发病消长动态调查结果表明:汉中地区油菜茎秆于4月中旬开始发病,5月上旬进入快速增长期,发病率急剧增加,直到收获。关中地区稍晚,于4月下旬开始发病。各气象因子与茎秆发病率的关系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茎秆发病率与五日的平均气温和五日的平均降雨量呈正相关。 7.检测陕西省目前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发现:在被测的363个样本中已有112株产生抗性,抗性菌株比例达32.51%,且陕西省各地区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汉中地区抗性菌株的比例最高达到33.68%,安康地区次之,关中地区最低,比例为22.22%。此外相同地区不同区县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另外,研究还表明:抗性菌株对离体油菜叶片的致病力与敏感菌株没有差异;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对渗透压敏感;5个抗性菌株经2次无性世代后,其抗药性都没有丧失或降低。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俊!231271;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业;2000年09期
2 夏永忠,张宏艳;油菜菌核病的综合防治[J];农村科技开发;1994年04期
3 雷国明;油菜菌核病的流行与预测要素[J];植物医生;2001年06期
4 罗树兰,杨林,杨忠诚,龙向祥;油菜菌核病发生原因浅析[J];耕作与栽培;2000年04期
5 戚云凌;;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J];河南农业;2009年13期
6 黄祥龙;预防油菜菌核病的有效措施[J];湖南农业;1994年10期
7 王映权,邓德军,樊建宇,代清炳;泸县油菜菌核病发生及防治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8 罗林钟,谢德辉;油菜菌核病的防治[J];植物医生;2003年01期
9 严文学;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5年12期
10 ;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1996年07期
11 宋德泉,王延生,王寒星;油菜菌核病发病原因的调查[J];现代化农业;1997年06期
12 万咏声;不同药剂及施药时间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J];安徽农学通报;1999年04期
13 胡孔林;;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措施[J];四川农业科技;2011年05期
14 郑伦楚;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技术[J];湖北植保;2005年04期
15 汪雄,徐元春;浅谈油菜菌核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J];湖北植保;1994年02期
16 谭荫初;油菜菌核病的非药物防治[J];湖南农业;1997年08期
17 肖满开;安庆市油菜菌核病连年重发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5年05期
18 肖兰英;;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关键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年02期
19 冯兰萍,张谷丰,张夕林,薛智华,王东华;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影响因子和油菜损失率测定[J];植物保护;1999年01期
20 ;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197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弟;孙祥良;朱黎明;;油菜菌核病发生与流行预测的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勇;黄小琴;张蕾;;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研究[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3 孙祥良;王华弟;;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传播途径与防治技术探讨[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夕林;张治;张建明;张谷丰;孙雪梅;;多菌灵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下降原因及综防对策[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5 吴顶汉;吴春林;易红娟;顾红;张夕林;张谷丰;;油菜菌核病防治适期的研究[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6 丁颜敏;姜小洁;刘天波;姜道宏;李国庆;黄俊斌;;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与盾壳霉防治技术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信扬;彭连英;;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研究[A];中国植病学会西南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张夕林;孙雪梅;张谷丰;易红娟;;油菜菌核病抗药性监测与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A];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陆晓峰;贲秀兰;张维根;;几种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试验示范效果[A];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天波;覃黎;丁颜敏;姜道宏;李国庆;黄俊斌;;油菜菌核病早期诊断技术应用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龙;生防菌盾壳霉防治油菜菌核病的生态学基础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张志元;用无菌苗法鉴定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及抗病生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3 钟军;芸芥抗油菜菌核病分子基础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4 高小宁;植物内生细菌菌株Em7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任强;中国鸡皮衣科地衣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郑晓玲;乌鲁木齐河源区不同海拔地衣分布及其分子进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张军政;黑龙江省大豆核盘菌生物学特性和生物防治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王爱荣;核盘菌与拟南芥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9 吕蕾;中国西部茶渍属地衣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璐璐;中国西部地区网衣及其相关属地衣的初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叶信;陕西省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菌核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丁颜敏;两种耕作制度下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生防菌盾壳霉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郭春艳;海洋细菌Bacillus velezensis DM09在油菜中的定植及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杨丹;湖北省油菜菌核病病菌多样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金艳;油菜菌核病生防细菌Em7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王珍;油菜菌核病生防菌的筛选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杜磊;核盘菌致病力衰退相关病毒SsDRV防治油菜菌核病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8 姚佳;放线菌发酵液对油菜菌核病的生物防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9 黄庆;四川省油菜主栽区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10 何明静;植物内生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对油菜菌核病的生物防治[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飞;全国油菜菌核病重于去年[N];农资导报;2009年
2 湖南省沅江市农村办 曹涤环;油菜菌核病 春后抓紧防[N];河南科技报;2010年
3 黄耀新 科卞;当前如何防治油菜菌核病[N];江苏科技报;2003年
4 省植保站;油菜菌核病将偏重发生[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0年
5 张宏民;主动用药防治油菜菌核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渊;江苏植保专家筛选出防治油菜菌核病高效药[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1年
7 江苏省植保站;及早防治油菜菌核病和蚜虫[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1年
8 张夕林;加强油菜菌核病防治[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2年
9 常正民 李荣贞;提早动手防治油菜菌核病[N];山西科技报;2004年
10 启东市近海镇农业服务中心 朱锐斐 黄凯峰;强化栽培管理防控油菜菌核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