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土区退耕经济林综合效益评价
【摘要】:
退耕还林(草)工程是我国政府从战略高度提出的一项旨在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本文以陕北米脂县孟岔村退耕经济林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农户调查与查阅相关统计资料的方法,以孟岔村退耕前的社会经济情况为对照,对孟岔村退耕后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客观分析。本研究可为陕北黄土区退耕经济林工程的可持续开展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分析退耕经济林工程所取得的效益,并且陕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初步构建了陕北退耕经济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确定了相关指标的评价方法。
2、运用机会成本等方法计算出2008年孟岔村2142亩退耕经济林涵养水量6.72万m3,保护水资源总价值38.94万元;减少土壤养分损失的量44.8t,保育土壤的总价值为26.9万元。固定CO2的量为636.3t,释放O2的量为464.6t,固定CO2的价值量24.5万元,释放O2的价值量为8.6万元,赢取生态效益合计98.94万元。
3、孟岔村的退耕经济林间接促进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收入来源已经由退耕前的种植业为主逐步转向打工经商为主,且收入结构日趋多元化。通过采用成本与市场分析法得出孟岔村2008年退耕经济林的直接效益为435.6万元。同时对孟岔村退耕经济林后的滴灌工程做了相关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其投资回收年限短,经济效益可观。
4、由于社会效益难以全部量化,所以选择了促进社会就业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潜在社会效益与恩格尔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孟岔村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促进了社会的就业,调整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了农民小康生活的步伐。当地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较退耕前明显下降,表明孟岔村退耕经济林提高了农民生活的质量。
5、以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等参与式方法对孟岔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实施进行了走访。通过对该地区基于土地流转机制的山地退耕还林(草)效果的野外实际现场勘察,利用问题矩阵对该地区与土地流转政策有关的问题进行了重要性排序,并采用问题树工具分析了其因果关系,发现了目前导致土地流转政策难以大范围实施的关键性问题为农民观念落后、恋地情节严重。
6、由于农户参与退耕经济林的意愿是能否持续发展退耕经济林的关键因素,所以对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草)意愿的经济根源进行研究有重大意义,通过实地调研,建立了陕北农户参与退耕经济林意愿的模型,并分析了影响陕北农户参与退耕经济林决策的影响因素,以此对陕北退耕经济林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