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早疫病拮抗放线菌筛选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摘要】:
番茄早疫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能在多种作物上发生流行,而在当前其防治主要依赖化学药剂,长期的化学防治使得抗药性、残留、环境安全等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寻找番茄早疫病防治的新途径显得备受关注。土壤中拮抗放线菌资源丰富,并且易于培养,其产生的抗生素在生物防治领域已经成为新农药研发的主体。为了进一步开发新型抗生素,以采自新疆土样中所分离到的130株放线菌为试验材料,番茄早疫病为防治对象进行活性筛选,并对高活性菌株抑菌活性方面做了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以番茄早疫病为供试对象,采用活体组织法、盆栽试验测定了采自新疆土样中所分离得到的130株放线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其中124株放线菌菌株发酵液均对番茄早疫病有不同程度的室内药效,其中7株防效达到90%以上;采用活体组织法对抑菌活性高于50%的菌株以发酵液原液和5倍稀释液进行活性验证,其中以104-3活性最高,其室内防效分别为91.30%和71.40%。7株放线菌发酵液的盆栽试验复筛结果表明,104-3菌株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的药效为72.74%,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2、较系统的测定了放线菌104-3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04-3菌株发酵液具有较为广谱抑菌活性。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10倍稀释液对苹果腐烂病菌、小麦全蚀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等6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90%以上。同时,对供试的7种细菌也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其发酵液对苏云金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在18.00mm以上。
3、采用传统经典分类鉴定方法,从培养特征、形态观察以及生理生化特征三方面对菌株104-3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初步鉴定其为链霉菌黄色类群。
4、以104-3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化学药剂诱变对菌株进行活性诱导,在紫外诱变10s时得到一高活性菌株10s-9,其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提高了38.73%。
5、初步确定了菌株104-3较佳培养基的组分和发酵条件:0.5%葡萄糖,0.2%的胰蛋白胨,0.2%碳酸钙,0.25%氯化钠,40%的装液量,温度为24℃,pH值为7.0,发酵时间3天,转速190r/min,接种量8%。优化后的菌株发酵液对供试菌番茄早疫病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分别提高了8.16%和34.14%。
|
|
|
|
1 |
靳振宇;代玉东;赵风云;;番茄早疫病的药剂防治[J];蔬菜;1988年01期 |
2 |
赵士敏;代森锰锌防治番茄早疫病药效试验[J];天津农林科技;1994年01期 |
3 |
李辉;棚室番茄早疫病的防治[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8年10期 |
4 |
高素菊;棚栽番茄早疫病的防治[J];农村百事通;2002年07期 |
5 |
邹庆道,张子君,李海涛,吕书文,刘志恒;不同温度及光照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
6 |
左秀玲;吴艳春;;番茄早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02期 |
7 |
朱慧娥;番茄早疫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江苏农业科学;1985年02期 |
8 |
张立本,宋书华,魏新田,马洪茹;农抗120防治番茄早疫病[J];中国生物防治;1989年03期 |
9 |
魏照信,荆爱霞,李方华;制种番茄早疫病发生与综合防治[J];农业科技与信息;1999年03期 |
10 |
石鸿文,高俊峰;棚栽番茄早疫病的防治[J];河北农业科技;2001年11期 |
11 |
肖大正,刘暮莲,黄向荣,张红喜,陈萍,吴伯远;80%代森锰锌WP防治番茄早疫病试验[J];广西植保;2003年04期 |
12 |
苏毅,蔡新,张然,徐晶;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美生)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年01期 |
13 |
李再恩;王丽君;段丽红;;番茄早疫病及其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年01期 |
14 |
国育英;;番茄早疫病的症状及防治[J];北方园艺;1985年02期 |
15 |
吕佩珂;邵玉琴;;防治番茄早疫病的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1985年05期 |
16 |
许方程,吴永汉;几种保护性杀菌剂防治番茄早疫病的效果[J];长江蔬菜;1999年03期 |
17 |
雷妍;张永生;惠浩浩;;番茄早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西北园艺(蔬菜);2011年02期 |
18 |
唐德志;孙毓彬;何苏琴;;棚栽番茄早疫病的流行原因及生态防治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1988年11期 |
19 |
曾丽萍;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的防治技术[J];福建农业;1997年10期 |
20 |
徐作■;李林;吴洵■;;喷克防治大棚番茄早疫病试验[J];农药市场信息;200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