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簇毛麦易位系抗小麦条锈病的遗传分析及SSR分子标记
【摘要】:
本研究针对三个簇毛麦易位系V9125-2,V9125-3和V9125-4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分析,揭示了其抗条锈性及抗条锈遗传机制,并对其中一个品种V9125-2进行了SSR分子标记,确定了一个抗条锈病新基因的位置。结果如下:
1.用我国7个条锈流行小种对三个小麦-簇毛麦易位系V9125-2、V9125-3、V9125-4及亲本簇毛麦,受体亲本7182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3个小麦-簇毛麦易位系对检测的小种均表现为高抗的免疫或近免疫反应,具有良好的抗病性。
2.三个簇毛麦易位系与铭贤169杂交F2代抗条锈性遗传分析结果(1)V9125-2对CYR29的抗病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CYR30、CYR32、CYR33以及Sunll-11为一显一隐两对基因控制;对CYR31以及Sunll-4为两对重叠或独立的显性基因控制。(2)V9125-3对CYR29、CYR30、CYR31的抗病性由两对重叠或独立的显性基因控制;对CYR32、CYR33和Sunll-11由一显一隐两对基因控制;对Sunl 1-4由两对互补基因控制。(3)V9125-4对CYR29和CYR31由两对互补基因控制;对CYR30.Sun11-4.Sun11-11由两对重叠或独立的显性基因控制;对CYR32和CYR33由一显一隐两对重叠或独立的基因控制。
3.以簇毛麦易位系V9125-2与铭贤169杂交的F2代对CYR29的抗感分离群体为对象,进行抗条锈基因YrWV(暂时命名)的SSR分子标记,发现了6个连锁的微卫星标记Xbarc87、Xwmc463、Xwmc405、Xbarc126,Xwmc438和Xgwm473,与抗病基因YrWV的遗传距离依次分别为9.1、3.9、5.1、12.6、29.0和57.4cM,并将这个基因定位在7DS染色体上,随后用F3代验证了6个标记与YrWV的连锁性。用43个黄淮麦区品种对这此标记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同源性低。
本研究对V9125-2、V9125-3和V9125-4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并对V9125-2的抗条锈基因定位。
|
|
|
|
1 |
刘成;杨足君;冯娟;周建平;迟世华;任正隆;;利用小麦微卫星引物建立簇毛麦染色体组特异性标记[J];遗传;2006年12期 |
2 |
张志雯;陈于和;王黎明;李兴锋;王洪刚;;小麦-簇毛麦种质系‘山农030713’的细胞学和SSR鉴定[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5期 |
3 |
洪敬欣,彭永康;小麦-簇毛麦染色体代换系、易位系V染色体RAPD标记筛选[J];华北农学报;2004年03期 |
4 |
刘海燕;何方;王金平;西廷业;王洪刚;李兴锋;;小麦-簇毛麦新种质山农05078的鉴定(简报)[J];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8年02期 |
5 |
齐莉莉,陈佩度,刘大钧,周波,张守中,盛宝钦,向齐君,段霞渝,周益林;小麦白粉病新抗源——基因Pm21[J];作物学报;1995年03期 |
6 |
;抗白粉病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选育及Pm21基因染色体定位[J];农业科技通讯;1997年05期 |
7 |
陈佩度,周波,齐莉莉,刘大钧;用分子原位杂交(GISH)鉴定小麦-簇毛麦双倍体、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J];遗传学报;1995年05期 |
8 |
李纯正;尹凤英;黄海泉;王振英;彭永康;谢超杰;刘志勇;孙其信;杨作民;;由簇毛麦V染色体引起的小麦-簇毛麦染色体代换系、易位系中线粒体蛋白质组的变化(简报)[J];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8年02期 |
9 |
侯璐;宋晓贺;路亚明;胡茂林;贺苗苗;井金学;王保通;;小簇麦易位系V9128-3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SSR分子标记[J];植物病理学报;2009年01期 |
10 |
李辉,陈孝,辛志勇,马有志,徐惠君;普通小麦-簇毛麦6DL/6VS抗白粉病易位系的选育及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1999年05期 |
11 |
李辉,陈孝,辛志勇,徐惠君,马有志;组织培养诱导普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易位系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
12 |
刘守斌,唐朝晖,尤明山,李保云,宋建民,刘广田;簇毛麦1V染色体SSR标记的筛选[J];作物学报;2004年02期 |
13 |
杨足君,李光蓉,任正隆;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向四川小麦转移的分子标记育种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14 |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把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3年01期 |
15 |
刘润堂,白建荣,温琪汾;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导入的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2年01期 |
16 |
刘润堂,白建荣,温琪汾,王纶,王星玉;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导入及AFLP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3年04期 |
17 |
白建荣,刘润堂,郭秀荣,侯变英,PeterLangridge;用AFLP标记鉴定带有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小麦易位系[J];华北农学报;2000年04期 |
18 |
齐莉莉,陈佩度,刘大钧,周波,张守中;小麦白粉病的新抗源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J];中国种业;1994年02期 |
19 |
陈发棣,陈佩度,王苏玲;普通小麦-大赖草-簇毛麦异附加、易位系的选育和鉴定[J];植物学报;2001年04期 |
20 |
黄迎春;簇毛麦的酯酶同工酶基因在小麦遗传背景中的表达[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