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李环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的相关性,为T2DM临床中西医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并为证的规范化和客观化做一点探索,为中医诊断、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思路。 方法: 按照1999年WHO专家咨询报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于1999年10月讨论通过的诊断标准、1997年建议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标准及2002年正式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辨证原则,选入106例中医证型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血瘀气滞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将各证型相关指标进行组间分析对照,探讨其相关性。 结果: 1.白细胞介素6数值的变化趋势是阴虚热盛组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组气滞血瘀组,且每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 2.肿瘤坏死因子数值的变化趋势是阴虚热盛组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组气滞血瘀组,阴虚热盛和阴阳两虚组间(P﹥0.05),无统计学意义,余每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 3.各证型间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呈正相关(r=0.976,P=0.023)。 结论: 1.2型糖尿病各证型与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数值的变化密切相关。 2.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有显著正性相关性。 3.可考虑将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趋势作为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梅;赵恒侠;李惠林;李增英;;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与病理基础相关研究[J];河南中医;2010年02期
2 魏晓娜,王石红,王月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14期
3 史兵伟,秦建萍,杨春秀,陈岱;IL-6、IL-8、TNF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关系探讨[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年07期
4 赵莉娟;李晶;陈筱云;苗建英;彭宝虹;;糖尿病患者中医不同证型规律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05期
5 张亚军,赵青树,杨巧芳;支气管哮喘证型与现代医学指标相关性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20期
6 朱(门辟)疆;解冰;;慢性肾小球疾病心钠素改变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年04期
7 庞薇,卞国本;小儿肺炎X线征象与中医证型关系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年01期
8 胡雪珍,恽敏;渗出性胸膜炎中医证型的X线表现[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9 潘志恒,陈国浩,梁九根,王连源,卢献平;慢性胃脘痛患者中医证型与核素胃排空功能关系的初步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7年03期
10 陈平,胡红,王明月,蒋亚非,叶灵英,白晓雪;女性盆腔肿块超声征象与中医证型关系初探[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琪华;张晓东;陈建杰;徐文杰;郭静;;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SF-36量表的关系[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王江;侯键;谢明国;郑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特点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3 余秉治;边红萍;;IgA肾病中医证型与Lee氏分级和免疫病理关系探讨[A];第十九次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邓中龙;孙海凤;罗海明;钱漪;符德玉;金露;戴健;姚望;徐邦杰;;急诊PCI术后中医证型与病变血管及BNP相关性研究[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董进;马志娟;张东友;;慢性胃痛各中医证型的影像分析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6 滑宬;刘建华;;对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医证型的临床观察——浅谈整体辨证论治及辨病辨证结合思路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7 高坤;孙伟;周栋;陈继红;;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研究[A];200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南京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8 凌琪华;陈建杰;郭静;陈晓蓉;孙学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文献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夏乐敏;王运律;翁香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医证型与CD38、ZAP-70相关性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耿文佳;魏日胞;张晓东;吴杰;尹忠;;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CRP、CysC指标关系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证型与多焦视网膜电图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曾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基因多态性与激素敏感性和中医证型的关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吴健雄;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黄兰媖;台湾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调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李世林;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前后中医证型演变规律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曾庆烜;斑秃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7 屈岚;三种不同肤色人种冠心病中医证型临床流行病学调查[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盛梅笑;狼疮静颗粒对活动期狼疮性肾炎肾虚湿毒证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邱云桥;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赖淑华;2型糖尿病合并心脏病中医证型与相关性因素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清;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瘦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2 刘丽平;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型与内镜微观镜像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刘县铭;深圳地区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张国丽;乳腺增生病血管生成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郭信;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王林键;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特点与理化指标、影像学改变的临床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谢峰;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关系的初步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赵君;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肺间质病变关系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赵君;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肺间质病变关系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谢峰;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关系的初步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凤英 胡随瑜 喻长远;可用人工神经网络法进行中医证型分类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万同己;急诊眩晕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分析[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杨丽蓉 李灿东 林端宜;中医证素与肾功能关系研究获新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兴业证券 王光清;肿瘤坏死因子上市能否起波澜[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吴荣祖 牟荣英 唐亚萍;慢性胃肠疾病中医证型覆盖统计分析[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新华;新型肿瘤坏死因子NC进入Ⅱ期临床试验[N];医药经济报;2000年
7 马同己;肝纤维化证型相关因素被初步揭示[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易建新 张敏州 李健;冠心病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东辰;二医大研制出抗癌类新药“重组人新型肿瘤坏死因子”[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10 周清华 侯梅;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有化疗增敏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