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三志”著录医籍初步研究与思考
【摘要】:六朝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鼎盛的阶段,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众多与医学相关史料中,《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载录的医学书籍线索,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医学文献学成就,更折射出当时的医学实况和社会风貌,对学术研究有重要意义。目的:以《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中著录的医籍为基础,来研究六朝隋唐时期的医学情况,并针对材料展开思考。内容简介如下:第一部分为研究回顾,分为以下几类:首先,是对六朝隋唐医学情况概述类研究。其次,是专书及相关内容专题类研究,涉及不仅有语言文字、版本等文献学内容,也有本草、方剂、妇儿等不同种类的医学内容。再者,是针对六朝隋唐医家及相关内容的研究。总之,不同学者研究角度不同,专题研究细致深入,总括性研究尚显不足。分别以“三志”或综合“三志”为基础来整体把握医学文献及医学实际情况的研究尚未见到,因此这一部分也成为本文的创新之处。方法:利用校图书馆书籍资源及中国知网、万方、读秀等网络平台,采用目录学、文献学及统计学方法,以“三志”史料为基础,部分内容结合现当代学者的相关研究。结果:按不同种类将“三志”著录医籍分为基础、本草、内科疾病、金疮折疡、针灸、妇儿、养生等,可谓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同时根据“三志”著录医籍的相关信息,归纳出:(1)数量众多、亡佚严重;(2)图文并茂、体裁各异;(3)撰者众多、参与广泛;(4)著录粗糙、差异较大的特点。针对以上线索加以简要分析,初步梳理出其能反映的医学实际,即:(1)文献的汇总整理;(2)医学理论与临床医疗的发展;(3)宗教对中医学的渗透;(4)个人编撰到国家辑录;(5)医学文献受客观因素影响,以有形实物为载体的医学文献编撰、传播受限;(6)医学文献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医学实际,并不全面。结论:基于以上结果,从社会上层、战乱、科技、思想文化、民族融合及对外交流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中医药只有在中国传统文化繁盛、学术自由的环境中,坚持自身特色优势,把握发展新机遇,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因素,才能真正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