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从吴大澂《七言篆联》之考辨看其中期书法艺术

位素娟  
【摘要】:乾嘉考据兴盛,倡导实证,由于金石的大量出土,带动了金石、文字等学科的发展,同时也刺激了书法艺术的创作。晚清时期的吴大澂,这一集收藏、鉴定、考据金石于一身的书画家,即是将其毕生精力致力于金石文字的训诂考据,于古文字、金石学方面取得了较高成就,在晚清书坛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深研金石古籀,崇尚“古雅”,并以金石作为习书、治印的范本。他真、行、隶、篆、篆刻等无不擅长,楷宗北碑,行承山谷,隶师《张迁》,篆法商周,治印取钟鼎、古玺,一生传世作品较多,其中不仅有精心的创作,也有不少对铭文拓本的题跋,而大幅作品多是以篆隶形式出现。其篆书平整规范,融大小篆为一体,开“书金文之鼻祖”。 本文以吴大澂在陕甘地区艺术活动的个案研究,他在陕甘为官三年中广泛交游,收藏金石,走访故地,其书风亦受其影响,变化较大。本人借在陕求学就读之便走访各地,发掘第一手资料,收集到吴大澂许多书法金石图片,试图通过对吴大澂在陕甘地区的艺术活动进行梳理、甄别、比较、阐释、辨析,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立论成文,从而为研究吴大澂者作文献补遗。 本文首先通过作品比较、图文互证、文献引证的方法对陕西师范大学馆藏的吴大澂《七言篆联》进行辨伪、界定、分期,分析此作书于吴大澂中年时期,即吴大澂书法艺术的转型过渡期。其次以作品考证为点,以其在陕甘地区的收藏金石艺术活动为面,展开论述吴氏在陕甘地区的艺术活动,详述在这一地区的传世作品及其风格特点、形成因素、书学思想等;最后以吴昌硕、黄士陵、叶昌炽等人为例,讲述他在陕甘地区的金石收藏对自身及后世产生的影响。 吴大澂作为晚清时期的学者型书家,治学严谨,喜好金石,一生交游,著录颇多,如整理金文文献而成《意斋集古录》,藏拓、辑录青铜器而著《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鉴藏、编辑古玺玉器而撰《古玉图考》,研究古文字与历史制度而刊《说文古籀补》、《字说》、《权度量衡实验考》等。总之,他在我国金石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学科中的地位以及在文化传播史上的贡献无不具有重大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悯生;考据精严 笔札浑古——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吴大澂述略[J];青少年书法;2005年05期
2 张乐;金石学家吴大澂[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3 曹立前;吴大澂评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俞绍宏;;吴大澂的古文字考释成就[J];南开语言学刊;2009年02期
5 ;吴大澂致翁同龢、王懿荣等未刊函稿选辑[J];档案与史学;2003年02期
6 李林;;吴大澂大篆《孝经》刻石疏证[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包云志;袁枚、刘墉、周永年、吴大澂未刊信札四通考释[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02期
8 王耘;;清末边疆能吏吴大澂学政述评——兼论晚清经世之学与治政实践[J];东北史地;2011年04期
9 包云志;;刘墉、周永年、吴大澂、叶昌炽未刊信札四通考释[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03期
10 俞绍宏;;吴大澂古文字研究局限性述略[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1 邵宁;;翁同龢与沈周《游张公洞图》[J];艺术百家;2010年S1期
12 毕玉芬;;庙岭与吴大澂[J];黑龙江史志;2010年11期
13 位素娟;;陕师大馆藏吴大澂《篆书七言联》考[J];书画世界;2011年02期
14 栾学钢;吴大澂与吉林机器局[J];中国科技史料;1996年03期
15 刘学洙;不媚上官媚庶人[J];文史天地;2003年01期
16 蔡副全;;《西狭颂》摩崖现状考[J];文博;2009年04期
17 初丛雪;吴大澂“吉林勘界”叙论(续)[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8 衣若芬;;复制·重整·回忆:欧阳修《集古录》的文化考察[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9 邢孟志;;文字学、金石学对清代篆隶、碑学的影响[J];美术大观;2009年03期
20 朱乐朋;;风雅余事 陶冶性灵——乾嘉学者的书法实践考察[J];作家;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敬明;;山左金石学与钱币学史略[A];齐鲁钱币(第二期)[C];2011年
2 杨爱国;;黄易对金石学的贡献[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莫小不;;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李会;;浅谈如何创造书法艺术的意境之美[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沈树华;;联墨·书法·时代·创新[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刘锋;;清代楹联大家的书法艺术简论[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刘蕻;;只应余事作诗人——刘蕙孙先生诗词风格及成因浅析[A];福建诗词(第十八集)[C];2008年
8 夏东荣;;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中国文化因素[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邓清远;;简论书法艺术与经济价值的转化及异化[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魏伯庆;;书法需要批评[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〇一一年)[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吴大澂交遊新證[D];复旦大学;2011年
2 俞绍宏;《说文古籀补》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3 马洪菊;叶昌炽与清末民初金石学[D];兰州大学;2011年
4 程仲霖;晚清金石文化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5 杨涛;东晋“新体”书法成因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辛勋;论朝鲜后半期书法艺术的发展[D];复旦大学;2009年
7 燕凯;视觉与神遇[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8 杜浩;同构与冲突[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周延;弘一书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10 顿子斌;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位素娟;从吴大澂《七言篆联》之考辨看其中期书法艺术[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聪聪;试论吴大澂与吴禄贞在延边地区戍边活动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3 安然;略论吴大澂的传古之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俊岭;吴大澂的金石研究及其书学成就[D];暨南大学;2005年
5 杨蓓;平面构成中书法艺术的应用及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朵聪;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徐娟;刘自椟书学精神及其现代意义[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8 俞在玉;汉字笔画“钩”的文字学意义及其美学特征[D];青岛大学;2010年
9 赵慧;倪元璐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耿灿;孙过庭书法情性观的美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郑茂;州政协召开吴大澂历史功绩暨史料研究座谈会[N];延边日报(汉);2011年
2 见习记者 刘佳;要重视吴大澂历史功绩及史料研究[N];图们江报;2011年
3 邓致远;吴大澂与“龙虎石刻”[N];吉林日报;2004年
4 祖士保;吴大澂:运用西方技术治黄第一人[N];中国水利报;2002年
5 柳成栋;吴大澂智招韩宪宗[N];吉林日报;2001年
6 邓昭辉;原是湘抚案头珍[N];中国文物报;2001年
7 张克;清末名臣吴大澂石刻文字[N];黑龙江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孙昊;边陲崛起博物馆群[N];黑龙江日报;2010年
9 柳成栋;吴大澂与宁安望江楼[N];吉林日报;2002年
10 ;黑龙江历史名人[N];黑龙江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