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大澂《七言篆联》之考辨看其中期书法艺术
【摘要】:乾嘉考据兴盛,倡导实证,由于金石的大量出土,带动了金石、文字等学科的发展,同时也刺激了书法艺术的创作。晚清时期的吴大澂,这一集收藏、鉴定、考据金石于一身的书画家,即是将其毕生精力致力于金石文字的训诂考据,于古文字、金石学方面取得了较高成就,在晚清书坛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深研金石古籀,崇尚“古雅”,并以金石作为习书、治印的范本。他真、行、隶、篆、篆刻等无不擅长,楷宗北碑,行承山谷,隶师《张迁》,篆法商周,治印取钟鼎、古玺,一生传世作品较多,其中不仅有精心的创作,也有不少对铭文拓本的题跋,而大幅作品多是以篆隶形式出现。其篆书平整规范,融大小篆为一体,开“书金文之鼻祖”。
本文以吴大澂在陕甘地区艺术活动的个案研究,他在陕甘为官三年中广泛交游,收藏金石,走访故地,其书风亦受其影响,变化较大。本人借在陕求学就读之便走访各地,发掘第一手资料,收集到吴大澂许多书法金石图片,试图通过对吴大澂在陕甘地区的艺术活动进行梳理、甄别、比较、阐释、辨析,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立论成文,从而为研究吴大澂者作文献补遗。
本文首先通过作品比较、图文互证、文献引证的方法对陕西师范大学馆藏的吴大澂《七言篆联》进行辨伪、界定、分期,分析此作书于吴大澂中年时期,即吴大澂书法艺术的转型过渡期。其次以作品考证为点,以其在陕甘地区的收藏金石艺术活动为面,展开论述吴氏在陕甘地区的艺术活动,详述在这一地区的传世作品及其风格特点、形成因素、书学思想等;最后以吴昌硕、黄士陵、叶昌炽等人为例,讲述他在陕甘地区的金石收藏对自身及后世产生的影响。
吴大澂作为晚清时期的学者型书家,治学严谨,喜好金石,一生交游,著录颇多,如整理金文文献而成《意斋集古录》,藏拓、辑录青铜器而著《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鉴藏、编辑古玺玉器而撰《古玉图考》,研究古文字与历史制度而刊《说文古籀补》、《字说》、《权度量衡实验考》等。总之,他在我国金石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学科中的地位以及在文化传播史上的贡献无不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