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的现实样态研究

于慧  
【摘要】: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对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存在紧张、冲突等不和谐的现象,研究者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试图通过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来改善这一现象,可是这种现象依旧存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创造性地向大家展示了其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关怀理论,这为探究新型师生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关怀理论是将教育重新回归到作为生命个体——人的身上,通过关怀,注重人内在生命的更新与变化。在关怀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通过情感上的沟通、交流,进一步的了解彼此内在生命,这有助于改善教师和学生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紧张关系。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选题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综述等问题。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研究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的意义。为了解其现实样态,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观察法来进行研究。在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分析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并以此作为研究基础。在第二部分中,理论基础部分介绍了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核心概念界定部分对“关怀”、“师生关系”、“关怀型师生关系”的概念进行界定;相关概念辨析部分论述关怀型师生关系与民主型师生关系、理解型师生关系以及关心型师生关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第三部分中,为了了解目前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的现实样态究竟如何,笔者首先介绍了调查问卷和访谈的设计依据、内容、实施过程以及调查对象的选取;然后从认识、态度、效果、行为表现以及影响因素这五个方面展示了调查结果。最后两部分是分析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的现实样态以及提出促进其发展的策略。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在现实中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小学教师对关怀型师生关系认识不足、对关怀型师生关系的认可度偏低以及师生关怀能力有待提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大;小学教师的理论知识相对匮乏;关怀教育目的的缺失以及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相应的促进策略:学校应该营造关怀的校园氛围;教师应该明确工作目的、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关怀能力;学生应该提升接受、确认和反馈关怀的能力,并积极参与关怀实践;家长应该树立关怀的教育观念,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连贯!江苏;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J];中小学管理;2000年03期
2 孙家弘,钟先权;浅议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3 徐洁;民主、平等、对话: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12期
4 周大平;以学生为中心调整师生关系[J];瞭望新闻周刊;2000年31期
5 姜桂春;新型师生关系模式探析[J];教育探索;2000年12期
6 姚本先;新时期师生关系问题省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10期
7 唐荣辉;谈谈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影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8 曾纲纬;论师生关系与教学的成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9 孙荣耀;师生关系的结构模式及其特征[J];淮南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10 张华;浅议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1 高昌芹;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师生关系[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年01期
12 戴文英;师生关系刍议[J];辽宁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13 朱丽文;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健康心理[J];辽宁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14 肖川;教育漫笔(十五)——文化生态视域中的师生关系[J];中小学管理;2001年09期
15 石英;搞好师生关系六要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01期
16 姜桂春;新型师生关系模式[J];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04期
17 吕航;关于师生关系的哲学思考[J];教育探索;2001年02期
18 王耘,王晓华,张红川;3—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结构、类型及其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3期
19 吉莉;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20 唐新明;浅谈师生关系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基础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雨田;牛盾;王鹏飞;;大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与类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郝正龙;;促进师生互动,加强师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3 王叶琴;;走近与走运——浅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秦耀舜;;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红;;浅析师生关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李俊芳;;创建和谐师生关系之我见[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7 李俊芳;;如何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8 孙玉民;;“交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9 方露;;谈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和合师生关系[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巨星;;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A];吉林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优秀科研成果评选获奖论文汇编(特等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邵晓枫;百年来中国师生关系思想史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慧;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的现实样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2 王荷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吴海英;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曹艳敏;从功能到存在: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构建与实施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马燕;独立学院师生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郭山;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师生关系思想在社会变迁中的演变及启示[D];河北大学;2010年
7 王立伟;师生关系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雷俊霞;关怀理论视野中的师生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崔晓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廖大鹏;论师生关系的新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宜春市第八小学 王敏;浅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N];宜春日报;2008年
2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 劳凯声;坚持师生关系的固有意义 抵制商业文化的不良影响[N];中国教师报;2010年
3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一小学 郜慧娟;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研究[N];学知报;2011年
4 齐齐哈尔市第五十三中学 陈丽巍;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喜爱的教师[N];学知报;2011年
5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 刘尧;净化师生关系需制度“过滤”[N];中国教育报;2014年
6 江苏省黄桥中学分校 张春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切实提高课堂效率[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7 魏永忠 王泽新;新型师生关系浅析[N];科技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高靓;我们追求咋样的新时期师生关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刘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之管见[N];甘肃日报;2006年
10 谢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N];广西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