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策略的探究
【摘要】:提问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对于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问题设计的优劣、提问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通过师生间的对话,可以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好地实现。但在我们当今的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中,课堂提问作为师生对话的有效途径,作为一个服务于教学、被广大教师广泛使用的教学手段,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故而对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的研究就还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第一章第一部分先对国内外关于课堂提问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提问概念的综述、课堂提问类型的综述、课堂提问优化策略的综述。第二部分,笔者通过将对话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接受美学理论与课堂提问联系起来,使本论文的写作有了理论上的支撑。第二章笔者分析了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并以深圳市光明新区实验学校为例调查总结了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影响因素。关于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总结出了六点:提问过于频繁、问题设计晦涩难懂、提问偏离教学目标、提问全程包办、没有恰当选择解决问题的形式、提问后评价不足。面对这些问题,笔者通过调查问卷、课堂实录等方法对影响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因素进行探究,发现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教师个人、学生个人和问题本身。第三章笔者对新课程背景下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意义进行了论述。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丰富教师专业知识、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而且可以真正地在学生与教学文本、语文知识之间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引导学生走向语文素养和语文智慧的殿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前三章的基础上,笔者在第四章总结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对问题设计的优化,第二方面是对提问效果的优化。对问题预设的优化,笔者从优化问点、优化问题结构、优化提问方式以及问题预设要遵循的原则这四个部分进行了阐述,力争对问题预设做到点、线、面的全方位优化。对提问效果的优化,笔者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对课堂提问进行审视,对提问前、提问时、提问后每个阶段都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使课堂提问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达到其最好的效果。这种从横向的时间上以及纵向的点线面上的综合优化,也是笔者的创新之所在。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主要采取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发现,进行新的研究。以期通过该研究,能够对教师课堂提问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参考,使课堂提问真正发挥其对教师、对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