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生产偏好转变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摘要】: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后半段。传统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和资源环境限制而难以为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着三次产业比例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差、价值链低端锁定等突出问题。如何跳出低水平发展均衡,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除了现有的需求变化拉动、技术进步促进、主导产业扩散和更替推动等理论外,还有没有更加内生、人本的决定因素?审视并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家庭人口生产量质偏好这一微观视角出发讨论产业升级的根本出路,建立人口生产偏好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逻辑机制,旨在揭示产业结构升级的人本决定因素。首先,在研究大量理论文献基础上,分析了人口发展与产业升级之间的理论关系,即家庭人口生产的数量偏好和质量偏好是一对反向关联的关系,具有相互替代的性质。当生育率下降时,家庭加大对孩子的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劳动力素质提高,技术进步加速,要素配置效率持续改进,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协调化迈进。反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又进一步加大了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对家庭降低生育率、提高子女人力资本水平形成了拉动效应。其次,依据时间序列数据和各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计量方法对中国人口生产偏好转变与产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内在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结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与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论,预测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人口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前景:即人口稳定适度增长、人力资本水平持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高端加工制造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迅速壮大,节能环保产业逐步成长为支柱产业。同时,引申出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即稳定人口生育政策,优化教育培养模式,引导和鼓励技术创新,完善人力资本开发机制。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第一,从理论层面看,为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新视角、新路径。从家庭人口生产量质偏好这一微观视角出发讨论产业升级的根本出路,认为人口数量的减少、质量的提升,能够深刻影响劳动力需求结构、技术结构、要素结构、产业组织方式等重要变量,通过这些变量的优化提升,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协调化迈进。这一点弥补了对这一问题现有研究的不足,丰富了人口与产业发展理论。第二,从实践层面看,为促进人口自身科学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政策依据。本文首先对人口生产自身的决定因素、转变特点进行了分析,接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因素、内在动力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人口发展和产业升级之间的双向影响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证明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同时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对策建议。这无疑对于制定人口和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