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手机新媒体赋能内蒙古牧区发展的个案研究

额尼日乐  
【摘要】:近年来,关于数字赋能农村、互联网+农村等研究层出不穷,然而关注到手机新媒体赋能内蒙古牧区发展的研究则寥寥无几。实际上,内蒙古牧区深受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尤其是以手机新媒体向牧民群体的下沉、渗透,越来越多的牧民群体开始通过手机新媒体进行自我赋能,促进自身发展。同时,随着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提出,内蒙古自治区也相应提出牧区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在通信方面明确提到,要大力实施智慧广电宽带网络覆盖与服务工程,扩大牧区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覆盖范围,促进牧区现代化试点的推广和普及。为此,本文以锡林郭勒牧区借助手机新媒体赋能自我发展的牧民群体为案例,通过民族志的调查路径,结合访谈等方法,探讨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利用手机新媒体进行自我赋能,从而提升自身、提高生活水平。这对于内蒙古牧区新媒体研究以及牧区现代化发展研究提供全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视角;同时,为内蒙古牧区牧民群体提高数字化生存能力、发展互联网思维、普及新媒体知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发现,手机新媒体对牧区牧民在信息获取、养殖管理、经营销售等层面产生了良好的赋能作用,使得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外部环境,提升信息接收能力,获取各种新闻资讯,快速融入社会发展中,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地发挥;便捷了牧区生活,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牧民劳动,坐在家中即可实现对牧场的“一览无余”;拓宽牧民副业发展,发挥一技之长,增加额外收入,走上致富的道路;手机新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进步拓展了牧民自我赋能发展的空间和平台,搭建了牧民与牧区融合发展的桥梁。数字技术赋能牧业发展,激发了牧区发展的内在动力,优化并调整了牧业的养殖规模、结构和效率,使得牧民群体不断享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数字红利。手机新媒体的渗透,成为了牧区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养殖效率、赋能牧民动力变革的主导力量。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第一,仍有一部分的牧区网络基础设施的覆盖面不足,时常造成网络连接不上的现象。第二,检测设备的稳定性不足,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第三,项目的运维费用较大,限制推广进度。第四,牧民的媒介化生存能力较低,无法满足技术要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常虹;王洋;刘亚红;闫晓红;石磊;孙海莲;;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评价[J];畜牧与饲料科学;2022年03期
2 李顺;;现代化进程中内蒙古牧区秩序的社会变迁[J];文化学刊;2020年03期
3 王关区;吴晶英;刘小燕;;内蒙古牧区经济发展的成效、问题及其对策[J];北方经济;2016年11期
4 杨慧敏;李燕;;内蒙古牧区旅游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0年20期
5 丛志杰;;流动服务:内蒙古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途径[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年04期
6 徐宽;李海亮;;内蒙古牧区信息服务制约因素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年22期
7 李媛媛;;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城镇化问题研究[J];内蒙古统计;2013年03期
8 程磊;谌颜;陈姝洁;;内蒙古牧区草原多样性调查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年16期
9 王关区;刘小燕;;内蒙古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评估[J];理论研究;2016年03期
10 南佳奇;;关于内蒙古牧区城镇化的思考[J];商;2015年15期
11 郭素珍;内蒙古牧区地表水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J];内蒙古水利;2005年01期
12 李静芳;;内蒙古牧区养老方式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年15期
13 阿拉坦格日乐;恩和;;内蒙古牧区资源开发中的“资源诅咒”现象分析[J];农业展望;2017年05期
14 李安琪;;内蒙古牧区旅游发展对牧民增收的影响研究[J];旅游纵览;2022年23期
15 盖志毅;李媛媛;史俊宏;;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牧区政策变迁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6 杨乌云;;内蒙古牧区蒙医“医院-社区-家庭”整体护理模式研究与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8年11期
17 邸瑞奇,樊建平;内蒙古牧区黑白灾气候特点分析[J];内蒙古气象;1995年06期
18 张瑞荣;李直;;内蒙古牧区肉羊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7年09期
19 盖志毅;;对内蒙古牧区培育新型职业牧民的思考[J];北方经济;2012年05期
20 张振国;马林;;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定量评价[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耿宝云;;“人畜两旺”是怎样实现的?——建国初期内蒙古牧区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启示[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海山;陈烈;;内蒙古牧区贫困化及扶贫开发对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张志如;徐斌;;保护草地生态环境 促进内蒙古牧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张志如;徐斌;;保护草地生态环境促进内蒙古牧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佟海彪;孟慧君;滕有正;塔娜;;内蒙古牧区草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研究[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马齐云;张继权;包玉龙;;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内蒙古牧区生态风险评价研究[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的信息技术--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王国钟;;内蒙古牧区草畜平衡工作的调查与研究[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王利清;;政府责任契约制及其演进路径——基于内蒙古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成光宇;陈茹;;内蒙古牧区地下水赋存规律及开发利用潜力[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10 王国钟;;内蒙古牧区草畜平衡工作的调查与研究[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1 庞淑琴;;“西部新能源行动计划"带动了内蒙古牧区建设小康社会[A];生态健康与循环经济——第二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5年
12 张燕良;张晓;王雨涵;;标准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A];中国标准化年度优秀论文(2022)论文集[C];2022年
13 乔博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如何助力科普传播、赋能医生成长?[A];2022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22年
14 闫艳红;王学宏;;5G赋能铁通待办池性能提升的研究[A];中国移动“5G+AICDE”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21年
15 范雄华;;第三章 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上海青溪古镇为例[A];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第六届中国设计理论暨第六届全国“中国工匠”培育高端论坛论文集[C];2022年
16 赖颖;胡月;任邦晔;冯欣欣;;数字孪生技术赋能智慧园区运营服务的探索研究[A];第八届全国BIM学术会议论文集[C];2022年
17 梁超;汤立许;;数字赋能我国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应然、实然、可然[A];2022年第十四届全国体育信息科技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22年
18 刘贝;;科技赋能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价值、困境与对策[A];2022年第六届中国足球文化与校园足球发展大会摘要集[C];2022年
19 徐丹;林钰龙;谢武晓;孙超;;智慧赋能的港城交通综合治理体系研究与探索[A];交通治理与空间重塑——2020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C];2020年
20 毛文娟;李红颖;;数字化赋能平台社会责任治理创新[A];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中)[C];202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叶晗;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2 张振敏;内蒙古牧区生态减贫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3 王治轶;内蒙古牧区家畜粪砖利用及其温室气体排放效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额尼日乐;手机新媒体赋能内蒙古牧区发展的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21年
2 萨如拉;内蒙古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3 乌宁布和;内蒙古牧区人民公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年
4 白永萍;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内蒙古牧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5 乌云娜;内蒙古牧区建设中的金融支持[D];浙江大学;2011年
6 陆华梁;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7 苏日娜;新时期内蒙古牧区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悦;内蒙古牧区发展与牧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0年
9 胡吉雅;论内蒙古牧区文化建设[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10 李海亮;内蒙古牧区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11 乌日汗;内蒙古牧区社会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12 吕培艳;内蒙古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13 赵辉;内蒙古牧区金融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4 吴燕;内蒙古牧区奶业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5 云小林;内蒙古牧区旱灾演变及抗旱能力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6 李梦茹;内蒙古牧区冬旱监测及黑灾预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1年
17 杨俊平;内蒙古牧区教育公共投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18 云宝君;内蒙古牧区贫困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19 阿如罕;内蒙古牧区旅游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20 张熹;内蒙古牧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机制政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哈丽娜;内蒙古牧区老年人有了安度晚年的“家”[N];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
2 本报记者 张秀平;内蒙古牧区搭上电商快车[N];新农村商报;2016年
3 龙新;农业部工作组深入新疆内蒙古牧区指导抗灾[N];农民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陈德亮;内蒙古牧区水利建设启动[N];中国水利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朱婷;乌兰牧骑 下乡不只送文艺[N];人民政协报;2019年
6 记者 安路蒙 贺书琛;草原有了网,手机能放羊[N];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
7 本报记者 白丹;王召明委员:把有用的种子种在有需求的田间地头[N];内蒙古日报(汉);2022年
8 通讯员 张浩;数字技术综合赋能规划建设[N];中国自然资源报;2021年
9 本报记者 曾娅;融数注智 赋能乡村振兴[N];人民邮电;2023年
10 本报记者 李炼;数字赋能 助推乡村振兴[N];山西日报;2022年
11 本报记者 占悦;推动数据要素加快赋能产业转型[N];文汇报;2023年
12 本报记者 韦国峰 刘一霖;数字赋能千行百业[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
13 记者 殷斯麒 通讯员 卢紫薇;5G应用赋能百行千业[N];泉州晚报;2022年
14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丽丽;智改数转 赋能未来[N];乌鲁木齐晚报(汉);2022年
15 记者 吴宗宝;数字技术赋能复工复产[N];泉州晚报;2022年
16 记者 江瑜;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N];南京日报;2022年
17 本报记者 李弋戈 崔慧芬;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N];汉中日报;2022年
18 本报记者 李志刚;数字赋能旅游 共创发展新局[N];中国旅游报;2022年
19 记者 玉珍 李梅英;数字赋能我区群众多彩生活[N];西藏日报(汉);2022年
20 本报记者 韩永军;“十四五”: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N];人民邮电;202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