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新媒体赋能内蒙古牧区发展的个案研究
【摘要】:近年来,关于数字赋能农村、互联网+农村等研究层出不穷,然而关注到手机新媒体赋能内蒙古牧区发展的研究则寥寥无几。实际上,内蒙古牧区深受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尤其是以手机新媒体向牧民群体的下沉、渗透,越来越多的牧民群体开始通过手机新媒体进行自我赋能,促进自身发展。同时,随着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提出,内蒙古自治区也相应提出牧区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在通信方面明确提到,要大力实施智慧广电宽带网络覆盖与服务工程,扩大牧区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覆盖范围,促进牧区现代化试点的推广和普及。为此,本文以锡林郭勒牧区借助手机新媒体赋能自我发展的牧民群体为案例,通过民族志的调查路径,结合访谈等方法,探讨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利用手机新媒体进行自我赋能,从而提升自身、提高生活水平。这对于内蒙古牧区新媒体研究以及牧区现代化发展研究提供全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视角;同时,为内蒙古牧区牧民群体提高数字化生存能力、发展互联网思维、普及新媒体知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发现,手机新媒体对牧区牧民在信息获取、养殖管理、经营销售等层面产生了良好的赋能作用,使得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外部环境,提升信息接收能力,获取各种新闻资讯,快速融入社会发展中,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地发挥;便捷了牧区生活,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牧民劳动,坐在家中即可实现对牧场的“一览无余”;拓宽牧民副业发展,发挥一技之长,增加额外收入,走上致富的道路;手机新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进步拓展了牧民自我赋能发展的空间和平台,搭建了牧民与牧区融合发展的桥梁。数字技术赋能牧业发展,激发了牧区发展的内在动力,优化并调整了牧业的养殖规模、结构和效率,使得牧民群体不断享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数字红利。手机新媒体的渗透,成为了牧区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养殖效率、赋能牧民动力变革的主导力量。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第一,仍有一部分的牧区网络基础设施的覆盖面不足,时常造成网络连接不上的现象。第二,检测设备的稳定性不足,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第三,项目的运维费用较大,限制推广进度。第四,牧民的媒介化生存能力较低,无法满足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