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摘要】:“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一直存在并且不断发展的教育思
想。它追求教育内外部诸要素与关系的有机构成与融合,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圆满
发展。各个时期的教育家都对这一教育思想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提出了各自对
于“和谐”、“自然”、“完善”等概念的理解。这些教育家们的观点各不相同、
异彩纷呈。由于时代和认识的不同,他们的“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理论也有各自
的侧重点。但一般都起到了启蒙思想、抨击旧教育制度的思想动员作用;对推动
西方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影响深远;对我们现今的教育改革,尤其是素
质教育的发展,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过程,
分别从古代希腊、文艺复兴、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十九世纪及二十世
纪等七个具体历史阶段来加以分析。并详细叙述了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和谐发
展”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的主要教育观点,并且剖析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及其历史
局限性。应该说,各个历史时期的“和谐发展”教育思想都具有它们那个时代的
鲜明特点,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起到了一定的历史进步作用。例如,在欧洲文
艺复兴时期,当时的教育家们批判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旧教育体系时,提出了“和
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的提出,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教育上的愿望、追求
和主张。这一时期的“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而在欧洲宗教
改革时期,夸美纽斯在叙述自己的“和谐发展”教育理想时,曾设计了“百科全
书”式的教学课程,批评了旧教育的种种弊端。在此之后的教育家们,在阐述他
们的“和谐发展”教育理想时,都透露出强烈的人文主义的精神、改良社会的要
求和科学求实的愿望。这些,都说明,“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是西方一种进步的
教育思潮,是人们对美好教育理想的一种追求和探索。
论文的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了“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所表
现出来的不同特征。笔者认为,“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虽然都
有各自不同的具体体现,然而在这种“不同”之中,也表现出了某些具有共性的
特点和一些基本特征。笔者将它分析概括为:(一)“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以人
为核心,培养目标愈来愈完整;(二)“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以“身、心、脑、
手”的协调发展为重点,教育内容愈来愈全面;(三)“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以
人际关系为主轴,教育过程愈来愈心理学化;(四)“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以个
性塑造为价值取向,教育方法愈来愈艺术化;(五)“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以儿
童为主体,教育价值观愈来愈明晰;(六)“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既是一个历史
的范畴,又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是种族、个体永远追求的理想境界。这就在一定
意义上揭示了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想发展演变的规律。
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发展,各个时期的教育家都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做出了某种贡献,使它不断地变得完整。他们逐渐意识到心理因素在教学过程中
的作用以及教师应该怎样运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去更好地组织教学,使得教学过
程气氛融洽,师生双方都能受益。后来,随着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身能力的逐
步增强,有很多教育家发现了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为此做出
了长期不懈的努力。经过这些教育家们的补充和不懈努力,“和谐发展”的教育
内容越来越充实。这些教育内容方面的充实使得原本只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
手与脑“并重”发展的教育思想逐步演变成一种独立的思想体系,具有独立的培
养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
论文的第三部分分析了“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今开展“素质教育”
的现代后示。认为“素质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可以从“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的角度得到借鉴。这主要是:(一)“和谐发展”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素
质教育”既有实质上的区别,更有形式上的密切关系,值得我们借鉴;(二)实
施中国当代的“和谐发展”教育一素质教育,应当成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教育思想;(三)实施中国当代的“和谐发展”教
育一素质教育,应以提升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重点,促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四)实施中国当代的“和谐发展”教育…一镶质教育,其核心应是
课程内容的调整,必须以此作为改革的契机;(五)实施中国当代的“和谐发展”
教育一素质教育,应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教育方法的改善为切人点,熔养学主
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六)实施中国当代的“和谐发展”教育一一索质教育。
既需要自身素质良好、充满爱心的教师,更需要热心研究、素质精良的纹育寡。
在这一部分,文章主要针对找国当前“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纠柜了一
些误解。例如,素质教育并不只是在中小学开展。的确,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是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基地。而素质教育的开展并不应仅仅关注中小学教育方法
的改进、教学内容的改编等等。在职业学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