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胶产品加工工艺研究及其生物功能评价
【摘要】:蜂胶是蜂蜜从外界的胶源植物(如:柏树、烨树、杨树、柳树、松
树和漆树以及橡树)的嫩芽或树皮伤口上采集的树脂,并混入蜜蜂上颚腺物和
蜂蜡而成的一种棕红色、棕黄色、棕褐色或带有青绿色的粘性固体。蜂胶是蜂
巢的主要产品之一,蜜蜂将蜂胶采集回来将其涂补在蜂巢的四周,其目的是保
护蜂巢的蜂产品如蜂蜜、花粉、蜂王浆不发生变质,同时对蜂箱内环境也起到
保护作用。人类对蜂胶的认识己有数千年的历史,尤其在国外,早在3000年以
前,古埃及人已认识蜂胶,并用蜂胶作为木乃伊的防腐材料。古希腊亚里士多
德(公元前384-322年)观察蜂群时也发现了蜂胶,他在传世名作《动物志》
第九卷第14章中记载了蜂胶的来源,并指出这种具有刺激气味的“黑蜡”可用
于治疗皮肤疾病、刀伤和化脓症。古罗马百科全书《自然史》的作者普林尼(公
元23~79年)指出:蜂胶是蜜蜂采集来的柳树、杨树、栗树和其它植物新芽分
泌的树脂,并记载蜂胶可止神经痛、肌肉硬结肿块和拔除刺进机体的异物。
近年来,对蜂胶的有效成分和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人们
已从蜂胶中分离鉴定出数百种化合物,其中黄酮类,二氢黄酮类以及一些有机
酸和其衍生物是蜂胶的主要活性成分。在对蜂胶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中发现,
蜂胶有以下生物学功能:①抗病原微生物作用;②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③
抗癌作用;④治疗高血脂的作用;⑤局部麻醉作用;⑥促进组织再生作用:⑦
抗氧化作用。蜂胶的上述生物学功能使得其在外科、皮肤疾病、耳、鼻、咽喉
科,口腔科,内科等疾病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蜂胶在我国的认识和利用较晚,这与东方蜜蜂不具有采集和加工蜂胶的能
力有关。西方蜜蜂是在20世纪初才引进我国的,直到二十世纪70年代,我国
才有少数科研工作者对蜂胶进行初步研究,90年代有了较大的进展。我国对蜂
胶的开发利用还远落后于国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缺乏对蜂胶生物
学功能的研究,尤其是药理作用的研究,对蜂胶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经验上,临
床应用也是依靠经验来治疗各种疾病,缺乏科学依据。②缺乏对蜂胶深加工技
——
术的深入研究。蜂胶己被西方国家开发出数十种产品,基本上实现了产业化。
在国内,仅有少数几个小厂生产加工蜂胶产品,这些产品也因质量低劣,无法
打开市场。在价格上更无法和国外同类产品竟争。③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出台蜂
胶及其产品质量的国家标准,目前仍然执行的是原商业部的行业标准,因此,
原料蜂胶以及蜂胶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④对蜂胶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的
宣传力度不够。在我国,除了少数专业人员外,寻常消费者大多不知道蜂胶是
什么?有什么作用?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我国的蜂胶资源基本没有得到开发。
衰老是生命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机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综合过程。导致
生物机体衰老的因素很多,在众多学术中自由基学术、生物膜损伤学术是最引
人注目的。自由基生物学研究认为,人之所以会衰老,其原因之一是机体在进
行了一系列氧代谢的同时,不断产生自由基,过剩的自由基可引起生物膜的脂
类过氧化,导致膜结构损伤和功能失活,细胞活力下降,机体衰老。维持体内
适当水平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水平,可以延缓寿命和推迟衰老,同时,
对自由基引发的其它疾病的防治都有重要作用。蜂胶中富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酚羟基化合物以及有机酸,这些物质在体外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能是
蜂胶能够治疗多种疾病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但目前,人们还很少了解蜂胶
的抗氧化机理以及在体内是否具有抗氧化作用。本试验在对蜂胶产品加工工艺
和产品开发研究的基础上,对蜂胶的体内、体外抗氧化作用以及提高机体运动
机能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产蜂胶及其活性成分几乎不溶于水,因此采用有机溶剂提取蜂胶及
其活性成分,是我国目前研究和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本试验采用四种有机溶剂
做溶剂提取蜂胶,从试验结果来看,甲醇、乙醇和乙酸乙酯对蜂胶的提取率差
异不显著(P>刀匀,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溶出量也无明显差异,三者对蜂胶的溶出
量分别为60.4士2.41%、62.二土2.54%和61.3土二.17%,三者对黄酮的溶出量分别
为二.sl土0.Zig/10g粗蜂胶、2.97土0.18g/10g粗蜂胶和二.75土0.16g/10g粗蜂胶。
但是三者对蜂蜡的溶出存在明显的差异,每 10g粗蜂胶中蜂蜡的溶出分别为
0.859、l刀3g和1石4g,表明随着溶剂极性的变小,蜂蜡的溶出量增大。三氯甲
烷的提取率虽然较高,但是蜂蜡的溶出量几乎占蜂胶的一半。在生产中不适宜
做蜂胶提取的溶剂。乙酸乙酯对蜂胶的提取率虽然和甲醇和乙醇无显著差异,
——
但是对蜂胶中的无效成分溶出太多,导致提取液中杂质含量太高,因此。在生
产中用乙酸乙酯做溶剂来提取蜂胶中的有效成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甲醇和乙醇均可用于提取蜂胶,甲醇作为溶剂提取蜂胶时无效成分溶出少,
但是甲醇毒性大,只能作为溶剂来提取粗蜂胶
|
|
|
|
1 |
黄坚;开发蜂胶产品 前景十分广阔[J];养蜂科技;1998年03期 |
2 |
胡元强;蜂胶风波给我们的反思[J];蜜蜂杂志;2004年11期 |
3 |
乞永艳,骆尚骅,刘富海;蜂胶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J];蜜蜂杂志;2000年12期 |
4 |
李力桦,吴家森;我国蜂胶健康食品发展阶段探究[J];养蜂科技;2004年05期 |
5 |
郭芳彬;蜂胶的抗氧化作用[J];养蜂科技;2004年01期 |
6 |
孙耀华;蜂胶产品市场前景看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3年02期 |
7 |
华启云,李英华,胡福良;蜂胶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J];养蜂科技;2004年05期 |
8 |
丁乡;蜂胶产品市场看好[J];湖南农业;2003年05期 |
9 |
骆尚骅;蜂胶质量控制的几个指标和检测方法(续)[J];中国养蜂;1999年05期 |
10 |
刘春梅,张永强,刘春红,王守宪;蜂胶在犬皮肤上的应用[J];吉林畜牧兽医;2004年01期 |
11 |
杨瑞瑜,彭和录,和绍禹,张新华;蜂胶抗兽医病原微生物作用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1983年04期 |
12 |
全炳昭,田金元,刘继承,李松峰,魏付贵;蜂胶治疗犊牛腹泻的试验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1992年12期 |
13 |
吴萍;蜂胶对微生物抑制作用的试验报告[J];蜜蜂杂志;1995年12期 |
14 |
胡发新;新型LW-1型蜂胶采集器研制成功[J];中国养蜂;1995年03期 |
15 |
崔尚金;蜂胶治疗动物下痢效果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1996年16期 |
16 |
李焕如;蜂胶──保健品开发新热点[J];新疆农垦科技;1997年02期 |
17 |
黄坚;蜂胶的神奇功效[J];中国养蜂;1997年05期 |
18 |
闫德斌,牛庆生;蜂胶的生产[J];特种经济动植物;1999年03期 |
19 |
陈裕光;蜂胶治疗结核病[J];中国养蜂;2000年04期 |
20 |
沈志强;蜂胶的兽医免疫学作用[J];河南畜牧兽医;2002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