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网络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
文章在分析了我国现有网络课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化学习特征和数字化学习对于学习内容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国际互联网实施教学的网路课程应该是自适应网络课程的思想。即网络课程应能根据学习者学习知识背景的不同形成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支持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进行学习。
文章根据数字化学习和学习者的特点、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特性、数字化学习对学习内容结构的要求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提出了课程设计的三个基本指导思想——自适应性要强、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和利用科学方法对课程内容进行分解和组织。据此,文章首先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进行了一般性描述并对其进行抽象,认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涉及四个因素:学习者、学习内容、学习行为和学习工具,并指出这四个因素是有机的整体。自适应网络课程内容组织应该根据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来进行,并将这四个因素统一于课程内容之中。使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对网络环境下学习过程进行数学描述并建立了数学模型。依据数学模型,提出了自适应网络课程可以由一系列彼此有联系的学习单元组成,学习单元是进行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单位。依据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类的继承的思想,阐述了由学习单元形成网络课程的方法,并构建了自适应网络课程的一般结构。根据数字化学习对学习内容的要求和网络课程内容的构成,阐述了学习单元的内容组成、学习单元的生成过程及基于学习单元的学习过程。以学习单元的生成过程为基础,文章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三个方面论述了学习单元及以学习单元为基础的网络课程的自适应性。
对于课程内容的分解,借用了概念图对知识体系的表征方法。针对概念图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以概念图为基础、用概念矩阵来表示网络课程不同知识内容之间的关系,可以满足课程自适应性设计的要求,进而阐述了以概念矩阵构建学习单元的方法。
根据相关假设进行自适应网络课程的设计,文章引入章、节、单元、子单元、信息页、辅助信息页等概念,并阐述了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了如何利用这些概念组织学习单元,构建出自适应网络课程的结构。
最后,以《多媒体应用基础》课程为例,进行了自适应网络课程的实际设计,并指明了在实施开发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存在的问题。
|
|
|
|
1 |
张庆秀,王跃生,韩清献;网络课程交互特性分析与利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
2 |
刘成新;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与评价[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3期 |
3 |
胡晓源,汪逸新;《摄影》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和评价[J];常熟高专学报;2002年06期 |
4 |
陈庚;谈网络课程建设的进展和不足[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3期 |
5 |
李红波,余欣欣,宋倩;《心理卫生》网络课程中的情感互动设计与实现[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
6 |
林蓉华,黄堂红,黄河明;基于Web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
7 |
苏娜;张莉莉;;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策略初探[J];职业;2009年09期 |
8 |
施明利;朱军;;网络学习资源设计探究[J];继续教育;2010年05期 |
9 |
张胤;基于Internet的课程抉择与实施模式之初步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9期 |
10 |
郭红,黄玉山,邓树勋,曾凡;运动人体科学网络课程的设计[J];体育科学;2001年02期 |
11 |
刘雷;教师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策略[J];情报杂志;2002年07期 |
12 |
梁立凯,赵志强,佟强;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的导航与交互界面设计[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13 |
滕霞,段崇江,张建伟,王学优;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的研制[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1期 |
14 |
杨志钢;适应生物多样性的农科网络课程设计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15 |
王渊,白朝军,程彦斌,刘文;网络课程在线测试系统的设计[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4年02期 |
16 |
温希祝,李英;如河发挥校园网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17 |
王建斌,梅红;工程制图网络课程实施方案及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
18 |
卢秋蓝,刘成新;网络课程的审美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5年02期 |
19 |
刘钢;浅议利用校园网进行教学的研究[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20 |
吴迪;黄安心;梁桃;;《物业管理实务Ⅰ》网络课程开发中的项目管理[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