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本真的存在
【摘要】:
存在问题作为哲学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历来是很多哲学家探求的重点,其中为数不少的哲学家甚至为此穷其一生。海德格尔对于存在的论述,为哲学开辟了一个新的角度和视野,引发无数的学者追随着他的脚步去探究存在的真意。在海德格尔看来,传统形而上学遗忘了“存在”,只是执着于“存在者”。他向传统挑战,要求我们重新思考这一问题。因此,他认为有重提“存在”的必要。海德格尔认为对“存在”的探究应从存在者本身入手,这个存在者就是提问者本身——“此在”。这样才能揭示出“存在者之为存在者”,也就是撇开存在者的这样那样的属性和领域不问,只就存在本身来看待存在者,继而最终揭示出本真的存在。本文通过对海德格尔前后期关于本真存在的思想梳理,试图沿着海德格尔的路去“思”本真的存在为何?在海德格尔前期的研究中,他以独到的方法为我们提出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常人”。在海德格尔看来,作为“此在”的人不可逃避的沉沦于非本真的状态——“常人”中。但海德格尔认为本真的存在并非不可能,因为有“良知”存在,“良知”呼唤此在回到本己的存在中来。良知的呼唤使得“此在”直面自身,直面作为此在的人的有限性——终有一死的有限性。由于认识到死亡,使得作为此在的人开始筹划人生,力图使生活成为此在的人的“个人化”的生活,成为不能为常人所替代的生活。在海德格尔后期的思想中,通过对他所在的那个时代——技术时代的状况的分析和深刻反思。海德格尔认为,在技术时代人已经远离了本真的存在,因此他提出了让技术回到本身,让人回到本真的存在中。海德格尔还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诗意的栖居。这一概念是与技术的栖居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在他看来,诗意的栖居就是本真的存在,诗意的栖居使物成为了物,使人成为了人,使天空成为了天空,使大地成为了大地。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在今天这个人文精神相对缺失的时代,有其十分深刻的意义,它使人们能够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及意义,以期呼唤出新的多姿多彩的生存样态。
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了海德格尔前期对本真的存在的思考。海德格尔是从非本真的存在的角度对本真的存在进行揭示。海德格尔认为,了解“此在”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状态是分析存在的关键,因此他从“此在”入手分析存在。海德格尔发现作为此在的人淹没在“常人”中,因此必然处在“非本真”
的状态中。是“良知”把此在从非本真的沉沦中带回,人不再躲藏在“常人”中,
而直面着自己的死亡这一无法逃避的事实。海德格尔最终探寻出本真的存在就是
“向死而生”这一富有悲剧性的结论。但是,海德格尔所指的“向死而生”中包
含了直面人生有限性的勇气与力量,并非单单是对死亡的恐惧与无所作为。
第二部分主要阐发了海德格尔后期对本真的存在的探究。海德格尔主要从技
术的角度对非本真的存在进行分析。用传统的观点来看,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
了人的生存方式,无疑是人类无可厚非的功臣,但是海德格尔却认为技术是把人
类置于非本真存在的祸首。但他并非主张传统的对技术进行克服的观念,即去掉
那些对人类不利的因素,而最终获得对技术的完全控制。海德格尔认为人所要做
的是对于物的泰然任之和对于神秘的虚怀敞开。让物成为物自身而非人类利用的
工具。
第三部分主要就海德格尔后期所论述的“诗意的栖居”进行了梳理,这也是
对本真的存在的阐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诗意的栖居”就是对“技术的栖
居”的对抗,诗意的栖居的基本特性是“保护”和“保存”,而不是无尽的掠夺
与开发。诗意的栖居就是本真的存在,使物成为物,使人成为人,使天空成为天
空,使大地成为大地。对于这一点如何实现,海德格尔另辟溪径,他认为只有诗
人通过诗才能使诗意的栖居成为可能。海德格尔的语言观与传统的语言观很不相
同。他认为是语言自己在说,而不是人在说,正是在诗人对“存在”的言说、聆
听和应答中,说出了全新的一切,第一次传达了语言,使语言成为语言。由于诗
人的最初的言说,我们才建立了新的世界,才使我们能够“诗意的栖居”,才使
人类已经远离本质的步伐停下来,回首曾走过的路,并获得新的力量,而又重新
上路。
总之,海德格尔认为,当我们诗意的栖居的时候,我们就居住在我们的本性
中。我们也可以说,当我们诗意的栖居的时候,我们就获得了本真的存在。这也
是本文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