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和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摘要】:两栖动物幼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变化和化学污染物都很敏感,为研究镉对两栖动物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将26~27期中国林蛙(R.chensinensis)蝌蚪和37~38期黑斑蛙(R.nigromaculata)蝌蚪暴露于含不同浓度镉的水中饲养,直至完全变态,观察幼体生长发育过程,记录蝌蚪完全变态时间,解剖完全变态的林蛙和黑斑蛙亚成体,取出性腺,分辨性别,统计雌雄比例和畸形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FOS和金属硫蛋白(MT)在对照和各处理组的林蛙和黑斑蛙亚成体的肝中的分布,揭示ER、c-fos和MT与镉之间的关系,探讨镉的激素效应机制和毒性机制。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将中国林蛙蝌蚪暴露在含不同浓度镉的自来水和去离子水中,观察毒性效应。结果是,在室温下,中国林蛙蝌蚪在加入镉的自来水中饲养,24h的零致死浓度(LC_0)、半数致死浓度(LC_(50))和全致死浓度(LC_(100))分别为3.16、5.72、8.71mg/L;48h的LC_0、LC_(50)、LC_(100)分别为2.64、5.14、8.25 mg/L;72h的LC_0、LC_(50)、LC_(100)分别为2.56、3.67、5.96 mg/L;96h的LC_0、LC_(50)、LC_(100)分别为2.04、3.10、4.96 mg/L,安全浓度(SC)为1.22 mg/L。在加入镉的去离子水中饲养,24h的LC_0、LC_(50)、LC_(100)分别为0.10、0.16、0.22 mg/L;48h的LC_0、LC_(50)、LC_(100)分别为0.10、0.15、0.21 mg/L;72h的LC_0、LC_(50)、LC_(100)分别为0.09、0.13、0.16 mg/L;96h的LC_0、LC_(50)、LC_(100)分别为0.09、0.12、0.15 mg/L,SC为0.04 mg/L。结果表明,林蛙蝌蚪的死亡率随着镉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高,镉对蝌蚪的毒性在去离子水中比在自来水中更强。
2.用镉处理的26~27期林蛙蝌蚪、37~38期黑斑蛙蝌蚪,其平均全长和平均体重的增长率随着镉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统计镉处理的林蛙蝌蚪和黑斑蛙蝌蚪90%完全变态所需时间,在林蛙,对照组和0.05、0.1、0.2、0.4 mg/L处理组,90%蝌蚪完全变态的时时间分别是66.4±1.9、78.3±2.9、90.3±3.9、105.6±8.6和141.6±4.1 d;在0.05 mg/L处理组,蝌蚪完全变态时间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在0.1、0.2和0.4 mg/L处理组,完全变态时间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在黑斑蛙,对照组和0.05、0.1mg/L处理组90%黑斑蛙蝌蚪完全变态时间分别是41.1±5.3和40.8±4.6、40.3±6.4 d,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0.2和0.4 mg/L组,变态时间分别是49.9±7.4和72.8±7.5 d,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升高,蝌蚪的生长发育所受到的抑制越明显,完全变态所需的时间越长。说明镉可延迟蝌蚪的生长发育、干扰变态。
|
|
|
|
1 |
朱宁生;刘建康;;黑斑蛙之胚胎演发程序[J];科学;1950年03期 |
2 |
朱治平;施履吉;;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正常发育表[J];解剖学报;1957年01期 |
3 |
林光华;;南昌近郊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产卵习性的初步调查[J];科学与教学;1957年02期 |
4 |
赵尔宓;黑斑蛙卵在水外发育的观察[J];动物学杂志;1975年01期 |
5 |
王應天;;關於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生殖細胞來源的研究[J];实验生物学报;1955年Z1期 |
6 |
郑高飞;;黑斑蛙减数分裂前期Ⅰ的扫描电镜观察[J];衡阳医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
7 |
张立峰,高武;北京稻区夏秋季黑斑蛙的食性分析[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
8 |
楚德昌,岳辉,田金良;鲁西南平原黑斑蛙食性分析[J];四川动物;1991年01期 |
9 |
贾泽信,高行宜,姚军,许可芬,张志刚;新疆发现黑斑蛙[J];干旱区研究;1993年01期 |
10 |
吕秀芬,李春林,张兰萍,邢俊;黑斑蛙小观察[J];生物学通报;1996年08期 |
11 |
卢祥云,陈海波,韩曜平;几种农药对黑斑蛙黑斑蛙胚胎及蝌蚪的毒性[J];四川动物;2002年02期 |
12 |
吴美仙,邵晨;除草通对黑斑蛙红细胞核异常的诱导效应[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13 |
贾秀英;杨亚琴;;镉对黑斑蛙脏器组织的亚慢性毒性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06年02期 |
14 |
闫华超;赵超;冯兴水;;黑斑蛙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条件的研究[J];四川动物;2006年02期 |
15 |
黄敏毅;张育辉;段仁燕;;镉对黑斑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J];生物学杂志;2008年06期 |
16 |
贾秀英;汪美贞;施蔡雷;刘晓旭;;铅暴露对雄性黑斑蛙精子毒性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
17 |
黄敏毅;季晓丽;张欣;李瑛;;三氯杀螨醇对黑斑蛙胆囊渗透压的影响[J];光谱实验室;2011年05期 |
18 |
汪美贞;贾秀英;;低剂量长期铅暴露对雄性黑斑蛙精巢组织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
19 |
卢向明;陈萍萍;;低剂量全氟辛酸对雄性黑斑蛙生殖毒效应及机理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
20 |
陈金才;祁兆春;;黑斑蛙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水稻害虫的控制作用[J];昆虫天敌;198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