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俄国的哥萨克

许芳  
【摘要】:作为职业军人的哥萨克是俄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这个军事阶层是斯拉夫世界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历来就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国内对俄国哥萨克的研究多见于一些文艺作品中,主要是描述哥萨克的事迹或分析哥萨克人物的性格。长期以来,国内对“哥萨克”这个名称比较熟悉,但对于俄国这一独特的历史现象却了解甚少。基于此,作者拟以对俄国哥萨克的起源、发展、衰落及其在俄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这是本文选题的出发点。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哥萨克最早是作为“自由人”出现在15世纪的南俄草原,以狩猎、捕鱼和拦截过往客商为生,后来逐渐按地域组成多个自由、自治和军事化的村社。直到17世纪上半叶,哥萨克社会一直都保持着他们的半独立和自治状态。到17世纪下半期,俄国承认了哥萨克的自治权,哥萨克逐渐从逃亡农民的军事化村社转变成依赖于俄罗斯国家的“雇佣军队”。随着18世纪俄罗斯国家中央集权的发展和农奴制的扩展,哥萨克日益被纳入沙皇政府的统治之下,逐渐转变成俄罗斯国家的一个有着明确特权和义务的军事阶层,被历代沙皇所利用,成为抵御外敌和领土扩张的重要工具。不过,当他们的特权受到侵犯时,他们也会奋起反抗,成为农民起义的发起者和核心力量。每次起义失败后,哥萨克的自治地位也大为削弱。19世纪一系列兵役改革法的实施使得哥萨克的服役费用急剧增加,哥萨克的家庭经济逐渐衰微,到19世纪后半期时,哥萨克阶层走向衰落。1920年,苏维埃政府发布取消哥萨克特权的法令,哥萨克作为一个特殊的军人阶层不复存在。俄罗斯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就是俄国哥萨克自由衰落的过程,这是哥萨克历史发展的主线。在哥萨克500年的历史上,其对俄国的疆域扩展、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从“哥萨克”一词的词源入手,梳理了俄国哥萨克从产生、发展直至衰落的全过程,并对其在俄国历史上所起的历史作用进行了分析。具体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俄国哥萨克的产生。通过分析不同学者对“哥萨克”一词的词源、哥萨克出现时间的不同认识来界定哥萨克一词的基本含义,分析哥萨克产生的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历史背景。 第二部分,俄国哥萨克的社会结构、经济活动和生活习俗。 第三部分,哥萨克与沙俄政权之间关系的演变。通过分析哥萨克与沙俄政权之间在不同时期关系的变化,阐明哥萨克如何从逃亡农民的组织转变成俄罗斯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夏景才;姜德昌;;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J];历史教学;1960年03期
2 韩志洁;简谈普希金的《四行诗节》与《致友人》两首抒情诗[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3 徐焕忱;对十二月党人运动的历史反思[J];史学月刊;1986年05期
4 贾文华;;彼得一世改革与俄国近代化[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5 陈新民;;俄国历史上的国有农[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6 姚海;俄国历史上斯拉夫派与西方派的争论[J];史学月刊;1992年03期
7 张广翔;自然气候因素对俄国历史进程的影响[J];求是学刊;1994年06期
8 子樱;俄国历史选择的危险性(“圆桌会议”材料)[J];世界哲学;1994年06期
9 郑辉;;施吕瑟尔要塞[J];北京工人;1998年01期
10 顾章义;十月革命的历史功绩不容否定[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1 А·И·彼得罗夫;谢·米·索洛维约夫与西伯利亚研究[J];西伯利亚研究;2000年03期
12 刘祖熙;《俄国史新论——影响俄国历史发展的基本问题》评介[J];世界历史;2003年05期
13 唐正才;《红色风暴的起源——彼得大帝和他的帝国》评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4 张建华;以《路标》为界:俄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波澜[J];社会观察;2004年02期
15 马丽华;百年高地[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5年03期
16 K.阿克萨科夫,马寅卯;论俄国的内在状况[J];世界哲学;2005年05期
17 刘爽;19世纪俄国社会史研究及其意义[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18 罗爱林;;俄国农村公社与平均主义传统——“俄国村社与传统”系列研究之一[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9 曹维安;;俄国史学中的“国家学派”[J];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01期
20 阎国栋;;18世纪中俄图书交流研究[J];俄罗斯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邵凤茹;;新教材编写刻不容缓 参编教材《俄国历史部分》的框架构想[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高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是好书?[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3 汪亭友;;马克思主义有宪政思想吗?[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冰;;为什么对俄罗斯只能信仰?——从一首四行诗的阐释说起[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建华;;从“路标”到“路标转换”:1860年代以来俄国的社会转型和现代化[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姚海;;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发展道路的影响[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7 阎国栋;;帝俄满学的历史与成就[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杰;;俄语外来词大潮呼唤俄汉外来词词典——兼谈普通俄汉词典收词的“现代化”意识[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文;俄国近代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叶艳华;俄罗斯早期政党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许金秋;俄国国家机构和官员制度(19世纪-20世纪初)[D];吉林大学;2008年
4 周晓辉;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欧俄农民经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振海;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宗教政策及其影响(1985-1991)[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孙连庆;古罗斯民族形成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洁;基于历史文化视角的普京道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芳;俄国的哥萨克[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何红;俄国伊凡四世改革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周厚琴;C.Г.涅恰耶夫与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恐怖主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忠慧;19-20世纪的俄国自由主义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郭响宏;开明官僚与俄国的大改革[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梁金玉;彼得大帝的税制改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巢进文;普希金作品中的帝王形象[D];湘潭大学;2006年
8 唐艳凤;浅析19世纪下半期俄国中部黑土带的农村经济[D];吉林大学;2007年
9 王文娟;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村社职能的嬗变[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仙先;20世纪末俄罗斯犹太移民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金雁;俄国历史上的“第三种知识分子”及其社会实践(上)[N];经济观察报;2011年
2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金雁;俄国历史上的“第三种知识分子”及其社会实践(下)[N];经济观察报;2011年
3 葛新生;叶卡特琳娜二世时期的俄国[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桑永海;从索尔仁尼琴说到鲁迅[N];文学报;2010年
5 傅悦;全面系统研究俄国宗教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6 张再林;作为科学理论生命的创新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世历所 孙建廷;俄罗斯回归国家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世界历史所 段启增;俄罗斯学者怎样评价“十月革命”[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9 康慨;谁是美国读书最多的人[N];中国审计报;2003年
10 莫斯科记者 穆东升;俄罗斯颁新法禁酒[N];法制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