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微卫星DNA文库的建立及多态性位点的筛选

王艺秀  
【摘要】: 1.目的 湖北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寄主,在传播日本血吸虫病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由于分布广泛及地理隔离的影响,湖北钉螺在我国各地区种群之间产生了明显的遗传变异,进而分化为多个不同的亚种;且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地区钉螺对日本血吸虫易感性不同,各地钉螺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对湖北钉螺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既有其生物学上的理论价值,又有着医学上的实用价值。本研究选用了微卫星DNA技术构建了湖北钉螺微卫星DNA文库,并在此基础之上,选取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DNA序列对6省区的30多个采集点共200多个个体进行了群体遗传学分析。 2.方法 选用中国大陆湖北省潜江浩口野生钉螺品系,建立湖北钉螺微卫星DNA文库:使用酚-氯仿法提取高质量的湖北钉螺基因组,并在经过Sau3AI酶进行酶切之后,回收200bp至900bp之间的片段,在连接SAUL接头之后进行PCR富集,利用被生物素标记的10条寡核苷酸探针与亲和素结合进行微卫星DNA序列的筛选、超滤离心富集,重复两次后可得到大部分微卫星DNA序列。 在所建立的微卫星DNA文库中,选取重复特征较为明显、长度适宜的微卫星DNA序列,来进行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经PCR技术富集,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银染,同时利用基因扫描技术进行多态性位点的筛选。 选取6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位点对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浙江6省区的200多个个体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 3.结果 (1)测序共获得292条序列,其中含有微卫星DNA的序列共有266条。在此266条微卫星DNA序列中发现有12条序列是完全相同的,所有序列长度均在200 bp以上。对照微卫星序列的计算准则,获得有效的微卫星DNA序列共254条,其中完整重复序列66条,占25.98%,非完整重复序列94条,占37.01%,复合重复序列有94条,占37.01%。 (2)在湖北钉螺微卫星DNA文库中,挑选了67个典型微卫星位点,在两端侧翼区域设计引物,共设计了67对微卫星DNA引物,最后选择性合成20对扩增引物,其中4个位点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其余16对微卫星引物经初步筛选得到了14个(70%)湖北钉螺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其中已完成了7个位点各30个样本的引物荧光标记与基因扫描,其中有6个位点的效果较好,6个位点中仅P84位点的观测杂合度和PIC值较低,分别为0.1667和0.1813,其余位点的观测杂合度和PIC值范围在0.36-0.8929和0.8437-0.9289间,具有较好的多态性。 (3)共对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四川的7个群体219个样本的6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基因扫描。结果以Excel表格形式输出,共获得2628个微卫星DNA位点数据。座位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34.17个,平均总群体遗传杂合度、群体内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869和0.023。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表明,6个微卫星DNA位点中,T5-13、T6-27、P82处于平衡状态,T5-11和T4-22分别在湖北、江苏群体中处于不平衡状态,而P84在安徽、江西、江苏和浙江群体中均处于不平衡状态。 4.结论 (1)在所建立的微卫星DNA文库中,双核苷酸重复序列占绝大多数(73.62%),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次之,多核苷酸重复序列最为少见;双核苷酸重复中以(CA)_n和(GT)_n最为常见,重复次数最多的可达98次。 (2)利用筛选得到的6个位点30个样本进行荧光标记及基因扫描,不同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不同,最少的5个,最多22个,平均16.7个;其中P84位点的PIC<0.25,在6个微卫星DNA位点中多态性最低,显示为低度多态座位,其余位点的PIC均>0.5,获得了较好的多态性。 (3) 6个微卫星DNA位点中,P84、T5-11和T4-22三个位点分别不同程度地处于不平衡状态。在总群体中,共检测到205个等位基因,不同位点在种群间平均为15.33个;等位基因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无明显的集中趋势。 群体内遗传分析显示,所有位点平均的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PIC值分别为0.637、0.811和0.777,多态性明显,综合所有指标的信息,湖北钉螺湖北群体遗传变异程度最高,江苏群体最低。 群体间遗传变异分析表明,江苏和江西群体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分化程度,安徽与湖南群体间则分化程度较小。总群和群体内基因交流不高,因而杂合度较高;然而群体间分化系数表明群体间分化较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的个体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效文;杨彦豪;龙华;鲁翠云;佟广香;梁利群;;白缘(鱼央)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筛选[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年04期
2 陈秀荔;肖群平;陈晓汉;彭敏;李咏梅;;卵形鲳鲹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筛选[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0年05期
3 阎毛毛;戴晓港;李淑娴;尹佟明;;松树、杨树及桉树表达基因序列微卫星比对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1年01期
4 杨惠;茅云翔;孔凡娜;王莉;严兴洪;;坛紫菜EST-SSR筛选及其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实用性[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朱家颖;杨松;李勤文;李永和;马明友;贾璐;;细梢小卷蛾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与分析[J];生物技术;2010年06期
6 李清解!生物化学教研室,长沙410078,宋惠萍!生物化学教研室,长沙410078;醛糖还原酶基因(AC)n二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不同等位基因的筛选[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王芳;王燕;赵辉;王宪泽;;小麦蜡质基因座位上SSR的多态性及其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J];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6年02期
8 孔杰,高焕;中国明对虾基因组串联重复序列分析[J];科学通报;2005年13期
9 李成云;李进斌;刘林;杨静;周晓罡;;禾谷镰刀菌和稻瘟病菌基因组中的微卫星序列比较[J];植物保护学报;2005年03期
10 赵金良,李思发;中华绒螯蟹基因组研究概述[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1 程晓凤;黄福江;刘明典;汪登强;;454测序技术开发微卫星标记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1年08期
12 张立楠;邹桂伟;危起伟;杨官品;;鲢AFLP和微卫星标记连锁图谱构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9期
13 顾钱洪;熊邦喜;陈洁;黄瑾;朱玉婷;;微卫星标记技术在淡水腹足类种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年02期
14 罗文永,胡骏,李晓方;微卫星序列及其应用[J];遗传;2003年05期
15 王国棠;湖北钉螺两个亚种核型的初步研究[J];遗传;1989年05期
16 牛安欧,熊衍文;微卫星锚定PCR研究湖北钉螺的遗传变异[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2年04期
17 周艺彪,姜庆五,赵根明;AFLP标记技术在湖北钉螺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5年01期
18 韩庆霞,牛安欧,李金木;不同地域株湖北钉螺CO1基因的差异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年04期
19 钱宝珍,宋昌存,ThomasK.Kristensen;湖北钉螺指名亚种三种群等位基因酶变异的研究[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4年01期
20 周晓农,孙乐平,徐秋,洪青标,吴中兴,冯笑川,陈淑贞,吴宜琴,吴观陵,陆安生;中国大陆不同地域隔离群湖北钉螺基因组DNA的限制酶切长度差异[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连盟;王玲;黄世文;;稻曲菌基因组微卫星序列的分离[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石柱;马琳;马雅军;刘琴;王强;张仪;周晓农;;中国大陆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微卫星DNA库的构建[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彭延;蒋明森;钟沁萍;桂建芳;董惠芬;;湖北钉螺细胞原代培养的初步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第九次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欧阳颐;黎学铭;林睿;胡缨;张鸿满;;广西地理株湖北钉螺基因变异及种群变迁[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成云;李进斌;周晓罡;张绍松;许明辉;;玉米黑粉病菌基因组中的微卫星序列的组成和分布[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季孔庶;李炟;;马尾松SSR引物开发[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彭德华;;湖北钉螺生殖细胞的透射电镜观察[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8 倪传华;郭源华;;钉螺杂交的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二次代表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9 曲妮妮;黄桂菊;喻达辉;;合浦珠母贝基因组微卫星的分离及其序列特征分析[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周晓农;洪青标;杨国静;孙乐平;张仪;曾肖芃;;医学贝类学研究进展及21世纪发展前景[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石柱;应用现代生物信息技术对湖北钉螺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2 周艺彪;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湖北钉螺遗传变异及分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申雪艳;孔雀鱼微卫星DNA标记的研制及其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郑明刚;皱纹盘鲍表达序列标签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张泰芳;油梨(Persea americana)授粉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6 董振营;远缘渐渗杂交引起的水稻基因组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及其可能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红艳;远缘物种花粉授粉引起受体基因组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的现象及可能机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志和;华南虎保护遗传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杨艳秋;多重PCR及微卫星标记技术用于深部病原真菌感染的快速诊断[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战爱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艺秀;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微卫星DNA文库的建立及多态性位点的筛选[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琳;中国大陆湖北钉螺不同地理景观群体遗传变异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俣;大仓鼠高变异微卫星座位的筛选及应用[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传海;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及应用[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郭洋;大熊猫微卫星文库的构建及物种多样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6 陈微;牙鲆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筛选及多态性检测[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白洁;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湖北钉螺COI基因序列分析[D];昆明医学院;2008年
8 付雍;家蚕微卫星序列(SSR)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9 贺扬;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品系间多态性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张云;钉螺血蓝蛋白的提取纯化与性质的初步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康存栋;引领内陆渔业生产技术升级换代[N];中国渔业报;2008年
2 本栏目主持人 毛黎 张亮;人类生物学研究大事记(十九)[N];科技日报;2003年
3 程青城;我国对虾遗传基因研究水平后来居上[N];农民日报;2002年
4 ;我国基因组研究向“海洋”延伸[N];中国海洋报;2000年
5 本栏目主持人 张亮 毛黎;人类生物学研究大事记(二十一)[N];科技日报;2003年
6 胡亦;南海所鲷科研究项目通过鉴定[N];中国渔业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