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试探丁玲的创作特色

张惠敏  
【摘要】: 丁玲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从1927年走上文坛到巨星陨落有近60年的创作历史。在半个多世纪中,她用犀利细腻的笔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小说、散文、杂文等,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物,留下了鲜明的时代脚印,为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丁玲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父亲的过早离世给女作家的童年带来的是太多的苦难和漂泊。青少年时期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为作家以后的创作奠定了文学素养方面和情感方面的基础,并形成了“飞蛾扑火,非死不止”的追求精神。在“五四”精神的影响下,丁玲更加叛逆和热情,到彷徨无可依,苦闷无可诉时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丁玲从一个苦闷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经过革命、战斗的漫长过程成功成长为一名革命作家,用自己的笔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时代的画卷。二十年代末,丁玲“一鸣惊人”,以塑造“对社会的卑视和个人的孤独的灵魂的倔强”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知识分子打响文坛,此期的作品在细腻大胆的心理描写中展示了一代女性的不幸遭遇和执著追求,笼罩着浓郁的苦闷情绪;三十年代,丁玲加入了左联,并积极投身各种社会活动,后来又加入中国共产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转变导致了作家文艺观的改变,在创作上她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现实社会,描写广大劳苦大众,为人民革命运动而呼喊;抗日战争时期,她奔赴革命根据地,以革命者身份辗转于纷飞的战火中,作为一位有着高度革命责任感的作家,丁玲歌颂新生活的同时亦暴露黑暗揭出新病苦;1942年,《讲话》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丁玲,她开始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思想,工农兵方向使她再次调整自己的创作,写出了优秀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是第一部描写土地改革运动的长篇小说,以其思想和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成为丁玲创作道路上的丰碑。 丁玲的创作是多方面的,而且处于自觉的嬗变中。因此,对于她的创作进行整体的把握和研究,将是整个丁玲研究中重要的一环。本文侧重丁玲小说演变过程中的创作风采,探讨一下丁玲的创作特色。 文章由创作前的艺术修养储备和情感储备两方面入手讨论作家文学创作的前结构储备,进而进入到丁玲的阶段性的创作实践,展示出她独特的艺术风采。在了解了作家的阶段性创作及具体创作的艺术表现的基础上,以便更好地认识作家创作的独特性、时代性和复杂性,更好地理解作家的创作特色和创作发展主线。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傅荫先;坎坷曲折的创作道路——浅析丁玲一九三六年以前的小说创作[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3年02期
2 黄绮丽;论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兼对当代女性文学的思考[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8年03期
3 罗永常;丁玲与沈从文的交往[J];党史天地;1996年08期
4 杜方智;丁玲女性小说的特色与贡献[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4期
5 蒋明玳;左翼文坛的一株新葩——略论丁玲“左联”时期的小说创作[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李征宙;丁玲晚年创作中的自我角色定位[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7 杨怡;丁玲小说与外国文学的关系及其独特性[J];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01期
8 杨春风;丁玲小说艺术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9 李仕中;论丁玲女性意识的嬗变[J];求索;1996年02期
10 周可;论丁玲延安时期小说创作中的潜女性话语[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年01期
11 郑艳;展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丁玲小说的意蕴和特点[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2 郑伯农;从个性解放到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丁玲百岁诞辰有感[J];中华魂;2004年12期
13 周艳华;论丁玲的追忆体散文[J];写作;2005年01期
14 孙骏;论丁玲创作思想的发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15 曾克;浅谈丁玲小说女性人物塑造[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3年04期
16 韩日新;丁玲的早期创作与西方意识流小说[J];临沂师专学报;1994年01期
17 邹午蓉;女性解放之路的不倦探求者──丁玲与女性文学[J];江海学刊;1997年01期
18 罗永常!湖南;丁玲与沈从文:多半是朋友,少半是怨家[J];党史文苑;1999年02期
19 张光英;丁玲的创作与女性角色的定位[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0 刘锋杰,高磊;骚动:丁玲的现代性——读《丁玲和她的文本世界》[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桂梅;;知识分子、革命与自我改造——丁玲“向左转”问题的再思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2 白军芳;;丁玲作品中的女性美[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梦花;;瞿秋白与丁玲[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4 刘立峰;;“诗人应该歌颂您”——宋庆龄与丁玲[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5 梦花;;瞿秋白与丁玲[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6 徐刚;邢小群;;丁玲和中央文学研究所[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0.5)[C];2000年
7 苏策;;他永远存在[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
8 何满仓;;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演进与流变[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苏春生;;从通俗化研究会到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兼及东西总布胡同之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10 艾辛;;谈谈怎样看待个性解放?[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舒洁;知识分子与“大众化”革命(1937-1949)[D];北京大学;2012年
2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朱旭晨;秋水斜阳芳菲度[D];复旦大学;2006年
4 黄蓉;丁玲文学编辑活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袁洪权;“统一战线”政策下的“整合”[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荣秀;走进新时代——试论若干现代作家建国后的心路历程[D];山东大学;2009年
7 王维;建国初期文学界“检讨”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冷嘉;家庭、革命与伦理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蔡丽;左翼小说的转型[D];苏州大学;2006年
10 杨利娟;时代诉求与革命规限下的乡村言说[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惠敏;试探丁玲的创作特色[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晶;丁玲早期创作的转型——从《梦珂》到《水》[D];南京大学;2011年
3 吴珍;丁玲女性主义的转向[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4 关鹏;丁玲与朴花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卓敏;丁玲镜像中的“现代中国”[D];北京大学;2012年
6 单婕;理想主义和机会主义:丁玲“左转”再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文浩;丁玲小说的女性主义创作之路[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8 马欢;坚守中的转型与转型后的坚守[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尚峰;浅析丁玲三十年代初文学创作的主体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易蕾;论现代都市文化对丁玲及其早期创作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文学武;丁玲:与悲剧命运抗争[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吴晓晨;丁玲研究的再度超越[N];湖南日报;2001年
3 王增如;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丁玲[N];人民日报;2001年
4 杨建民;叶圣陶知遇丁玲[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张凤珠;选择[N];光明日报;2004年
6 汪凌;说不尽的丁玲[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沈以淡;丁玲的蒙难和脱险[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李向东;从才女到战士的完整记录[N];人民日报;2002年
9 通讯员 涂绍军;第十次国际丁玲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N];常德日报;2007年
10 李向东 王增如;丁玲是一部厚重的书[N];人民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