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党的人才战略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期,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它是史学界对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率领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至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陕北的近13年历史的称谓,延安时期跨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包括土地革命战争的末期,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前期。
人才强国战略是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延安时期,党中央在环境条件十分艰苦、战时任务非常艰巨的情况下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引进、教育和使用的具体措施,全面实施以军事人才为重点的全面人才战略,以教育为基础的培养人才战略,以实现终极执政为目标的长远人才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抗战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
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综合运用到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行政学等方面的知识,力求客观地反映出延安时期的人才战略发展变化的基本事实。全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导论,提出本文的选题意义与研究构想,总结了目前相关研究的概况,并对延安时期这一概念作出界定;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延安时期党的人才战略的形成、发展、内容及其主要特征,将延安时期人才战略的发展分为抗日战争阶段、抗战结束至解放战争初期和解放战争期间三大阶段进行战略内容分析,深度挖掘延安时期人才战略的鲜明党性原则、战时性质、全局观念、国际眼光、优待政策和开放胸怀六大特征;第三部分主要总结延安时期党的人才战略的实施成效及基本经验;第四部分则是总结延安时期人才战略的现实意义。
最终,本文通过分析,探索到延安时期的长远人才战略,从落实待遇机制为保障的优先人才战略、以民族团结为基调的大人才战略,得出高度认识、决策到位,目标明确、部署到位,组织有力、落实到位,保障有力、待遇到位的延安时期党的人才战略基本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借鉴推进现阶段人才战略的组织实施具有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围绕中心的服务路线、坚持能岗适宜的用人导向、坚持优先优惠的保障机制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