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组织中PDGF、eIF4E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检测PDGF、e IF4E在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组织和其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在不同月经周期时它们表达的差异,检测PDGF、e IF4E在子宫肌瘤中表达时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探讨PDGF、e IF4E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今后临床上子宫肌瘤的早期诊断、预防及靶向药物治疗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对女性子宫肌瘤病因学研究的进展也有所帮助。方法:随机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4.6~2014.12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30例(患者年龄为41~50岁);选取肌瘤标本,按照纵面剖开,避开肉眼能够辨别的变性组织,于瘤体中央部位切取大小约为1.0cm×1.0cm×0.2cm的肌瘤组织,术后经HE染色,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证实为子宫平滑肌瘤;需同时满足术前≧3个月未服用过激素类药物。取此30例研究对象的子宫肌瘤组织,福尔马林液浸泡后送至病理科作为实验组;选取同一标本,距离所切取的肌瘤组织至少2cm以外的正常子宫平滑肌层组织30例作为对照组,目的在于消除个体内分泌激素水平及环境差异等对实验的影响。首先对两组标本石蜡包埋、制作病理切片进行HE染色,明确切片是否符合试验标准,同时确定子宫内膜不同分期。再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显微镜下观察PDGF(AA)、PDGF(BB)、e IF4E在子宫肌瘤组织、正常子宫肌层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不同月经周期时,其表达是否有差异性,同时分析PDGF(AA)、PDGF(BB)、e IF4E在子宫肌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以细胞质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作为判定阳性反应的标准,利用计算机自动图文系统采集图像。随机选取每张切片的5个高倍镜(×400)视野,计数视野中的阳性细胞总数和平滑肌细胞总数,求出阳性细胞百分率(阳性细胞总数/计数的平滑肌细胞总数)。对结果计分(P):0分:小于5%的子宫肌瘤细胞呈阳性;1分:5%—10%的子宫肌瘤细胞呈阳性;2分:11%—50%的子宫肌瘤细胞呈阳性;3分:大于50%的子宫肌瘤细胞呈阳性。同时根据大多数阳性细胞的染色深浅计算强度得分(I):3分:强着色;2分:中等着色;1分:浅着色。最终结果为组织学积分(H)=P+I。将测定的三组指标表达的组织学积分(H)整理成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统计指标均需进行正态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之间的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GF(AA)、PDGF(BB)、e IF4E表达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进行分析。结果:1、PDGF(AA)、PDGF(BB)、e IF4E在子宫肌瘤组织及正常平滑肌组织中的表达PDGF(AA)、PDGF(BB)在子宫肌瘤组织及正常平滑肌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棕黄色颗粒主要出现在肌瘤细胞胞浆内。e IF4E在子宫肌瘤中有阳性表达,而在正常平滑肌中几乎没有阳性细胞出现。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其棕黄色颗粒出现在平滑肌细胞胞浆或者胞核中,PDGF(AA)在子宫肌瘤中表达量高于正常平滑肌(t=2.36,P=0.022);PDGF(BB)在子宫肌瘤中表达量高于正常平滑肌(t=2.50,P=0.015);e IF4E在子宫肌瘤中表达量高于正常平滑肌(t=3.26,P=0.002);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PDGF(AA)、PDGF(BB)、e IF4E在子宫肌瘤组织中不同月经周期的表达PDGF(BB)在子宫肌瘤分泌期表达水平高于增生期(t=2.52,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GF(AA)、e IF4E在子宫肌瘤分泌期与增生期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PDGF(AA)、PDGF(BB)、e IF4E在子宫肌瘤组织及正常平滑肌中表达的相关性通过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后得知:PDGF(AA)与e IF4E及PDGF(BB)与e IF4E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37及r=0.49,对应的P值均小于0.05;而PDGF(AA)与e IF4E及PDGF(BB)与e IF4E在正常平滑肌中的表达不具有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003及r=-0.045,对应的P值均大于0.05;PDGF(AA)与PDGF(BB)在子宫肌瘤及正常平滑肌中的表达都没有相关性,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 IF4E在子宫肌瘤组织中高表达,而在子宫正常平滑肌组织中没有表达或者少量表达;e IF4E在子宫肌瘤患者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性;PDGF(AA)、PDGF(BB)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其邻近正常平滑肌组织的表达水平;PDGF(BB)在子宫肌瘤患者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且PDGF(BB)在子宫肌瘤患者分泌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增生期,而PDGF(AA)在子宫肌瘤组织中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表达无显著差异性;PDGF(AA)与e IF4E、PDGF(BB)与e IF4E两组指标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相关性,且呈正相关,而在正常子宫平滑肌中无明显相关关系;PDGF(AA)、PDGF(BB)在子宫肌瘤组织及正常平滑肌组织中的表达均没有明显相关性。
|
|
|
|
1 |
樊伯珍,夏红,朱新贤,李莉;瘦素受体在子宫肌瘤组织中表达的初步研究[J];重庆医学;2003年10期 |
2 |
陈秋丽;付艳;张胜杰;邓伟国;;子宫肌瘤组织中蛋白质、脂肪和水含量改变[J];中国妇幼保健;2006年22期 |
3 |
梁铭霖,汪宏波,王泽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J];华中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
4 |
全晓广;张晓薇;;细胞凋亡在子宫肌瘤组织射频治疗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年04期 |
5 |
蔡健;王丹霞;蔡海宁;徐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外医疗;2009年29期 |
6 |
秦娟;陈锦云;王琦;彭松;胡亮;刘政;王智彪;;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后残余子宫肌瘤组织转归的机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年08期 |
7 |
赵扬玉;乔杰;Bertha Chen;;潜在性转移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6年02期 |
8 |
尹华伟;;HGF、C-Met和VEGF在子宫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14期 |
9 |
杨幼林,郑淑蓉,张志文,范正红;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年01期 |
10 |
钱金花,郭新华,于云英;子宫肌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J];齐鲁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
11 |
粟厚仪,方悦行;人子宫肌瘤组织与同源正常子宫肌组织锌铜镁镍等元素含量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5年04期 |
12 |
明平云,李咏梅,何福仙;子宫肌瘤组织中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细胞增殖相关抗原的表达[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13 |
黄磊,敖启林,何福仙,卢运萍,马丁;低氧诱导因子1α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年08期 |
14 |
黄晓军;张晓薇;陈国勤;;表皮生长因子在子宫肌瘤组织中表达和米非司酮的干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6年22期 |
15 |
费嫦;杨美兰;段于峰;;白血病抑制因子在子宫肌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年06期 |
16 |
柯小平;程忠平;窦芳芳;戴虹;张文超;谢彦;左晓明;;环氧合酶-2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年06期 |
17 |
于雪艳,李涵,田克立,胡晓燕,胡国丽,孔峰,徐松德;子宫肌瘤组织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活性的测定[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18 |
屠铮,魏丽惠,王建六,李小平,张薏,虞有智;孕激素受体亚型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年12期 |
19 |
苑洪菲,伏胜香,崔红艳,孙淑清,薛红艳,车丽萍;子宫肌瘤组织在注入甲氨蝶呤后的病理学改变[J];武警医学;2005年03期 |
20 |
张文学,翟心慧,薛德明,申国琴,张新胜,张顺利,杨林松;子宫肌瘤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和组化性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