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年限果蔬温室大棚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规律
【摘要】:本研究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子长县不同种植年限(5 a、8 a、11 a)、不同作物种类(葫芦、油桃、西红柿、葡萄)的设施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露地土壤作为对照,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以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研究重点,分析了子长县区不同年限、不同栽培作物土壤理化性质演变规律。通过上述研究,旨在预测温室大棚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趋势,深入阐明不同年限及作物种类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的内在机理,以期从土壤理化性质角度为子长县区大棚可持续发展数据支持,同时为研究区土壤盐渍化及酸化综合治理提供基础数据。所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8 a棚龄的大棚而言,不论大棚种植何种作物,0~60 cm土层深度,土壤容重整体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则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通过不同种植作物间的对比分析可知,种植葫芦后,(10~40 cm)土层土壤容重较露地土壤有显著的降低,种植油桃和西红柿(0~10 cm)土层容重有明显降低,种植葡萄后(10~60 cm)土层土壤容重升高显著;种植油桃与西红柿对(0~10 cm)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有显著提高;种植葫芦后,10~40 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升高,而种植油桃仅对(0~10 cm)土层总孔隙度有显著提升效果;种植葫芦与西红柿对(0~10 cm)土层土壤毛管孔隙度有降低趋势,种植油桃后(0~10 cm)土层毛管孔隙增大。(2)从种植年限(5~11 a)来看,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呈抛物线型变化,表层土壤(0~10 cm)有机质与速效P含量在种植前5 a增加,5 a后减少。从剖面层次来看,无论蔬菜大棚栽培了多少年,表层(0~10 cm)土壤有机质与速效P含量均高于下层(10~60 cm)土壤。(3)不论大棚种植何种作物,0~60 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与速效P含量整体呈现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的趋势。种植8 a油桃,葫芦和葡萄后,蔬菜大棚(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最显著,而种植西红柿只能显著提高(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种植8 a油桃和葡萄后,蔬菜大棚(0~20 cm)土层土壤速效P含量升高最显著,而种植葫芦和番茄仅对(0~10 cm)土层有效P含量有显著提升效果。(4)大棚内土壤p H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p H值呈下降趋势,但是当p H值降低到一定程度会有所升高。p H值的下降,说明蔬菜大棚土壤出现酸化现象,通过研究发现蔬菜大棚土壤酸化与盐渍化共生,且种植西红柿8 a时间酸化与盐渍化现象最严重的,种植11 a需预防酸化与盐渍化的发生。(5)大棚在种植葫芦与葡萄8 a时,土壤p H值逐渐下降,这表明土壤出现酸化现象。而种植8 a油桃与西红柿后,土壤深层土壤(10~60 cm)p H则呈逐渐升高的趋势。(6)葫芦与葡萄的种植均会导致不同剖面层次土壤全盐含量剧增,油桃的种植会导致(0~10 cm)土层全盐量的剧增,西红柿的种植各土壤剖面层次全盐含量有一定程度升高,但升高趋势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