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小说中知识青年的“出走”问题研究
【摘要】:现当代文学史上关于知识分子“出走”问题的书写与研究,热度不减。王安忆的知青作品在知青文学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叙述角度不同于八九十年代知青文学所盛行的主题:“伤痕”与“反思”,没有强烈的情感控诉,也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从日常生活出发,从人文意识出发,从独特的视角出发,讲述一代知青(69届毕业生)在代际传承断裂后迷茫、重寻的心路历程。论文主要以王安忆小说中的知识青年为对象,剖析他们在时代裹挟下的命运发展,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于这一“出走”行为的内部动因、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进行探讨,为知青文学研究提供较为独特的观照视域。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出走”群体的人生轨迹,具体表现在他们童年潜藏的“出走”动因、怀揣着时代理想插队、现实打破了他们的幻想、踏上回城之路、回归平凡生活等几个阶段。第二部分是对知识青年命运的探讨,从以个人为中心的“雯雯”系列,到反映群体命运的回归者陈信,再到李小琴、张达玲、米尼等女性知青命运的讨论,阐述了女性弱势群体在大时代环境中被裹挟的复杂命运。第三部分以《叔叔的故事》和《启蒙时代》为研究中心,以代际间的思想资源和精神遗产的传承关系为焦点,分析了“出走”群体代际间的冲突。第四部分是对前三部分的一个归纳总结,即对于“文革”期间大规模出现的知青“出走”现象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进行探讨。“上山下乡”运动虽然使知识青年从书斋走向现实,从空想主义走向务实主义,但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这场运动原本蕴含的时代价值随之消解。最后一部分是评价与反思,结合王安忆本人的知青经验,论析了知青岁月对王安忆后续创作的影响,以及农村插队生活对于王安忆文学审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