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初中语文古诗文植物意象的教学研究
【摘要】: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它往往带有作者的艺术构思与主观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人格与情意。而在诸多文学意象中,植物意象作为一个重要类型,既有清丽高雅的观赏价值,又饱含着深邃的文化意蕴,成为作品艺术构成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深入探讨植物意象文化内涵及其发展脉络,深化初中古诗文的植物意象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植物意象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第一章为“植物意象的系统概述”。从《周易》开始,人们对意象的使用和界定日趋具体与明晰,逐渐形成学理共识,即意象就是融入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植物意象作为意象的一个重要类型,必然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意。因此,在历代文学作品中,植物意象往往具有见证时代、抒发情怀、承载道德的文化作用与人文内涵。第二章为“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植物意象系统分析”。“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是教育部编写的于2016年投入使用的最新语文教材,具有示范性和时代性特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有26篇古诗文选文涉及植物意象,植物意象的古诗文选编主要遵循规律性、德育性和审美性原则。第三章为“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植物意象的教学现状分析”。通过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植物意象教学的调查,发现古诗文植物意象教学中存在缺乏兴趣培养、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价值观引导等问题。因此,树立正确的植物意象教学观念,把学生发展作为最终教学目标,努力挖掘植物意象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第四章为“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植物意象教学策略”。针对古诗文植物意象调查结果,结合教学现状,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面应秉持以下教学策略:教师可以从生物学、植物学角度出发,丰富学生对植物意象的理解;充分发挥植物意象的直观作用,积极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围绕植物意象,开展多样性的活动,提高学生接触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频率和激情,提升学生道德人格修养。学生从文本出发熟读精思,掌握并积累古诗文植物意象的知识;从古诗文植物意象中获得审美和道德体验,养成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