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n C-E Translation of Allusions in Tourism Texts with Gatekeeping Theory
【摘要】:使用典故是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旅游业也是典故高频出现的领域。当典故出现在跨文化旅游传播的过程中时,译者就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让译本具备可读性又易于接受。翻译是一项需要综合权衡各项参与要素的动态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人”是唯一能动的因素,而且在翻译过程中众多“人”的因素中,译者是语际转换中最直接的信息处理者。因此,本文以旅游文本中典故的翻译为研究对象,借用传播学中的“把关人”理论讨论译者在翻译过程对信息的控制,并为此类翻译实践提供参考性建议。
论文首先对典故及其汉英翻译的相关文献作出回顾,接着对传播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传播学中的“把关人”理论、翻译方法论以及它们各自在旅游翻译领域中的体现作出相关回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该研究构建了一个以译者为主导的翻译的理论模式用以解释旅游文本中典故的翻译,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为了验证把关人理论的解释力,此项研究有针对性地收集了三种类型的典故:汉语旅游文本中的典故,英语旅游文本中的典故以及有英译本的汉语旅游典故。由于双语文本有形的特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译者无形的思维过程,因此分析这三种类型的典故文本成为了讨论译者角色的基础。最后,作者谈及了自己对典故翻译问题的看法及所受启发,并对全文做出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是一次以过程为导向的理论研究,以译者为中心的研究能够为动态的翻译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