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ies: An Objective Theoretic Framework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

薛继华  
【摘要】: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主要任务是在翻译理论指导下对翻译实践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它的发展有赖于其理论基础。纵观国内外的翻译批评理论,大多都是局限于传统的翻译评判标准,即“忠实”与“对等”两大原则。同时,传统的翻译批评模式也是大多局限于几个译本之间的语言层面的比较,把翻译看作是一个静态的语言学现象,一个好的译本往往是达到了与原文在语言形式或内容上的完全对等,这种模式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功能翻译理论,作为对传统的“等值”观的重大突破和翻译理论的重要补充,为翻译实践和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角。它以翻译目的为准则,把翻译定义为一种跨文化行为,翻译研究因而从对原作与译作等值的关注转向对译作发起人,译者和目标语接受者等对译作影响的关注,这样,文本、参与者、和目的语环境就被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纳入了一定的研究体系,这样一种翻译理论正符合翻译批评发展的需要,其提出的相对于翻译目的的充分性这一概念则可以为翻译批评提供一个动态的多元化的符合翻译实践的翻译批评标准,它也更接近于翻译批评的实质。因此,这种批评模式对翻译批评的进一步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目的论的理论框架运用到颇受争议的林语堂的《浮生六记》的英译本中,对林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变异进行了重新思考。认为林语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站在中西文化的交汇面上,用中西比较的眼光,带着特定的翻译目的,采取了独特的翻译策略,达到了翻译的预期功能——“对西方人讲中国文化”。这些策略既受其翻译观的影响,又是当时社会环境以及发起人,赞助人翻译要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从林氏“文化变异”作品在西方的巨大影响来看,其“文化变异”是成功的。这样,就消除了一些批评者对林语堂的文化变异的质疑与反对,也肯定了目的论在翻译批评中的客观性,开放性和宽容性,不失为一种新的翻译批评理论模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SAHA Goutam Kumar;The EB-ANUBAD translator:A hybrid scheme[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Science in Engineering);2005年10期
2 Wenqing Peng;;Self-Retranslation as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Two Special Cases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San Guo Yan Yi[J];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2017年02期
3 刘艳清;;Deconstructive Reconsideration of Translation[J];校园英语;2014年26期
4 葛鹏;;Functions and Benefits of SDL Translator's Workbench 2007[J];海外英语;2012年15期
5 韦茁;;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he Choice of the Original Text——A Case Study of Lin Yutang's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J];校园英语;2016年31期
6 Yu Nan;;Taking an Inclusive Approach[J];ChinAfrica;2016年12期
7 魏凤玉;;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Confucianism introduced by Lin Yu-tang[J];山西青年;2017年02期
8 Mingdong Gu;;Translating China for Western Reader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PartⅡ)[J];翻译论坛;2016年04期
9 李丹丹;;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Washington Ivring's Rural Life in England[J];校园英语;2017年04期
10 Hou Weili;;HEART TO HEART[J];Beijing Review;2017年21期
11 ZHOU LIN;;Spotlight on Southwest China's Small Towns[J];China Today;2017年03期
12 杨瑞芬;;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nd Translator's Training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J];校园英语;2017年12期
13 陆潺予;;Human Translator and Translation Technology[J];校园英语;2017年16期
14 Hou Weili;;Heart To Heart[J];ChinAfrica;2017年06期
15 张靖;;Analysis on Yan Fu and the Ideological Features in His Time[J];校园英语;2017年29期
16 李美;;A Critical Review on Douglas Robinson's Becoming a Translat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J];校园英语;2017年28期
17 ;A Web-based 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 System of Rolling Mil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2年01期
18 杨沐昀;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Client-server Based E-mail Translator[J];High Technology Letters;2001年01期
19 ;Xu Yuanchong,Multi-Faceted Translator[J];China Today;199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姗珊;;On the Translation of “Better City,Better Lif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A];外国语文论丛(第4辑)[C];2010年
2 蔡華;王維波;;Introduction to Wang Rongpei's Reflections on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A];东北亚外语论坛(2017 No.2)[C];2017年
3 杨苹;胡晓;;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Modern Chinese Prose——A Case Study of Selected Modern Chinese Prose Writings by Zhang Peiji[A];翻译·跨文化旅游研究[C];2012年
4 李游;;Fusion of Horizon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A];外国语文论丛(第4辑)[C];2010年
5 孟悦;;The Gain and Los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六卷)[C];2017年
6 李丹;;Factors That Influence a Translator's Choice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A];《外国语文论丛》第1辑[C];2008年
7 叶理;;Translator's Recreative Efforts on the Form in Translation[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三卷)[C];2014年
8 焦飏;杜洪波;;Comments on Skopos Theory[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四卷)[C];2015年
9 李军伟;;The Empowerment of Translators[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10 刘文霞;;Lin Yutang and His Translation Thought[A];《外国语文论丛》第1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当今中国的翻译政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爱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文学译者批评的理论探索[D];山东大学;2012年
4 刘卫东;翻译伦理重构之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6 鄢佳;布尔迪厄社会学视角下的译者葛浩文翻译惯习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乐萍;目的论视角下贵州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刘宝才;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项东;工商管理教材汉译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王璐;忠实与叛逆:葛浩文文学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继华;[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张文艳;翻译批评综合模式初探[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3 杨晓斌;从翻译批评的视角看公司网页的误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张文静;《角度》杂志(2014年9月刊)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文娟;中国翻译批评现状及其文化思考[D];山西大学;2011年
6 陈江华;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译者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8年
7 都建秀;目的论框架下译者主体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8 雷虹;和谐翻译理论视角下译者角色与地位的新阐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龙刚;[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张军;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Informix推陈出新[N];计算机世界;2000年
2 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 刁洪;文学外译热的冷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王俊美;搭建文化走出去翻译之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4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任淑坤 叶慧君;翻译理论学习不应成孤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5 南京大学法语系 曹丹红;管窥今日法国翻译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6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硕士生导师 杨靖;文学翻译需要理论吗?[N];文艺报;2017年
7 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 钟勇 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 李莹;国际翻译理论呈现政治化新趋势[N];社会科学报;2017年
8 郑辉;“信、达、雅”与翻译理论[N];福建日报;2003年
9 王建华 中国人民大学;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翻译理论[N];光明日报;2015年
10 蔚蓝;文学翻译中的审美比较与寻美探求[N];光明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