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大学生社会比较对亲社会态度的影响机制研究

郑俊达  
【摘要】:研究目的:阅读、整理大量文献后,发现学术界普遍认可社会比较对亲社会态度的影响,但是国内外学者对于移情在其中作用机制上存在一定的争议——社会比较后移情是升高还是降低。另外,以往相关研究以单维为主,而大学生的社会比较存在多维性,不同方向、内容的社会比较与亲社会态度(内隐、外显)的关系复杂,有待深入研究。故本研究探讨不同社会比较方向对大学生亲社会内隐、外显态度的影响差异,进而研究不同比较内容与比较方向对亲社会态度的交互作用,并验证移情在多维社会比较与亲社会态度(内隐、外显)之间是否都存在中介作用。研究方法: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247名大学生先后进行三次实验的研究,每个被试只参与一次实验,采用E-Prime2.0心理实验软件进行设计程序。45名学生参加实验一,探讨学业成绩比较方向对移情、亲社会外显态度、内隐态度的影响,验证移情的中介作用;100名学生参加实验二,探讨人际关系比较方向对移情、亲社会外显态度、内隐态度的影响,验证移情的中介作用。102名学生参加实验三,探讨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的社会比较方向对外显态度、内隐态度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1.实验一(1)学业成绩不同比较方向对亲社会内隐态度存在显著性的影响(p0.05),大学生社会比较降低内隐态度,内隐态度降低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向上组、向下组、平行组。(2)学业成绩不同比较方向对亲社会外显态度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外显态度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向下组、平行组、向上组。(3)学业成绩不同比较方向对移情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移情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向下组、平行组、向上组。(4)移情在学业成绩的比较方向对内隐态度的影响上不起中介作用。移情在学业成绩的比较方向对外显态度的影响上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31.95%,95%的置信区间为[-0.341,-0.020],向下比较组的移情水平、外显态度提高了,向上比较组的移情水平、外显态度降低了。2.实验二(1)人际关系不同比较方向对亲社会内隐态度存在显著性的影响(p0.05),大学生社会比较降低内隐态度,向上组的内隐态度降幅大于向下组。(2)人际关系不同比较方向对亲社会外显态度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其中向下组的外显态度高于向上组。(3)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同比较方向对移情水平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其中向下组移情水平高于向上组。(4)移情在人际关系的比较方向对内隐态度不起中介作用。移情在人际关系的比较方向对外显态度的影响上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41.7%,95%的置信区间为[-0.473,-0.033],向下比较组的移情水平、外显态度都提高了,向上比较组的移情水平、外显态度都降低了。3.实验三(1)学业成绩比较、人际关系比较对内隐态度的主效应显著(p0.05),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2)学业成绩比较、人际关系比较对外显态度的主效应显著(p0.001),交互作用显著(p0.05);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业向下人际向下组、学业向下人际向上组、学业平行人际向下比较组、学业向上人际向下组、学业平行人际向上组、学业向上人际向上组。(3)结合(1)(2),学业成绩比较、人际关系比较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影响不一致,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的比较,内隐态度在社会比较后是下降了,然而被试的外显态度进行向下的社会比较后是提高的,进行向上比较后外显态度是下降了。研究结论:(1)无论比较内容是学业成绩还是人际关系,社会比较降低了大学生助人的内隐态度。(2)无论比较内容是学业成绩还是人际关系,向下的社会比较提高了大学生移情水平、助人的外显态度,向上比较降低移情水平、外显态度。(3)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的社会比较方向对亲社会外显态度、内隐态度影响不一致:向上、向下的社会比较降低了内隐态度,但向下的社会比较提高了外显态度,向上的社会比较降低了外显态度。(4)移情在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的社会比较方向对内隐态度的影响不起中介作用;移情是在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的社会比较方向对助人外显态度的影响上起中介作用。(5)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的比较方向对大学生亲社会内隐态度的主效应显著,交互作用不显著。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的比较方向对大学生亲社会外显态度的主效应显著,交互作用显著。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井坤娟,郭淑明,李春燕;移情在护士人际关系中的作用[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李堃;李艳军;陈通;;农村零售环境下人际关系影响店铺光顾意愿的双路径分析[J];管理学报;2019年01期
3 钟强;;对鸽饲粮之探索[J];中国家禽;1993年02期
4 王莉;陈知君;;第15讲 亲自然活动中家长的认同与参与[J];儿童与健康;2021年04期
5 赵宇;;内隐之谜:基于电影文本中冲突核心建构的创作观[J];当代电影;2022年01期
6 刘阳;闻素霞;;族际内隐态度对维哈大学生面孔识别本族偏好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年07期
7 杨贝贝;;内隐态度研究热点综述[J];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31期
8 唐妍;;浅谈消费者内隐态度的研究与现状[J];商场现代化;2009年07期
9 朱小林;;妒忌当忌 阳光前行[J];政工导刊;2017年01期
10 王笃明;何明蔚;章泽旦;;不同诉求方式广告对公众垃圾分类外显与内隐态度的影响[J];人类工效学;2022年03期
11 高素华;;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隐态度[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年06期
12 武萌;冯辉;;儿童对待欺负问题的态度及其对干预工作的启示[J];中国民康医学;2010年12期
13 佐斌;张陆;叶娜;;内隐态度之“内隐”的涵义[J];心理学探新;2009年02期
14 林宛儒;连榕;刘建榕;;社会性发展迟滞大学生对社交信息的内隐态度[J];心理科学;2020年02期
15 胡茜;董建树;李鹏凯;杨建军;陈德;蔡文鹏;;不同控烟材料对个体烟草内隐态度和焦虑感受性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21年11期
16 李仰白;杨海明;王莹;孟俊;曹伟;周慧;;仿真蛋对亲鸽及乳鸽生产性能的影响[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6年04期
17 陈礼海;;肉鸽母性行为的观察[J];养禽与禽病防治;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薛黎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的探查——基于内隐态度内隐自尊以及成人依恋实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刘文;毛晶晶;张姿;;青少年浪漫关系倾向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周炜仪;张国礼;;基于联想命题评价模型视角下锻炼态度的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运动心理学分会)[C];2022年
4 王海鹏;;罪犯自杀的内隐态度测量及干预[A];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C];2021年
5 周娟;郭玉丹;闫云帆;郝丽娜;;不同学历护士对人流女性外显和内隐态度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C];2021年
6 张显丽;陶云;;不同类型个体对吸烟的态度及吸烟内隐态度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杨勇;韩布新;;社会大众对残疾人内隐态度研究综述[A];第六届心理健康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8 徐文婕;;大学生对老年人内隐态度试验的研究[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9 郭丽;;女性海洛因成瘾者内隐态度与行为控制认知特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10 高旭辰;梁宁建;;练习效应和环境联系对IAT效应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1 王涛;马金良;曹苗苗;尹忠泽;;短视频过度使用对初中生抑郁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A];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C];2021年
12 冯萌萌;康佳;杨博茜;都旭;白学军;;社会比较对高、低耐挫大学生考试失败后悲伤情绪预期的影响[A];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C];2021年
13 李萌;游旭群;;社会比较和自我肯定策略对正性负性情绪的影响[A];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C];2021年
14 韩磊;李维姿;展艳茹;桑墨涵;韩婷;高峰强;;社会比较对攻击性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A];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C];2021年
15 孙玲超;肖奕琳;聂昕晓;王大伟;;群际情境中,社会比较对为自我和为群体风险决策的影响[A];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C];2021年
16 陈火红;马婧;周志豪;史滋福;;移动社交媒体使用对情绪图片注意偏向的影响:社会比较方向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C];2021年
17 毕欣悦;张力为;;合作竞争情境下社会比较对自我控制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运动心理学分会)[C];2022年
18 岳汝怡;彭雪映;曹军胜;尹忠泽;;社会比较对消费者欺骗行为的影响:自我威胁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C];2021年
19 徐宇奇;郑月丽;周宗奎;;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对网络强迫性购买的影响:物质主义和抑郁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C];2021年
20 潘超;邢小莉;;“溢出”还是“特异”?上行社会比较对跨期决策的影响[A];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C];202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书楠;客服人际关系对顾客承诺的影响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成殷姬;人际关系中的“和”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黄江泉;企业内部人际关系资本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郑俊达;大学生社会比较对亲社会态度的影响机制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22年
2 张玉琢;社会比较对亲社会和亲自我奖赏加工影响的神经基础:一项fMRI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21年
3 毛晶晶;青少年浪漫关系倾向发展特点、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露莼;老年人情绪信息前注意加工的积极效应及内隐态度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20年
5 赵鹤宾;视频接触和内隐态度反馈对大学生抑郁症外显污名和内隐污名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6 连双玲;云南籍汉族大学生对不同方言的内隐态度[D];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
7 孙路遥;全面二孩政策下小学头胎子女对父母生育二孩的态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
8 李玲利;初中生校园欺凌现状及其外显和内隐态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9 罗薇;中小学教师对待校园欺凌的外显和内隐态度的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10 郭玥;高校学生对性侵受害女性的外显和内隐态度[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11 葛佩兰;青少年对贫富人群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12 孔仪然;金钱启动影响内隐态度和注意偏向[D];西南大学;2018年
13 付亚南;警示图片对海洛因戒断者毒品内隐态度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14 江谦鸣;消费者对于名人的内隐和外显态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15 陈正浩;规范一致性对饮食行为的影响:内隐态度的调节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16 张学朋;大学生内隐无聊倾向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17 周颖;藏族大学生藏传佛教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18 代成杰;文化启动下藏汉大学生对刑释人员污名的内隐态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19 涂巧妹;大学生对残疾人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的测评[D];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
20 张红月;内向和外向大学生情绪调节内隐态度的实验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如何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N];中国青年报;2022年
2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想要改善人际关系?试试善解“人”意[N];中国青年报;2022年
3 珠海特区报评论员;战“疫”导致人际关系疏离?恰恰相反![N];珠海特区报;2020年
4 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实习生 崔禹尧;被疫情重塑的人际关系[N];开封日报;2020年
5 本报驻美国记者 陈小方;警惕 耗尽人际关系落得一场空[N];法制日报;2019年
6 公安部常备维和警队政委 施金东;为人际关系“减压”[N];中国边防警察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朱晨辉;跑友之间能形成真诚的人际关系[N];中国企业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李小佳;转型期挑战:如何重构人际关系[N];解放日报;2013年
9 记者 高原;说声“谢谢”,人际关系更融洽[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长子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人际关系疏离难保社会和谐[N];中国社会报;2010年
11 ;怎样处理人际关系[N];北方经济时报;2001年
12 原总参某部部长、会议特邀代表 胡永丰;谈秘书的人际关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3 深圳商报记者 于瀛;品质、能力、人际关系[N];深圳商报;2002年
14 记者 刘小微;数字化正在扰乱人际关系[N];金融时报;2016年
15 记者 张颖 刘硕;七成精力用来处理人际关系[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16 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 谢浪涛;说人际关系[N];中国国门时报;2012年
17 实习生 吴荇 本报记者 谢洋;不幸的宿舍各有各的不幸?[N];中国青年报;2008年
18 本报记者 台建林;倡导健康人际关系[N];法制日报;2013年
19 本报记者 尹香力;人际关系成大学生心病[N];贵阳日报;2011年
20 ;“熟人”与“陌生人”的人际关系比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