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仃山水画写生
【摘要】: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源远流长,而山水画的写生也是由来已久,它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精髓,是每一位热爱大自然的山水画家的必修课。山水画写生不仅为画家提供创作的素材,而且是画家身临其境,深入生活,体会感悟大自然的重要途径,是画家自我生命与自然山川的合二为一。在山水画发展的脉络中,其写生精神被一代一代的山水大师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表现手法去继承和发展。
20世纪,受西方文化冲击,美术界引发了声势浩大的艺术革命运动。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张仃、李可染和罗铭三人响应毛主席深入生活的号召,决心要为中国山水画的改革寻求生路,于1954年南下江南,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写生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他们开拓了山水画的一代新风,对当今山水画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张仃还借鉴了西方写实绘画,对景写生,主张亲近自然,深入生活,他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改变了明清以来中国山水画陈陈相因的柔靡之风,使中国山水画充满了活力,这从他的不同时期的写生作品中都可以看出,特别突出的当属他七十年代后期的焦墨山水写生,重视用笔弱化用墨,追求艺术的单纯。本文试从写生的定义、方式和历史;张仃的概况;张仃对“师造化”的传承与创新;张仃山水画写生的特点以及他对山水画的影响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意在研究张仃山水画写生的特点以及在中国山水画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部分:概述张仃。简要介绍张仃的艺术历程,任何一个画家艺术上的成就都与其成长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张仃也不例外。
第二部分:“写生”的涵义、方式及历史。这部分主要是探求中国山水画写生的历史和它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方式,从而写生寻找一种理论依托。
第三部分:张仃对“师造化”的传承和创新。这部分主要阐释张仃的写生语言以及焦墨的表现手法与他对传统山水画写生的继承是分不开的。此外还论述了张仃对“师造化”的创新——采用对景写生,强化用笔而弱化用墨,把焦墨作为独立的绘画语言。
第四部分:分析张仃山水画写生的特点。主要从他的对景写生,用笔用墨,追求艺术的单纯性这三个方面去研究。
第五部分:张仃山水画写生对现代山水画的影响。阐述了张仃的山水画写生对现代山水画的贡献以及由此引起的对当今画坛现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