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旅游规划案例研究

罗丹  
【摘要】: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南州)是甘肃省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农牧民收入较低,贫困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到甘南州及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几亿人的生活和生产。如何消除这一区域的贫困并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已成为政府和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旅游在消除贫困方面是一个新的加入者,甘南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果能依托旅游资源,优先发展旅游业,对于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现实意义。因此,面对甘南州特殊的民族文化特点,重要的生态区位和落后的经济水平,如何科学地规划甘南州旅游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的研究立足把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对甘南州的旅游规划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和探讨。 本文对甘南州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类并构建了评价体系,建立了数学模型,对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分析,这为甘南州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对甘南州13个主要的景区(点)进行了综合评价,为甘南州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 鉴于甘南州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本文阐述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生态旅游)对于甘南州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以甘南州玛曲县为例,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为甘南州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基于甘南州旅游资源的分析和评价并借鉴CIS的原理和方法,本文重新定位了甘南州的旅游形象并设计了旅游形象徽标和宣传口号,消除了“形象遮蔽”效应,新的旅游徽标和口号将使甘南州的旅游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基于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运作模式,本文设计了一个甘南州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理念框架。该信息化框架集旅游电子政务、旅游电子商务和游客服务系统为一体,突显以游客为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平台,使人—地感知系统和人—人感知系统能在温馨的界面上完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桂芳;;论青海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商场现代化;2009年12期
2 王素珍;陈佳琳;;锦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探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傅广海;;抓住震后重建机遇,促进三江旅游业发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武耀星;;太原市工业旅游发展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6期
5 杨振之;陈谨;;旅游产品策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伍光和;沈永平;;中国冰川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冰川冻土;2007年04期
7 吴殿廷;王欣;吴巧新;吴铮争;刘睿文;;旅游规划中的若干问题[J];旅游科学;2006年04期
8 周盼;吴佳雨;刘倩如;;华中农业大学旅游规划初探[J];绿色科技;2011年08期
9 毛明海;地域文化与旅游区主题形象塑造的研究——以嵊州艇湖、丰潭旅游规划为例[J];科技通报;2003年02期
10 杨忠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管理创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1 罗希;;《拉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J];城市规划通讯;2005年02期
12 田定湘;;旅游规划的发展趋势[J];学术界;2006年03期
13 刘建;李秋颖;;泰安市旅游资源整合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9期
14 张美英,夏斌,桑祖南;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初探[J];社会科学家;2005年03期
15 许壮茂;;谈潮州市旅游发展规划[J];南方建筑;2006年07期
16 陶家元,周元东;宜昌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17 李山;洪基军;;类电影艺术:旅游景区属性的一种假说[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2期
18 ;旅游地理与资源[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9年01期
19 ;旅游发展规划研讨会主要发言和论文摘要[J];旅游学刊;1995年02期
20 焦新旗;;对搞好当前红色旅游规划的几点思考[J];经济论坛;2005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宏;;淮扬菜文化与淮安旅游发展[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郑耀星;;浅议我国东西部旅游合作开发[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3 章尚正;焦中宁;;论旅游资源技术保护中的管理机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朱竑;;川黔渝金三角生态旅游区的构建——兼论同一区域同质旅游资源的开发[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董和金;;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与保护[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利民;;基于生态环境安全下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董照辉;;舒适性资源相关理论的探讨[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8 陈建勤;;扬州旅游资源评介与开发刍议[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9 胡同庆;;关于开发库车地区旅游资源的几个问题[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10 王媚;;云台山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丹;旅游规划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彭京宜;三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邓开民;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4 曾涛;兴凯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监测与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6 孙京海;旅游资源资本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7 王延明;从牛马载信到移动通信[D];兰州大学;2010年
8 叶浪;旅游资源经营权论[D];四川大学;2004年
9 张广裕;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口与环境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胡海辉;可持续发展的庐山风景区旅游规划方法与实践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西安地区城镇旅游发展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2 陈梅;乡村旅游规划核心内容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3 黄菡;大中城市边缘小城镇旅游开发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韩卢敏;福建省滨海旅游开发模式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黄爱琴;武当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王素艳;安阳市石板岩乡旅游规划模式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源甫;旅游资源——导游词翻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年
8 张先智;旅游区经营管理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周畅书;汨罗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10 黄建宁;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勇 通讯员 钟少勇 特约记者 唐崛;把白沙打造成生态游的最佳地[N];海南日报;2010年
2 郑本法;甘肃旅游形象刍议[N];甘肃日报;2005年
3 记者 廉军赵吉强 包建斌;打造“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 展现民族特色旅游新形象[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4 杨泸 记者 陈明蓉;展示旅游资源和旅游形象[N];泸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杨振军;我州在兰举行旅游推介会[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6 记者 王丽;“九色甘南香巴拉”2006合作市旅游推介会在兰州拉开帷幕[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7 记者张海霞 夏洁;我市召开旅游规划座谈会[N];长治日报;2009年
8 记者 董光荣;我州认真做好旅游规划编制工作[N];红河日报;2008年
9 包建斌贾治堂 胡作政;灾后甘南旅游业逆境突围[N];甘肃经济日报;2008年
10 杨社生 闫志宇;太行山大峡谷旅游规划会召开[N];中国旅游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