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Eu~(2+)激活的多色长余辉材料的合成及其发光特性研究

李艳琴  
【摘要】:长余辉发光材料因其环保节能备受人们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节能意识的加强以及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为长余辉材料的发展营造了更加良好的市场氛围,同时也对长余辉材料的余辉性能及颜色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是Eu2+激活的铝酸盐、硅酸盐等蓝色和绿色长余辉材料,但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只有绿色长余辉材料,严重缺乏性能较好的长波长长余辉材料。此外,虽然多种长余辉材料已被开发,部分已被应用,但长余辉发光机理尚未取得共识,无法为长余辉材料的开发和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采用高温固相法主要合成了一系列Eu2+为激活剂的氧化物材料,系统研究了其发光特性,并探讨了它们的余辉性能或作为长余辉材料的可能性。 本论文涉及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蓝色长余辉材料Sr2MgSi2O7:Eu2+,Dy3+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在对Sr2MgSi2O7:Eu2+,Dy3+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掺入第三种激活离子Ce3+后,Ce3+→Eu2+间存在能量传递,同时Ce3+具备电子陷阱的作用,因此掺杂Ce3+后,不仅提高了其初始亮度而且延长了余辉时间。此外,也考察了原料Si02的量对Sr2MgSi2O7:Eu2+,Dy3+结晶性、发光及其余辉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适量的Si02过量可以显著改善样品的余辉性能。 在新型长余辉材料的开发方面,系统地研究了Eu激活的CaMgSiO4, Eu激活的BaMgSiO4, Sr3Al2O5Cl2:Eu2+, R3+(R=Dy, Nd, Tm)和M2TiA2O8:Pr3+(M=Sr, Ba, A=Si,Ge)四种体系的发光特性。研究表明,BaMgSiO4:Eu2+和Sr3Al2O5Cl2:Eu2+,R3+ (R= Dy, Nd, Tm)分别为绿色长余辉材料和橙黄色长余辉材料,其余体系内没有发现长余辉现象。值得一提的是,在CaMgSiO4:Eu2+中Eu2+的发光几乎完全猝灭,文中利用能带模型成功地解释了该现象。 本文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在绿色长余辉材料BaMgSiO4:Eu2+中观察到在紫外光激发下Eu2+离化为Eu3+,同时样品的颜色由浅绿色变为粉红色。但在空气气氛下制备的BaMgSiO4:Eu中没有观察到Eu2+离化为Eu3+及样品颜色的改变。文中详细地分析Eu2+离化为Eu3+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对现有的以Eu2+为激活剂的长余辉机理进行了修正。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丁红,张静娴,刘应亮,杨培慧,冯德雄;燃烧法合成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BaAl_2O_4:Eu,Nd[J];暨南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贾冬冬;张家骅;何志毅;王笑军;;严懋勋实验室与长余辉荧光材料[J];发光学报;2008年04期
3 郝洪辰;陈斌;朱江;陆明;;Yb~(3+),Er~(3+)掺杂的SrAl_2O_4∶Eu~(2+),Dy~(3+)长余辉材料的发光特性[J];发光学报;2011年04期
4 王丽辉,徐征,赵辉,徐长远;热释发光在长余辉材料研究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5 李璠,李样生,胡友根;纳米晶BaMgAl_(10)O_(17):Eu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发光特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年06期
6 陈永虎;施朝淑;KIRM M;TRUE M;VIELHAUER S;ZIMMERER G;;长余辉材料Sr_2MgSi_2O_7∶Eu~(2+),Dy~(3+)中稀土离子的发光特性[J];发光学报;2006年01期
7 刘云庆;郝虎在;崔彩娥;黄平;;铝锶比对xSrO·yAl_2O_3:Eu~(2+),Dy~(3+)发光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10年05期
8 罗昔贤,于晶杰,林广旭,肖志强,段锦霞,肖志国;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进展[J];发光学报;2002年05期
9 张朋越;向鑫;沈华翔;潘毓;洪樟连;王民权;;Li_2CO_3/K_3PO_4复合助熔剂对新型Y_2O_2S:0.09Ti长余辉磷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J];发光学报;2006年02期
10 张金平,张博,郭庆林,王文杰,郭智,怀素芳,魏艳红;激光微区发射光谱分析法测定铝酸锶铕镝长余辉材料中的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8期
11 赵慧;王银海;;用单光子计数系统测量长余辉材料的发光[J];大学物理实验;2007年03期
12 廉世勋,李承志,吴振国,张华京,毛向辉;xSrO·yAl_2O_3◇Eu的光致发光[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13 张燕;钟瑞霞;张霞;任新光;郝振东;张家骅;;绿色长余辉材料MgAl_2O_4∶Mn~(2+)的合成及其发光特性[J];发光学报;2010年04期
14 陈芮;魏琼;塔娜;张博;陈栋华;;超声分散辅助合成CaTiO_3∶Pr~(3+)红色长余辉材料及其发光性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5 陈雪花;胡义华;王银海;柳成;陈仁;廖峰;;长余辉材料SrAl_2O_4:Eu,Dy中Eu的价态变化及对发光性能的影响[J];发光学报;2009年01期
16 罗昔贤,段锦霞,林广旭,徐晶,杨宇,肖志国;新型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J];发光学报;2003年02期
17 刘淼;施朝淑;戚泽明;刘波;;(CaO)_(20.68)(MgO)_(1.32)(SiO_2)_4S_2∶Eu~(2+),Dy~(3+)红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特性[J];中国稀土学报;2007年01期
18 符义兵;张国斌;戚泽明;施朝淑;罗昔贤;肖志国;;蓝色长余辉材料Sr_2MgSi_2O_7∶Eu~(2+),Dy~(3+)及其基质的VUV-UV激发特性[J];发光学报;2006年03期
19 李娟;田超;张义奎;;Sr_2MgSi_2O_7∶Eu~(2+),Dy~(3+)的余辉性能及Dy~(3+)对余辉时间的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0 李向果;梁振华;彭桂花;梁敏;李庆余;;燃烧合成纳米硫氧化钇红色长余辉材料[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林;施朝淑;尹民;张慰萍;徐美;;红色长余辉材料MgSiO_3:Dy~(3+),Mn~(2+)的制备及发光特性[A];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宋银;贺德衍;张崇宏;杨义涛;李炳生;马艺准;缑洁;姚存峰;谢二庆;;离子辐照引起Eu掺杂MgO的发光特性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The persistent energy transfer and effect of oxygen vacancies on red long-persistent phosphorescence phosphors Ca_2SnO_4:Gd~(3+),Eu~(3+)[A];2011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肖志国;罗昔贤;于晶杰;林光旭;肖志强;;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5 陈永虎;程学瑞;戚泽明;刘淼;施朝淑;;白色长余辉材料Ca_xMgSi_2O_(5+x):Dy~(3+)(x=1,2,3)系列的发光性能研究[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丽伟;徐征;滕枫;姜薇薇;张福俊;;稀土掺杂的长余辉材料的研究与计算[A];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闫武钊;林林;陈永虎;;Mn~(4+)掺杂的新型铝酸盐红色长余辉材料[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雷;王育华;;蓝色长余辉材料CaAl_2O_4:Eu~(2+),Nd~(3+)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倪海勇;李许波;丁建红;;蓝色长余辉材料Ca_(1-x-y)Al_(2-z)Si_zO_4:Eu~(2+),Nd~(3+)及基质VUV-vis发光特性[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肖志国;罗昔贤;夏威;刘建雄;;长余辉发光材料在陶/搪瓷行业应用研究[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琴;Eu~(2+)激活的多色长余辉材料的合成及其发光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闫武钊;超长红外长余辉材料及其发光机理的研究和探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程学瑞;铪基高k栅介质薄膜和白色长余辉材料Ca_xMgSi_2O_(5+x):Dy~(3+)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林林;新型红色和白色长余辉材料的研制及其发光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吴浩怡;稀土掺杂Sr_2MgSi_2O_7、CaWO_4基质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和特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6 张凤;Eu~(3+)、Tb~(3+)激活的几种含氧酸盐基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曲晓飞;长余辉发光材料CdSiO_3:Mn~(2+),RE~(3+)(RE=Sm,Dy,Eu,Tb,Nd,Er,Ho)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符义兵;Pr~(3+),Mn~(2+)共激活氧化物量子剪裁材料的探索及蓝色长余辉材料Sr_2MgSi_2O_7:Eu~(2+),Dy~(3+)的余辉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胡劲;SrAl_2O_4长余辉材料的制备新工艺及发光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10 金叶;Eu~(3+)掺杂的纳米磷酸盐及Sm~(3+)、Eu~(3+)共掺的钼酸盐合成、发光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文辉;稀土掺杂硅酸盐的发光性能及长余辉调控[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萍萍;全彩色长余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李慧;Eu~(2+),Dy~(3+)共掺杂12CaO·7Al_2O_3粉体的制备及其结构和光学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碧桑;Mn为发光中心的长余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5 宋新宇;绿色长余辉材料SrAl_2O_4:Eu~(2+),Dy~(3+)的助熔剂法制备及其发光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焦芳芳;Eu、Tb掺杂碱土多硅酸盐发光材料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7 廖俊杰;稀土掺杂硅酸盐黄色荧光体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李兴民;共沉淀法合成长余辉材料及其特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王小凤;白光LED用Sr_2SiO_4:Eu~(2+)荧光粉及氟氧化物玻璃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玉晶;溶胶凝胶法制备Sr_2SiO_4:Dy~(3+),Eu~(3+)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梅影;受限欧盟减排机制 中石油“操盘”EU ETS[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2 本报记者 袁雪 万相辛 杨琳桦 李关云 熊敏;EU:暂无任何内部人员流动监控计划 WTO:贸易安全措施不能成为保护主义新借口[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梅影;EU ETS第三阶段倒计时 “淘碳”前景阴晴不定[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4 刘永庆;人工合成发光大理石的基本原理及制造工艺[N];中国建材报;2005年
5 张兆军 通讯员 于柏林;主动发光24小时的稀土新材料问世[N];科技日报;2003年
6 叶光;新型高分子稀土夜光材料问世[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7 黄晓;蓝紫色、绿色硅铝锌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8 李明;美纳米技术研究呈现四大热点[N];中国医药报;2004年
9 曲志;超细粉体材料制备工艺及应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10 记者 吴长锋;中科大发现源于纳米天线效应的新电光现象[N];科技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