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2+)激活的多色长余辉材料的合成及其发光特性研究
【摘要】:长余辉发光材料因其环保节能备受人们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节能意识的加强以及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为长余辉材料的发展营造了更加良好的市场氛围,同时也对长余辉材料的余辉性能及颜色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是Eu2+激活的铝酸盐、硅酸盐等蓝色和绿色长余辉材料,但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只有绿色长余辉材料,严重缺乏性能较好的长波长长余辉材料。此外,虽然多种长余辉材料已被开发,部分已被应用,但长余辉发光机理尚未取得共识,无法为长余辉材料的开发和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采用高温固相法主要合成了一系列Eu2+为激活剂的氧化物材料,系统研究了其发光特性,并探讨了它们的余辉性能或作为长余辉材料的可能性。
本论文涉及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蓝色长余辉材料Sr2MgSi2O7:Eu2+,Dy3+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在对Sr2MgSi2O7:Eu2+,Dy3+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掺入第三种激活离子Ce3+后,Ce3+→Eu2+间存在能量传递,同时Ce3+具备电子陷阱的作用,因此掺杂Ce3+后,不仅提高了其初始亮度而且延长了余辉时间。此外,也考察了原料Si02的量对Sr2MgSi2O7:Eu2+,Dy3+结晶性、发光及其余辉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适量的Si02过量可以显著改善样品的余辉性能。
在新型长余辉材料的开发方面,系统地研究了Eu激活的CaMgSiO4, Eu激活的BaMgSiO4, Sr3Al2O5Cl2:Eu2+, R3+(R=Dy, Nd, Tm)和M2TiA2O8:Pr3+(M=Sr, Ba, A=Si,Ge)四种体系的发光特性。研究表明,BaMgSiO4:Eu2+和Sr3Al2O5Cl2:Eu2+,R3+ (R= Dy, Nd, Tm)分别为绿色长余辉材料和橙黄色长余辉材料,其余体系内没有发现长余辉现象。值得一提的是,在CaMgSiO4:Eu2+中Eu2+的发光几乎完全猝灭,文中利用能带模型成功地解释了该现象。
本文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在绿色长余辉材料BaMgSiO4:Eu2+中观察到在紫外光激发下Eu2+离化为Eu3+,同时样品的颜色由浅绿色变为粉红色。但在空气气氛下制备的BaMgSiO4:Eu中没有观察到Eu2+离化为Eu3+及样品颜色的改变。文中详细地分析Eu2+离化为Eu3+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对现有的以Eu2+为激活剂的长余辉机理进行了修正。
|
|
|
|
1 |
丁红,张静娴,刘应亮,杨培慧,冯德雄;燃烧法合成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BaAl_2O_4:Eu,Nd[J];暨南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2 |
贾冬冬;张家骅;何志毅;王笑军;;严懋勋实验室与长余辉荧光材料[J];发光学报;2008年04期 |
3 |
郝洪辰;陈斌;朱江;陆明;;Yb~(3+),Er~(3+)掺杂的SrAl_2O_4∶Eu~(2+),Dy~(3+)长余辉材料的发光特性[J];发光学报;2011年04期 |
4 |
王丽辉,徐征,赵辉,徐长远;热释发光在长余辉材料研究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
5 |
李璠,李样生,胡友根;纳米晶BaMgAl_(10)O_(17):Eu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发光特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年06期 |
6 |
陈永虎;施朝淑;KIRM M;TRUE M;VIELHAUER S;ZIMMERER G;;长余辉材料Sr_2MgSi_2O_7∶Eu~(2+),Dy~(3+)中稀土离子的发光特性[J];发光学报;2006年01期 |
7 |
刘云庆;郝虎在;崔彩娥;黄平;;铝锶比对xSrO·yAl_2O_3:Eu~(2+),Dy~(3+)发光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10年05期 |
8 |
罗昔贤,于晶杰,林广旭,肖志强,段锦霞,肖志国;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进展[J];发光学报;2002年05期 |
9 |
张朋越;向鑫;沈华翔;潘毓;洪樟连;王民权;;Li_2CO_3/K_3PO_4复合助熔剂对新型Y_2O_2S:0.09Ti长余辉磷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J];发光学报;2006年02期 |
10 |
张金平,张博,郭庆林,王文杰,郭智,怀素芳,魏艳红;激光微区发射光谱分析法测定铝酸锶铕镝长余辉材料中的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8期 |
11 |
赵慧;王银海;;用单光子计数系统测量长余辉材料的发光[J];大学物理实验;2007年03期 |
12 |
廉世勋,李承志,吴振国,张华京,毛向辉;xSrO·yAl_2O_3◇Eu的光致发光[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
13 |
张燕;钟瑞霞;张霞;任新光;郝振东;张家骅;;绿色长余辉材料MgAl_2O_4∶Mn~(2+)的合成及其发光特性[J];发光学报;2010年04期 |
14 |
陈芮;魏琼;塔娜;张博;陈栋华;;超声分散辅助合成CaTiO_3∶Pr~(3+)红色长余辉材料及其发光性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5 |
陈雪花;胡义华;王银海;柳成;陈仁;廖峰;;长余辉材料SrAl_2O_4:Eu,Dy中Eu的价态变化及对发光性能的影响[J];发光学报;2009年01期 |
16 |
罗昔贤,段锦霞,林广旭,徐晶,杨宇,肖志国;新型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J];发光学报;2003年02期 |
17 |
刘淼;施朝淑;戚泽明;刘波;;(CaO)_(20.68)(MgO)_(1.32)(SiO_2)_4S_2∶Eu~(2+),Dy~(3+)红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特性[J];中国稀土学报;2007年01期 |
18 |
符义兵;张国斌;戚泽明;施朝淑;罗昔贤;肖志国;;蓝色长余辉材料Sr_2MgSi_2O_7∶Eu~(2+),Dy~(3+)及其基质的VUV-UV激发特性[J];发光学报;2006年03期 |
19 |
李娟;田超;张义奎;;Sr_2MgSi_2O_7∶Eu~(2+),Dy~(3+)的余辉性能及Dy~(3+)对余辉时间的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20 |
李向果;梁振华;彭桂花;梁敏;李庆余;;燃烧合成纳米硫氧化钇红色长余辉材料[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